指向深度思维发展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u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备受瞩目,课前和课中结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不是显性的因材施教,知识的习得,而是隐性的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学习力的提升。以一篇习作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例,从课前找准微课的融合点,课中串起学习单这条线,直奔教学目标这个面,以点、线、面三位一体结合为策略,谈一谈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深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80-02
  翻转课堂是一种课前、课中为一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前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依靠微课、相关资源链接等进行自学,完成相关测试,课堂上基于学情,教师以学定教,通过讨论、分析对知识进行内化、迁移。借助翻转课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课前和课中结合,自学和同伴互助结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结合,培养深度思维优势显著,然而,在一线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只关注翻转的“形”,丢掉了翻转的“魂”。
  一、拨开云雾——课堂我们为什么要翻转
  近日听了一节关于翻转课堂的习作课,内容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课《我的植物朋友》。教学流程如下:1.观看微课(内容是怎样写植物),出示学生课前完成的学习单,即制作的植物记录卡片。2.分小组观察不同的植物,指导观察方法。3.动笔写一写,完成习作。4.评价学生作品,欣赏好的语句,提炼出词语板书在黑板上。5.作业布置:回家继续完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翻转课堂模式是将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课堂目标由外在知识的获取转向内化的深度思维培养,将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思维的训练者。然而,本次翻转课堂虽然有了课前微课学习的“形”,却丢了思维训练的“魂”。听课后,以呈现的教学问题为线索,引发了我的深思。
  (一)教学效率在翻转中提升了吗
  翻转课堂最显性的价值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该课堂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只言片语的积累,没有习作成篇,更没有进一步的反馈评价和修正提升。即使是用传统课堂进行教学,也应该用一课时完成一篇完整习作的教学。从最终的教学效果来看,显然没有发挥信息化助力课堂教学的价值。
  (二)深度思维在翻转中培养了吗
  翻转课堂最隐性的,同时也是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提升综合素养。很显然,在本堂课中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前微课虽然学习了,任务单也填写了,但是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贴上了翻转课堂的标签,并没有把握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质,教师仍然从零起点出发设计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本位,以一问一答式浅表的思维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起点的差异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深度思维的培养被忽略。
  翻转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课堂目标由外在知识的获取转向内化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思维的训练者,将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独立思考的素质养成者,因此可以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实现形式。那么,翻转课堂,我们到底该怎么操作?
  二、点石成金——以点、线、面结合的策略,让深度思维编织成网
  课前:找准微课的融合点,在自主学习中让深度思维全面铺开。
  微课等课前的学习资源至关重要。微课学习的切人点要精准,应该直指重难点的解决突破,而不应该贪大求全,一股脑把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全盘托出。这样的微课学习任务太重,太过复杂,难以引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三年级的学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思维较为具象,应该根据学情特点设计微课。本节课可将微课的设计点缩小,再简单化,直指教学重难点,即调整为教会观察植物,并且制作记录卡。选好了制作的点后,就该思考选取什么素材来举例了。书中呈现的教学范例是桃花,最好以桃花为素材,教会学生分步观察的方法,接下来,出示几种较为常见,学生较为熟悉的花,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按照刚才的观察方法迁移训练,独立完成记录卡。
  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难点可以暂停播放,思考自己未能理解的部分,在完整地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回放微课来验证或更正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找准微课的融合点,指向解决重难点的微课,使得思维在心智活动中反复对话,思维在迁移、对比、分析、比较中全面铺开,不断延伸,向深度发展。
  课始:串起学习单这条线,在对比学习中让深度思维纵向挺进。
  系统地梳理了学生课前完成的学习单,发现因为微课中布置观察的植物没有聚焦哪几种植物,导致学生填写的植物种类很多,很难找出相同的植物进行横向比较,这样就直接导致上课时的学习起点因为学习任务单较分散难以对比把握,无法形成有效的学习资源。应该把微课聚焦到几种学生熟悉的植物中,找出填写同一种植物的学习任务单中不同能力层次的代表作品。上课时,第一个大的教学板块就是出示作品让学生比较哪种写得好,并说出好的理由,最后再对比修改自己的观察记录卡。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模式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讲授者,转化为回答学生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的指导者,而学生的角色从传统模式中处于服从地位的聆听者,轉化为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的主动学习者。课堂上老师组织有序、高效的课堂讨论,交流不同的观点,观点中本身就贯穿求同或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在形成自我的思维方式时提供参照物,循着不同的路径就得出不同的观点,学生在对比、批判中,不断激化认知矛盾和冲突,在思维的碰撞中认知不断地深入、内化,最后填补自己的认知结构。基于学习起点的教学设计,串起学习单这条线,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思维在对比学习中纵向挺进。
  课中:直奔教学目标这个面,在混合式学习中让深度思维全面覆盖。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是什么,才知道课堂朝哪走。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环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一,课前通过线上微课学习学会观察方法。其二,课始基于学习单分析,完善观察描写。其三,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借助记录卡厘清写作结构。借助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前面两个目标已经达成,接下来就水到渠成地直奔主题,即谋篇布局,完成一篇植物习作的描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记录卡,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习作的结构和思路,让学生在认知、比较、冲突中深度思考习作的开头、结尾,顺序、重点描写部分等,思维导图使得深度思维的思考过程形象化、图示化、直观化。思维导图促使学生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开展深度思维学习。
  翻转课堂强调教学是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中动态生长的生成过程,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生成品质和创造品质,学生对已知的结论性知识的把握已经不是主要目的,教材仅是学生迸发思维火花的资源。以点、线、面结合为指导策略,找准微课的融合点,串起任务单学习的线,直奔教学目标这个面,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再是浅表的、点状的、零碎的,而是深度的、全面覆盖的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推进的网。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补叙是对前文叙述进行的补充说明,这是作者故意设计的写作技法。教学《小英雄雨来》中的补叙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文本的特点,通过讨论补叙、置换补叙、仿写补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补叙形成深刻认知,体会补叙的表达效果,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补叙教学;个性设计;思维接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71-
[摘 要]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让他们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真实想法,唤醒他们的智慧经验,评价他们的课堂表现,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完成阅读学习任务,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三部曲 尊重 唤醒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更是让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结合实践,探讨小学起步作文的教学方法:回顾主题,温习课文;引入课题,明确要求;佳作引导,章法导写;梳理行文,静心写作;展示习作,欣赏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学习写作,消除了三年级学生对习作的惧怕心理,学生从想写、愿写到乐写,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关键词]主线;简
[摘要]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乌鸦喝水》,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虽然课文的篇幅非常短,故事也相当简单,但是却非常有哲理,值得小学生们认真学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从运用图片引入教学主题、立足细致阅读获得具体感知力等三个方面着手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乌鸦喝水》;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摘 要]写话是口语向写作转变的关键时期,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提升写话教学实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且还为下一阶段写作做好储备。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我最喜欢的玩具》写话教学为例,浅析基于儿童立场策略,即:以旧知为起点,做到逐层拔高;以童趣为基调,做到童心盎然;以合作为策略,做到有感而发,从而推促写话教学生成精彩。  [关键词]儿童立场;统编教材;写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司马迁发愤写》一课的教学,教师通过研课,从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出发,在资料的呈现上进行了简化与变化,并运用同类课文的比较和深度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司马迁伟大品质的感悟,从而让课堂更丰厚润泽,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研课;自主探究;丰厚润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71-02  《司马迁发愤写》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通过以“言”会“意”,感知文本情感;以“意”明“言”,理解语言内涵;“言”“意”相融,可有效推进语用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言意兼得”,以此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言意兼得;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
[摘 要]真实的语文课堂应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侵占着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我们确定了“基于学生学习事实”的教学研究方向,从“用心倾听,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关注边缘,让合作学习真正发生”“依据学情,设定问题”三个方面去探求语文学习的密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事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童话,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这篇文章,凸显语文课程新理念,以读为本、以生为本,语文实践张弛结合。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其乐融融;课件精美,语言动听,板书简洁明快。  [关键词]阅读教学 科普童话 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0  《小蝌蚪找妈
[摘 要]三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从写话到习作过渡的至关重要的阶段。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与发现”习作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习作例文的前置、穿插和后置,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方法、揣摩习作语言,使学生习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例文;统编教材;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