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i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教师、校长、同心协力向上,人校合一,创新求真,共创各谐攀尚美,这是和谐校园的最佳境界,也是农村每个学校力求达到的目标。
  学生和学生的谐,学校里有不同乡镇的学生,友好相处,让每位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在生活中体验,在竞争中提高,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
  教师与学生和谐,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已深入教师心中。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可爱农村孩子贯穿教学始终。教师理解孩子的苦衷,同情孩子的处境,宽容孩子的过失,鼓励孩子的进步、表扬孩子的成功,关心孩子的幸福,师生互教互爱,同心同德,共筑校园文化。注重落实“以人为本”思想,一切工作围绕学生的需要,营造和谐整体性、系统性、现代化、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为先导,以亲情为切入,从最亲的人,最小的事着手,有近及远,由低到高,把重点放有激发点学生内在情感,强化学生。在平时教学中,即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并及时给予鼓励与培养。既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信心还要重视学生在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基本素养目标。以迈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师与教师和谐。提到教师,这是一个用生命感染生命的职业。教师结合各自的实际和特点,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专业人员与教师之间真诚交流,实践中学习,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搜集资料。教师之间的沟通是那样的舒畅和真诚。营造了学习与研究的的谐氛围。促成了教师之间一次次的交流,互动与共享。这校的交流、互动、共享日积月累形成教师队伍建设的无限生机。也会提高教师之间的学习,研究能力和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现代化的崇高使命激励我们,现代科学的飞跃发展促进着我们,学校将高举科学发展观的大旗,继续大力推进现代化开放教育,争取新突破,跨上新台阶。
  中层领导和学生之间和谐。从学生吃住、行关心起,从每个细节上做工作,确保每天从晨跑到晚上就寢、从寝室、课堂、教学、食堂到整个校园,均要有领导,学生工作线人员,后勤人员,团政人员,以及学生干部值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不文明现象,违纪情况等进行督查,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全程育人氛围,形成宣有特色的管理育人模式。
  领导与教师之间和谐,新课程是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面对这些新变化,教师需要学习和适应,学校领导则要为老师提供宽松的环境,任何指令性的东西,都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不符合教育自身规律的,因此,学校领导要转变角色。克服官本思想,少点指领,多点指导,少说空话,多深入实际,进行科学管理,学校领导要做教师的朋友,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之,我国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欣新的成就。我们要造就和谐校园,始终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强调人文性的课堂,但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现有的哲学课堂氛围不佳,学生对于哲学原理兴趣度降低。本文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为例,从人文的导入,培养学生形象性思维;人文的体验,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人文的生成,培养学生整合性思维等角度,初探人文课堂思维模式的创建。  [关键词]人文课堂 形象性思维 辩证性思维 整合性思维  人只是自然界一根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同样,在课堂上
[摘要]朗读是语文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方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要求语文课堂要“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所以语文课堂中的朗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那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会朗读,并且爱上朗读呢?本文通过“我”的亲身实践,叙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读出知识,读出习惯,读出规律。  [关键
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说:“魅力提高教学能力中一切都将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育的力量,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离开教师的人格魅力,形成学生的人格将成一句空话。  《校长领导力探索》中这样为“人格魅力”定义:“人格魅力是指由一个人的信仰、气质、性隋、相貌、品行、智能、才学和经验等诸多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教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课堂 小学阅读  一、理解阅读的意义  阅读,有的把它定义为“看或者读别人写的文章
在課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无论何种改革,一切理论和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成。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活动,是课改的重心所在。而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能起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
[摘要]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能够得到能力培养。本文着重介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 时效性 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中不难看出,阅读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得到能力的培养。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在以前教材引入新课特点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可以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人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下面我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由故入新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構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校课堂重要的几个途径,包括了要注意的个体差异,为了丰富课堂模式,就要开展分类多层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 丰富课堂模式 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在讲诉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没有考虑这门课程特有的发展性和前沿性,只把这门课看成普通的课程,导致学生听课积极性都不高
新课程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传统的教学是“授——受”式,即教为传授,学为接受。而现在教学提倡的是“导——学”式,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启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法就是要激发唤醒学生的主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