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穿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zhi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一系列有关历史题材的内容,以特定的“散点”事件,呈现了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折射我国以及世界各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部分内容没有系统完整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但是作为一个道德培养的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发挥历史与文化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让儿童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为思品教师的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教学,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
  引导学生“穿越”在历史的天空与现实的生活,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是让历史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于是,在有关历史教材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跟学生一起“穿越”。
  一、借助直观形象“穿越”,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考古情怀”
  利用实物、借助媒体(录像、FLASH、歌曲等)的优势,客观地直接刺激学生的感知,从而激活他们的求知思维。
  如:五年级上册《让我们来寻根》,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了解先民的生活,在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演变、进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民族感。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北京人的生活情景”,课堂上,播放一段“北京人生活”的视频,这段录像集影像、动画、解说、配乐于一体,展示了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场景:他们或刮制骨器,或打造石器,或采集果实,或取用天然火……学生被这一幕幕生活场景所吸引,他们屏息静观,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随着精彩的视频,学生似乎“穿越”到了原始社会,“置身”于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了。此时的学生,情绪的闸门已打开,情感的波峰已出现,从他们紧蹙的眉头、端坐的身姿、同情的眼神,以及“啊,原来火是这样被发现的呀,真不容易!”“那么多的野兽,多可怕!”可以看出,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先们生活的不易,从而,深刻体会到,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多么艰难与漫长的过程!此时的历史,对孩子们来说,就不再久远、枯燥了。
  二、寻求合适时机“穿越”,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时空通道”
  对于小学生而言,历史知识似乎是抽象的,离他们的生活距离较远,系统的学习历史知识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做教材和学生的知音,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美丽细节,每一个情感因素,围绕目标,准确地设计一系列活动,把自己对于教学、对于生活、对于历史、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传递给学生,让历史人物可感化、历史事件故事化、历史细节生动化、历史情境动态化,从而使学生在穿越时空的过程中,进一步看清历史真相,促进孩子的思考,丰富孩子的感知,进而在具体案例感知的基础上达成一定的道德情感。
  如:《跟着唐僧去西游》,为了让学生更真切了解佛教的由来以及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这个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绘声绘色讲述了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曲折经历。当讲到家人都阻挠他出家时,教师假设“假如,你现在可以穿越,穿越到印度,成了释迦牟尼,在出家的前一个晚上,面对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面对他们的劝阻,你会想些什么?你会跟他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屏息静思,看得出,他们沉浸在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国度——印度。在那里,成了“释迦牟尼”的“我”,甘愿舍弃巨大的权势、豪华的生活,是什么力量促使“我”做了这样的决定,“我”到底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在“穿越”的时空中,静静地、深入地思考著,“穿越”将这久远的“历史人物”推到了孩子们面前,在“我”与“人物”合一的过程中,释迦牟尼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逐渐清晰、真实起来,显得更加生动可感。
  看着孩子眼中的神往,倾听孩子吐露的心声,真切感受到:引导孩子寻找合适的“时空通道”进行“穿越”,让孩子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走进“活着的历史”,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去触摸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历史,孩子们定会情绪高涨,乐学,好学,意犹未尽。
  三、立足儿童角度“穿越”,鼓励学生自由飞翔在“历史天空”
  立足儿童立场,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历史,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历史,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历史,才能让由历史知识的探究而生成的道德情感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
  例:五年级下册《鸦片的背后》教学中,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后,教师适时抛出这样的问题“这么大疆域、这么多人口的国家,为什么遭受到了这么多的侵略和屈辱呢?下面,请大家跟老师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我们将先后‘穿越’到1820年的英国和1820年的中国,分别到这个时期的两个国家去考察、了解,看看当时两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武器装备有什么不同?在穿越的过程中,你可能还会有好多新的发现与见解。”
  孩子们利用网络的便利,“穿梭”于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与中国之间,利用百度、搜狐等搜索引擎工具,搜集到了大量有关当时英国和中国包括生产、科技、老百姓生活以及英国贵族和中国清政府贪污腐败等信息资料。
  由于孩子们完全凭个人喜好“穿梭”于两国之间,因此,此时,“穿越”得来的资料是无序的、凌乱的、繁杂的,需要进行整理。首先,是学生小组内部的资料交流梳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研究透彻;然后是全班成果的交流互动,达到资源共享。
  在这里,教师既是旁观者,又是点拨者,在学生梳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拨乱反正”,时时把握“穿越”的正确方向。这样,得到的共享的资源才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它是课本上没有的图片,是课本上看不到的文字,是课文里未讲述的故事,但,又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些信息资料,不仅拓宽了教学内容,深化了历史知识,还将原来书本上看似“平面的”“枯燥的”历史“立体化”“生动化”了。在中英两国的对比中,在视觉的冲击下,在心灵的震撼中,学生感慨了,激动了,愤懑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被唤醒,从而激起了学生追求先进、摒弃落后、热爱祖国的情感。
  历史是久远的、复杂的,但是引领孩子们“穿越”在历史的时空隧道中,力争把历史演绎得富有生命的色彩,让历史从幕后走向台前,历史将不再遥远,会以鲜活的面容站在儿童面前,永远“活”在学生的心目中!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病的高危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HDCP
高明睿智的校长总是能以宽广和敏锐的视野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生长点。如东县掘港小学的骆舒洪,就是这样一位校长。2007年,骆舒洪从县教育局教科室主任岗位调离。来到掘港小学任职。一所百年老校如何焕发新的青春,以外语教学见长的掘港小学如何寻找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经过认真学习、总结、反思及反复论证。骆舒洪和领导集体一班人与时俱进地提出容和教育的办学思想。把构建容和文化作为学校发展主导引领性的价值观念,
目的 分析缺血性心肌病(ICM)伴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ICM患者102例,其中超声诊断为肺高血压的ICM患者47例(伴肺高血压组),不伴肺高血压
新课改给我们明确了如何处理好学生、教材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三者关系的集中体现就在课堂。以往的语文课堂功利色彩太浓,趣味性低,学生被老师指挥得团团转,使得学生对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新桥医院心内科和江津佳华医院内二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室性期前收缩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对儿童包皮环切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8月,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哈密红星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是科学课程标准中一条重要的建议,其中“亲历”二字尤为重要。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只有亲历他们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活动,才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亲历探究过程,深化科学认知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要以“育人为本”;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要以“德育为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当下学校道德教育在教条化、功利化、形式化的路途中逐渐迷失了它的本真,由一种以“关涉学生幸福,关注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教育,逐渐演变为从内容到方法都消解了其应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低效教育活动。因此,深刻反思
在近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中,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是一个重要事件。虽然获奖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其意义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解,但安徒生奖评委会在此时将奖项授予中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