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决定设计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bos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功能与形式之争伴随着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至今为止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围绕着影响设计的多元维度,地域、种族、贫富、性别、年龄等等差异,会导致设计的千差万别。而这些错中复杂的影响或者说决定设计的因素,都可归结为一点,就是需求。这个需求可以具体到个人,也可以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普遍性或是主导性需求,由于人本身属性的复杂性而造就了多种多样的需求,从而也诞生出各种各样的设计作品。总而言之,需求决定设计。
  本文将从各时期的历史环境这个前提之下分析代表人群的需求,社会的主导性需求,以及这些需求是如何影响并决定设计的。
  关键词:需求;设计;历史环境;功能;形式
  一、绪论
  需求决定设计,这一论点的提出是基于设计界长期以来所探讨的有关于设计是注重“功能第一”还是“形式第一”,这样一个长久未见分晓而各具说辞的学术界著名争论存在的背景之下的。
  从现代设计被载入史册开始,对于设计选择“功能”还是“形式”,在设计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功能主义思潮的涌现无疑是现代设计的产物,对于现代设计和现代美学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从19世纪末建筑师沙利文明确提出了“形式服从功能”到包豪斯强调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可以看出,虽然“功能”越来越受到现代大部分设计师的重视,并将其视为第一要素。但“形式”的存在,并不是变的毫无分量,可以说,它是建立在一定上层建筑之上的精神需求,因而,本篇文章,将从不同的历史环境这个大的前提和背景中,来分析人们对于设计的多样化需求,探寻决定设计重心的关键因素,在一个多维的标准之下,以人们的“需求”为核心,来研究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设计的重心取向。
  二、通过历史探究需要 需要决定设计
  在人们的需求层面上,可以参考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图1),尽管该理论有他的自身缺陷,但这个理论所提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无可置疑的,可以借助该理论分析目标群体的需求导向。从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初级需求是对食物、水、空气等的生理需求,接着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而人们最高层面的需求是对于自我实现的需求。
  那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外在条件会对人们的需求产生哪些影响,人们的需求又会做如何反应呢?以下,先就具体历史环境举例,来做简要分析。
  2.1工业革命之前的需求和设计特点
  原始社会,在这一时期所发现的物品设计中,人为的主观意识简单,无论是经过粗糙打磨而成的石斧、石锥、矛头等捕猎用具,还是骨梭、骨针等生活用具,首先可见的是其实用功能,而没有或很少纹饰。前文提到,马斯洛所列出的需求并不是此灭彼生的,更为真实的情况是人们在同一时期存在多种需求,而其中一种需求会在该时期内占主导,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们将满足生理需求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需求。但不是仅存这一种需求,一方面,原始人类自身有着对美的需要,这一点,通过考古所发现的各类骨石项链和原始陶器上面的指甲印迹纹样和彩绘装饰纹样可见端倪。另一方面,是巫术和等级需要所产生的对美的需要。可见,在原始社会中,对于生理需求的满足,设计了(尽管是无设计意识的)原始生活和捕猎用具;对于美的需求,促使人们在器物上添加图案;对于神灵崇拜的需求,促使人们设计出祭祀用的器物以及器物等用具上的装饰纹样;对于社会地位、社会等级加固的需求,使原始掌权者专化设计某类物品。
  进入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后,人类社会中的成员被简单的划分成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相应的,这两者的需求差异造就了他们所推崇的设计也是各有不同。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更加重视的是精神需求,一方面要呈现皇家气派,使臣民臣服于自己,另一方面又要满足自己的审美偏好,使自己的统治生活更加有品质。对于被统治阶级,又可划分为重臣官宦、巨贾商人和一般平民,前两种社会角色要比平民更为优越,是所谓的权贵,他们的需求相对于平民,与统治阶级更为接近,而平民则在温饱安全的基础之上,追求着不超出他们社会角色的精神需求。设计的主要特性呈现双轨式发展,一方面是满足统治阶级贵族的意志和需要的设计,例如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尊盘,纵然当时的失蜡法巧夺天工,但一味的追求形式,在今天看来未免太过繁琐;另一方面,是满足人民大众的设计。这类设计更为朴实、实用,当然,作为满足审美需求的形式感装饰也是有的,只是由于财力精力等的限制,无法像统治阶级的设计那样精巧华丽,更由于没有很好地保存条件(例如君主贵族的墓室)而流传甚少。当然,这种秩序性也存在着例外,那就是战乱。由古至今,任何一场战乱都将直接摧毁生活在战争阴影中的人们,摧毁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需要。
  2.2工业革命时期及之后的需求和设计特点
  现代设计的诞生,是工业革命为普通大众带来的福祉。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之后,人民对于民主的需求增强,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正满足了更为大众的设计。建筑上预制构件的产生,更为便宜的材质的生产与使用,设计为大众服务的趋势,一下随着工业革命蔓延开来。设计师开始迷恋机械带来的效率与新材料的应用,人们也逐渐接受了工业化机器所生产出来的实用且便宜的产品。这个时期的设计,极大地满足了批量生产的需求,更加提倡“形式服从功能”。
  在一味的追求速度与工业之后,冷漠的现代主义设计使人们怀念以往的慢节奏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人们产生出了渴望人情味的需要,设计师开始在笔挺的现代主义几何线条里加入了怀旧的元素,产生出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从形式上,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像是现代主义设计的装饰性发展,是反对“少则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但其诞生的核心原因,是为了满足人们渴望温情、渴望人情味的心理需求。
  社会更迭与人的需求相互作用着,现代社会,人的需求更加的多样化,影响需求的因素也更多。国家、民族、地域、社会形态、文化传承、家庭等等。而这些因素影响下的不同需求,都可以从设计中反窥一二。国际型的设计师深谙其道,例如国际知名建筑大师贝律铭,他的作品遍及世界著名城市:富有现代感的德国柏林历史博物馆、具有东方意境的日本美秀美术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中国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些知名建筑出自同一建筑师之手,却又外形迥异的体现着当地的文化风俗特色。如果将这些建筑交换一下,就会不得其所,不仅与周围环境难以相融,也难以获得当地人民在文化需求上的认可。
  三、根据需求做设计
  无论是注重功能还是形式,根本都是人的需求,广义上讲,设计应该满足全人类的需求,目前这个阶段来说就是对于绿色环保的需求,这是一个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号召。狭义上说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需要考虑的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期望。
  需求决定设计,设计必须满足不同人们的需要,例如自来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是一个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的普通现象,然而在非洲贫困地区的人们,他们的饮食温饱都难以获得满足,也缺乏用水工具。针对这一问题的设计便更加重视功能性并且低成本。获得红点设计奖项的简易出水泵头(图2),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利用一个常见的聚乙烯气囊就可以使水桶里的水流出,并安装有开关,解决了当地用水的卫生问题,即便没有水龙头,人们也不用再反复使用同一个桶里的水洗手、洗脸了。这个设计除了必要的结构部件,没有任何多余的成分。极大的保证了功能和成本,满足了当地人的基本需求。
  现在所倡导的绿色设计,也是需求决定设计的很好佐证。当人们发现为了追求发展而破坏地球的这些行为,其最终后果会返施在人身上之后,就产生了一种危机意识,产生了对自身安全、健康的考虑,因这些危机的存在迫使人们有了对生存环境安全、健康的需求。在这个需求的引导下,人们开始研究新能源,关闭旧工厂,设计绿色环保的太阳能私家车……
  需求决定设计,从古至今,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和人类的进化使得各时期人们的需求各有不同,又复杂多变,这些需求造就了人类的进步。从中国的宫廷工匠到民间手工艺人,从欧洲的传统手工业,到机械化生产后的平民化设计,在伴随人类文明进步的设计进程中,涌现着对于各个阶级、地域不同需求的人群所产生的不同设计:有的华丽复杂,功能性被忽视或根本作为装饰性的存在;有的朴实无华,只具备最基本的功能性;有的两者兼备,功能为主,适度装饰……无论设计是倾向于功能还是形式,其最终都是要为人们的需求服务的。需求选择设计,决定设计。
  参考文献: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09:2-12.
其他文献
电位滴定法是利用电位滴定仪在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来确定终点的,它可在有色、浑浊或胶态的溶液中进行滴定,分析速度快,分析结果准确,是测定深色或加有添加剂石油产品酸值的理想方法。但是,该试验前期准备工作复杂,测定过程注意事项多,初次操作难度大,试验失败概率高。为了能够成功测得结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试验中的难点一一进行解析。  难点一:电极的处理  电极的灵敏性,直接关系到测得电位的准确性和稳定
期刊
Abstract: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esthetics is extremely widespread, which means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n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aesthetics is particul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是常见现象,但它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和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抵抗能力,即使裂缝的出现不会导致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或建筑物的倒塌,也会影响到建筑外观,当裂缝宽度超出一定限度时,也会造成钢筋锈蚀,影响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能。本文介绍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几种常见裂缝的控制方法及裂缝的处理措施,对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控制;处理  一、混凝土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已总结的「お·ご」特殊规则的基础上,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剖析该语言现象存在的合理之处,并透过其认识和语在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抓住语言与文化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更全面地理解并正确掌握「お·ご」的特殊规则。  关键词:「お·ご」;特殊规则;和语本位意识;文化语言学  接头词「お·ご」作为日语敬语的表达形式之一,其搭配规则主要分为基本规则和特殊规则两种。所谓基本规则主要指:①「
期刊
摘 要:本稿主要以砂川(1990)有关主语非省略论述为基础,以夏目漱石第一人称小说《心》为例,来试图分析总结出日语非省略的条件。经过分析,笔者总结出主要有前后文的不连贯、其他登场人物的介入、构造上的不可缺、「は」的结束谈话功能、更自然地表达感情、叙述者“我”视角的变化六个条件。  关键词:心;主语非省略;条件  阅读夏目漱石的第一人称小说《心》和《哥儿》时笔者注意到,《心》中使用了很多的“私”,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生活的环境更加完美,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设计中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环境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最终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即为人服务。  关键词:环境艺术;以人为本;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绿色设计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艺术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美学思想,然而,园林建筑艺术往往与这个民族的美学思想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认为:园林建筑艺术是在美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中国园林以及园林建筑的基础概念,总结出中国园林建筑的形态、建筑特征以及其作用所在;从中国园林建筑的造型美、空间美、布局美、意境美、韵律美等几个层面对中国园林建筑内在的美学思想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会展行业也蓬勃地发展起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会展业被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趋势和状态。做好会展的精心策划,也就为社会和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  关键词:会展策划;展会;会展业  一、会展业概念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会展业以会议和展览为媒介,在一定时期内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突飞猛进,各级电视台,特别是市县级电视台的社会新闻节目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但面对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地方电视台如何才能办活、办好社会新闻节目,以此来提高收视率,扩大传播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关于社会新闻的定义和内容  究竟什么叫社会新闻?有的讲社会新闻是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题材;有的讲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闻;有
期刊
摘 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事关乎民,水事大于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江河防洪能力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将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制约现代农业建设。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