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上海自由贸易区

来源 :资本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新一届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筹备进展一直为各方关注,在总体方案之下,相关细则预计在今年年底前确定,方案最终将可能落实到金融、贸易、航运等五大领域的开放政策,以及管理、税收、法规等五个方面的一系列创新。
  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的差异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简称FTA),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自由贸易区”所涵盖的范围是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所有成员的全部关税领土,而非其中的某一部分。比如目前正在进行谈判的中日韩自贸区、中瑞自由贸易区。
  目前,世界上约有1200个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它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贸易、推行贸易政策的重要工具。并没有一套全球统一遵从的实践性国际惯例。具体来说,各国的FTZ大致分为四类:准自由贸易区、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升级的自由贸易区、自由经济社会制度下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美国是世界上设立自由贸易区最多的国家,约260个,遍布美国的主要港口城市。从美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看,从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对外贸易区法》修正案,允许在区内进行制造加工活动,但是连续几年自由贸易区发展状况并不景气,直到1980年在美国自由贸易区协会(NAFTZ)的推动下,美国海关允许用美国的零部件和外国原材料装配成品,其增值部分免于征税,吸引了160多个新的加工项目,导致自由贸易区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激增。2000年自由贸易区的雇员约有34万人,区内增加的价值为2380亿美元。
  与保税区相比,自由贸易区有三点差异:一是监管理念,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二是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三是外汇政策率先开放,税收政策要有国际竞争力。总之,自贸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
  上海自贸区推出时间表一览
  2003年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提出,我国推出保税区向自贸区转型的改革试点已经成熟,应早日选取试点
  2005年 上海、深圳、天津等地向国务院及各部委提交了保税区向自贸区转型的建议,之后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对这些地区进行调研
  2009年 中国生产力促进会等起草《关于中国在浦东建立自贸区设想》的文章,并获得时任总理温家宝批示
  2010年 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部门对上海浦东新区建设自贸区进行实地调研
  2011年 在“第十一届世界自贸区大会“期间,上海正式向外界表明要建立自由贸易区
  2013年 李克强在江苏和上海考察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研究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建立以个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
  2013年4月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和市长杨雄就为此向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做了专题汇报,并在国家相关部委进行沟通后,对推荐自贸区试验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2013年5月2日 上海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部门深化研究自贸区的具体内涵、开放领域、管理制度等重大问题和原则,尽快形成总体方案
  2013年5月29日 商务部正式发函征求25个相关部委意见
  2013年6月27日 国务院召集相关部委召开专题协调会,对方案中涉及的一些政策举措进行协调
  2013年6月28日 上海政府将总体方案修改完善后,交给各部委进行会签
  2013年7月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实验区总体方案》
  2013年8月26日 中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近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
  上海自贸区VS深圳前海
  “改革红利”是中国式发展的关键词。从80年代的深圳特区,再到90年代的浦东特区,“改革红利”铸就两座改革开放里程碑。如今,上海自贸区和深圳前海成为我国未来加大经济对外开放最重要两块“试验田”,共同承载“中国梦”新起点。早在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按照公布的会议内容,将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事实上,除了上海,天津、广东等地也都跃跃欲试,瞄准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政策红利。目前看来只有前海、上海这两者具有竞争力。
  前海综合规划中提到,前海合作区将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首先是金融创新领域,努力将前海建设成为国家金融创新和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此外,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产业、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三大产业也包含其中。不难发现,上海自贸区与前海在产业发展上,竞争主要集中在金融改革创新领域。
  相关人士分析,中国在开放资本账户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很多的试验,所以多一两个试验区也未尝不可。前海和上海自贸区各有各的特色和优势,即便之间有竞争也是良性的竞争。
  上海定位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在对外贸易、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人才等领域较有优势。深圳靠近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深港互动式其优势之一。最近不断有消息称香港的银行以及大型企业都有兴趣投资前海,而且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另外,相比上海自贸区,前海是“白纸一张”,硬件和软件规划上具有后发优势。我认为通过良性的竞争,未来两个试验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前海加快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日前获省政府审议通过,与26日正式发布。该意见是广东省第一次在省政府层面出台支持前海开发开放的系统化政策,涉及授予前海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支持前海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前海打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支持前海深港人才特区、支持前海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等10个方面共36项。   分析人士表示,在自由贸易区概念炒作热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地处深港合作第一线的前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将获得资金的青睐。
  上海自贸区部分服务扩大开放措施
  多数专家认为中国这么大,容得下两个自由贸易区。香港的开放式经济机制已经比较成熟,一国两制下有着上海所没有的的一些优势,上海建自由贸易区,香港经济地位不会受影响。上海自贸区方案正式获批,将极大提升区域服务贸易竞争力并推动服务经济快速发展。显然香港的区域经济地位已经无法满足国内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理应让位和分流部分职能。正所谓香港的发展依托于大陆,没有大陆的繁荣,香港的未来是有限的。牺牲也是一种奉献,总理对特首说了,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嘛。迪斯尼建在了上海了,自由贸易区也要在上海办了。是否威胁到香港经济地位只有未来才知道,中国经济发展是为中国经济全局发展考虑,不是为了某一区域的发展服务,而某一区域发展应该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进行优胜劣汰。建上海自由贸易区无疑是现在国家的明智之举。
  上海的未来面临挑战
  8月26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该方案拟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洋山港保税区与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组建上海自由贸易区。
  从发展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此举对上海未来发展的意义不可谓不深远。理由在于,自21世纪以来,上海的GDP增速放缓,2008年以来更是在全国垫底。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寻找新的动力重振上海是大势所迫。不过,纵使有自由贸易区的加持,上海 “升级版”的未来仍然挑战重重。
  挑战一:本地经济缺乏活力
  2012年,上海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0.5%,不足全国平均水平。在2011年之前,数十年间上海的民营经济占比都不足50%。在上海占主导地位的是国企和外资企业。民营经济乏善可陈,尤其是缺少本土性巨头。
  中国的城市发展历来是行政主导,其利弊均非常明显。其利最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投资、央企落户等领域,上海等直辖市具有先天优势。但与此同时,弊端也在于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深圳、宁波等计划单列市可以诞生华为、腾讯、雅戈尔、方太等知名民营企业,甚至无锡、佛山等工业城市亦充满活力,可上海的经济却缺乏这种内生发展的能力。
  此外,上海市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地方政府维护稳定重于锐意改革。最明显的是,除北京是中国首都外,上海、天津、重庆的文化产业都不发达,要知道,文化产业的不发达,与当地的宽容开放程度直接相关。
  由此可见,地位最高的城市往往缺乏改革的动力,反而是深圳等政治地位适中的城市,往往成为改革急先锋。未来,上海自由贸易区能否成功,取决于本地经济活力能否勃发、社会文化的活力能否重兴。
  挑战二:绕不开的香港
  沪港争雄,由来已久。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让部分人认为是再造香港。就像香港有迪尼斯乐园,上海也要有;香港有自由港,上海也要有自由贸易区一样,有拷贝模仿之嫌。
  理论上,上海的自由贸易区将会分流香港的部分功能。往小了说,消费者以后不用担心去香港买奶粉被拘;但在软件方面,两地却差别巨大,要缩小差距并非一日之功。香港多年来一直被誉为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地方,拥有健全的司法体系和嚴密的知识产权条例,以及自由港的身份与体制、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进出、人员自由迁徙、全球资讯无障碍流通等优势。相比之下,上海在经济的自由度与商业环境方面需要提升的空间仍很大。一位上海本地官员曾私下坦言,担心人民币一旦完全可自由兑换,将会对中国金融乃至经济的安全产生冲击,这也是不少人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三大创新”能否完全兑现仍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之一。
  挑战三:独占优势如何获取
  香港的特殊地位并非一日造就,而是积数十年之功。建国后,中国被西方国家以及日韩等国封锁,香港由此成为中国大陆物资运转的中转站,也是大陆经济对外的“眼睛”和“窗户”。随后,香港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港口、工业城市,并逐步发展为亚洲的皇冠。
  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香港迎来了其二次腾飞。改革开放之后,香港为中国承接了全球产业转移,并融入全球经济的前沿。通过帮助大陆腾飞,香港获得了对于自身的巨大红利。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香港股指涨到了16000点,足足上涨了41倍。
  中央政府特别强调上海自由贸易区是“试验田”,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言下之意,一旦证明人民币真的安全、一旦汇率改革在国内形成声势,上海的自由贸易区模式将在全国推广。此前,与上海竞争自由贸易区的有重庆、天津、舟山、深圳等城市,一旦时机成熟,不仅这些城市,国内众多大城市都将有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诉求,上海也将难以独美。中国以10年为一个政治经济周期,上海的领先优势估计难超10年。
  厦门港:有望成为下一批自贸区试点
  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获批后,相关人士分析厦门有望入围下一批自由贸易园区建设试点。
  目前厦门自由贸易园区建设试点已提上日程,厦门正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尽快上报国务院。厦门自由贸易园区一旦建成,相当于内地再造一个香港。不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厦门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是:以厦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海沧保税港区为试点建设厦门对台自由贸易园区;在海沧保税港区试点取得成功后,自由贸易园区政策将在厦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六区一港”实施,包括象屿保税区、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厦门出口加工区、象屿保税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航空港。
  厦门具备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条件。一是厦门经济实力不大不小,适合设区“试验”。如经济规模太大,所冒风险和成本太高;如经济实力太小,即使成功,其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厦门刚好符合“尺寸”。二是厦门地理位置特殊,设区便于“隔离”。一个岛就是一个经济特区,有完整的经济结构;一个岛就是一座城市,达到初步现代化的水平。城市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型城市前列,这种独特的条件在我国沿海地区较为少见。三是优越的对台区位优势,设区条件得天独厚。在厦门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可进一步密切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往来关系,加快海西两岸经济区建设。
  在现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的条件与经验基础上,厦门有望转型成为一个遵循WTO无歧视原则的集自由投资、自由贸易、自由金融(含离岸金融、两岸金融)等功能于一身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自由经济区,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内分工与联系。
  上海自由贸易区展望
  短期看,上海自贸区设立有助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助力区域经济增长,间接使区域零售行业及相关服务行业受益。中长期看,若后续政府复制自贸区经验,继续扩大上海自贸区范围至全市,则区域零售行业有望直接受益:1)区域内税收优势将使商品价格具备竞争优势(如香港),有助拉动区域内商品销售;2)区域商品价格优势带动下,来沪消费人数规模有望增加,提升区域零售行业景气度,本地零售行业有望中长期受益。
  个人认为上海自由贸易区已经国际成熟化,上海自贸区必须高标准的按照国际惯例建设。在自由贸易区实现“境内关外“的监管举措。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开放外汇市场和实现金融利率市场化。促进贸易的开放化和便利化,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综合型自贸区也是自贸区建设的必然模式选择,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将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1912 and the selection of Nanjing as Nationalist government capital in 1927, the Chinese financial sector had two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s. In the
期刊
On December 20, esteemed guests from governmental agencies, PE/VC industry elites, renowned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famous entrepreneurs, gathered at the second China PE Annual Conference and held i
期刊
中国的房地产业终究沦为了一个世界级的笑话。  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终于被领导者们领悟到应该是摸着砖头过河,于是房地产业被政府举世无双地列为支柱产业。政商紧密联手拆迁被城市居民和农民“侵占”的一片片国有土地,中国年轻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种怪异的只涨不跌的景象,地产商采取一种白痴而野蛮的商业模式(拿地-建设-销售)赚得坛满钵满,而大地上只留下了一幢幢外形相似质量低劣的垃圾建筑。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难
期刊
With regulatory agencies of several countries joining forces to combat UBS, UBS seemed encircled, but it should be able to ride out the storm. UBS was fined US$ 1.5 billion, and consequently, UBS shar
期刊
度过炎热的暑假,金融市场的热度开始升温,自年中市场开始臆测美联储可能开始缩减购债,市场就变得诡局多端,在过去三个月中,市场经历了美国债市的崩跌,石油价格的一轮上涨,新兴市场货币的贬值浪潮,金价从底部大幅反弹等一连串的行情洗礼,很明显的感受到金融投资机构,过去这段时间,正在为美联储可能修正的货币政策做舱位的整理与准备;自08年金融海啸以来,主要经济体莫不致力于修复受到重伤的经济环境,而QE退市的直接
期刊
房地产泡沫,钱荒,鬼城、庞氏骗局、金融危机,这些仅是近期内用来形容中国经济的消极称谓之一。虽然其中大部分有夸大的成分,但它们都基于一個现实——中国经济增长对债务的依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五年前,中国和其他健康的经济体一样,背负一定的债务,但并不是太多。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债务抑制开始失控,两千万人一夜间丢了工作,政府出台了由银行作为贷款支撑的大型经济刺激计划,债务仿佛
期刊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点06分。  这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将会影响很多人的生活。  原本,11点,已经过了股市交易的高峰期,在很多证券营业部的大户室里,大户们都已经开始打麻将消磨时光了,而大多数散户股民也正在看报纸、打游戏,或是三三俩俩的聚在一起聊天。然而,就是这个谁也想不到时间点,中国的A股市场是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异动。  8月16日早盘时沪深股指波澜不惊,就在投资者认为又会平淡收场时,诡异
期刊
现在越来越流行一个观点,即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正如书名所示,“That used to be us”,被译者翻译成“曾经的辉煌”,这让无数美国人感到焦虑和迷茫。当曾经辉煌的光环渐渐散去,如今的美国该如何继续,或继续下滑,或奋然前行。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之一托马斯·弗里德曼,以及美国外交政策思想领袖之一的迈克尔·曼德鲍姆,既为美国人敲响了警钟,同时
期刊
最近正在重新深入考证和研究当年的“327事件”(指327国债事件,具体可参见《327事件中国学到了什么?》),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历经将近20年居然仍无法完全还原完整的历史细节、无法提供后人一个准确的复盘记录以便反思正确的教训,这未免让一个证券史研究者自己感觉有些说不过去。  就在这当口,中国光大证券引发了“816事件”(指光大证券乌龙事件),观察整个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对照自己正在进行中的327历
期刊
来聊聊我们每天的必需品——蔬果和米饭。  追根溯源,中国人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开始注意到生物的多样性。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谷天必须岁易……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中国的古人,对间作、套种和复种的耕作经验已經相当成熟了。然而,现代中国人却已经忘了自己的传家之宝了。他们学习西方的“精致农业”“现代化农业”,导向专业种植,在一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