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运动康复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273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较重视冠心病急性发病期的抢救和治疗,但对发病后的康复治疗重视不够,以致患者出院后得不到进一步的指导,反复发病、反复住院。为此,笔者将冠心病康复疗法之一的运动康复介绍如下,供患者及家属参考。
  院内康复期
  院内康复一般在患者脱离危险期即可开始,目的是使患者恢复体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出院时生活基本能自理。病情重的患者应推迟进行,病情轻的患者可按时进行,病情不稳定者延迟3~7天。开始时的参考指标:过去8小时没有出现胸痛和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等)正常或没有进一步升高;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如静坐时没有自感呼吸困难,医生听诊肺无罗音)。
  康复先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边、床边站立、床边行走、病房内步行和上一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1.被动运动(由家属帮助活动肢体、按摩);2.缓慢翻身、坐起;3.床边扶椅子站立;4.床边坐便(这一步的心跳反应与静息时比较,以每分钟增加5~15次为宜)。
  第二步:1.床边坐起热身运动;2.床边行走(这一步的心跳反应与静息时比较,以每分钟增加10~15次为宜)。
  第三步:1.床边站立热身運动;2.大厅走动5~15分钟,每天2~3次(这一步的心跳反应与静息时比较,以每分钟增加10~20次为宜)。
  第四步:1 .站立热身运动;2.大厅走动5~15分鐘,每天3~4次;3.上一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4.坐位沐浴(这一步的心跳反应与静息时比较,以每分钟增加15~25次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康复运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如果运动时或运动后心跳加快20次、自感吃力,则应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
  院外早期康复(门诊康复)

  一般在出院后1~6个月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2~5周进行。康复内容主要是每周3~5次心电图、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对抗阻力运动和柔韧性训练,每次30~90分钟,共3个月左右。本期是冠心病康复治疗的核心阶段,既是院内康复期的继续,也是院外长期康复期的基础。具体动作如下——
  第一步:基础阶段。
  1.准备活动(热身运动)。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心血管事件和肌肉关节损伤。
  2.低水平的有氧运动。目的是使心肺得到充分有效的刺激,增强其功能。包括休闲活动如散步、乘车、编织、手工缝纫;体育锻炼如原地跑、慢跑、固定自行车、很轻松的健美操。
  第二步:训练阶段。
  1.基础运动(有氧运动)。包括休闲活动如交际舞、步行、乓乒球、夫妻性生活;体育锻炼如快步走、步行上坡、骑自行车、较轻松的健美操。
  有氧运动可使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改善心功能。每次运动时间20~40分钟。最初从20分钟起,渐渐增加运动量和时间;每周3~5次。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50%~80%,体能差的患者为50%,可根据体能改善逐渐增加运动量。
  2.补充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如俯卧撑、哑铃、杠杆、拉力器、弹力带,每周2~3次(或隔天1次),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憋气。柔韧性运动如拉伸运动,每一部位拉伸6~15秒,逐渐增加至30秒(如可耐受增加至90秒),其间正常呼吸,拉伸强度为有牵拉感但不觉得疼痛,每个动作重复3~5次,总时间10分钟左右,每周3~5次。
  阻抗运动的心率增加不如有氧运动,但能增加心脏血氧供应,改善骨骼肌和耐力,如伴其他慢性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肥胖等),也能从阻抗运动中获益。研究证明,阻抗运动对控制好的高血压患者是安全的,对心力衰竭者也有主张进行阻抗运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监护下进行此运动。
  第三步:放松运动。
  目的是使血流缓慢回流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导致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等。放松运动的方式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运动的继续),可根据病情轻重和上述运动后的反应,持续5~10分钟。病情重者放松时间相对延长,轻者缩短。
  院外长期康复
  是院外早期康复(门诊康复)的继续,时间从冠心病发作后一年开始。本期的关键是保持院内康复期、院外早期康复(门诊康复)的运动习惯,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由清淡饮食过渡到平衡饮食、忌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等。低危患者(无明显左心室功能失调、无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无需医护人员监护;中危患者(轻、中度左心室功能失调、运动时诱发心肌缺血等)、高危患者(左心室功能严重下降、静息或运动开始即出现多种心律失常、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心源性猝死幸存者等)仍需医护人员监护。
其他文献
前两天有个朋友打来电话,说家人去医院体检,结果被告知罹患了脑梗塞!朋友请我帮忙尽快住院,疏通血管、解除堵塞。我告诉朋友,别慌,待我们一起来明确几个问题:第一,筛查脑梗塞,您选对检查项目了吗?  临床上常用的脑组织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和头颅磁共振(MRI)成像。由于头颅CT成像的局限性,对脑梗塞(尤其是后颅窝的梗死)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远远不及头颅MRI。所以,由于主观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在脑梗
采用热丝TIG焊分别对VM12/S30432和VM12/HR3C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对异种钢焊接接头进行拉伸、弯曲和硬度试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两种异种
本节课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水平四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结合我校独特的“三分”教学模式而设计的。以安全体操运动为主导线,以运动技能为载体进行本课。  本课为跳箱——侧腾跃教学单元的第一节室外课,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 考虑到动作的陌生感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所以安排《翻山越岭接力赛》这一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对跳箱产生必要的感知认识,使学生做到不害怕、不恐惧
近段时间来,53岁的严先生明显感觉到双腿越来越无力,整个人也总是精神萎靡,整天都按捺不住地打哈欠、犯困。严先生想,自己才年过半百,就如此不济,也该练练身体了。上周三晚上,他顺着小区花园内人工湖边的道路一路慢跑,才跑了15多分钟,就感觉到左膝盖周围隐隐作痛。他想,或许是久不锻炼,脚筋没有拉开所致,于是又坚持跑了几分钟,可膝盖的疼痛却越来越厉害,一阵又一阵。无奈,严先生只好停下来,改跑步为走路。谁料,
这一学期我教一年级的新生,这帮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的皮猴们,着实让我见识了一下他们的猴劲:排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操场上课东张西望,你讲解他比你声更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结合以往上课的经验,决定改变一下教学策略,以此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我决定先从小班进行实验。  今年的一年级小班是全校班级人数最少的,所以,无论当天的课任务有多重,只要是上到小班的课我的心情都会好些。今天的上课内容
目前,慢性髓系白血病(简称“慢粒”)治疗首选是药物,而在经过严格临床管理及监测下,也可停止靶向药物,并能继续维持相对健康缓解的状态,被称为“无治疗缓解”。无治疗缓解并不等于擅自停药,而是早期进行规范监测治疗,并满足一定条件的患者才有可能进入无治疗缓解。这已经成为“慢粒”治疗可实现的目标。  “慢粒”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起源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該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6/100000,在成人中,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为核心的教与学观念的变革.个性孕育着创新,创新体现着个性.个性化教育将成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向,演绎教学的独特、创新,
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诸如此类的"观摩课",不知从什么时侯开始,也渐渐流行起"包装".体育教学"观摩课",无论是注重结果的表演也罢,还是作为过程的渲
通过对机械密封的结构分析及装配、试车过程的漏油故障分析,找出装配流程中漏油故障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规范装配操作流程、改进工装结构、改进防护要求等措施,有效避免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