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学习小组的创设与管理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j2002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一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实现班集体整体学习质量的稳步提高,让学困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是一个新生班集体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从班级学习小组的创设与管理方面强化培优辅困机制的落实,加大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力度,在这一过程中,我觉得抓好学习组长的分配与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利用学习组长管理的优势,加强教师与学习组长的联系,是决定班级学习小组的生命力发展所在。
  一、小组创设三步走
  第一步:雏形阶段,选取学习小组组长和学科小组组长,做到人尽其责。
  48人班级按综合成绩分4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12名学生,均含上、中、下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4个学习小组的座位安排是双行4列,便于统一协调与管理。4位学习组长在学生主动报名基础上经学生选举产生。各小组内设置各学科组长,并且各学科组长尽量不重复,若兼科,顶多两科。
  组内学科组长负责收取本组员本学科作业及跟踪性练习,并初检本组员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汇总给课代表后统一反馈给任课教师,以提高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巩固程度检查监督的力度和效率。
  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协调、监督组内各学科组长工作的实施情况。
  教师对组长应提出明确的要求,以保证学习小组的顺利创建。
  1.按任课教师要求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有号召力、影响力,起榜样带头作用。
  2.对小组成员要平等相待,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注意工作方式,注意引导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充实调整阶段,对学习、学科组长进行合理细化的调整与充实。
  抓住学科阶段质量检测的契机,结合开学一两个月以来整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调整学习组长和学科组长的担任情况,鼓励组长的积极性,强化对组长的要求,并为每名学科组长配备副组长。
  学科副组长在不及格或刚过及格线的学生中选举产生,同样采用主动报名和学生选举的形式进行,主要负责带动协调本组中各科不及格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低速”进度和“目标切近,易实现”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
  副组长除了配合组长完成本组同学的正常作业、习题收发外,负责配合老师督促、检查本小组成员完成教师布置的辅差部分学习任务,主要内容是教师在辅差过程中为帮助学困生完成巩固旧知而布置的有梯度的练习和作业。
  同样,原学科组长除了完成本组同学的正常作业、习题收发及带领副组长完成监督任务外,负责配合老师督促、检查本小组成员完成教师布置的培优部分学习任务,主要内容是教师在培优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深化能力而布置的预习性、拔高性习题。
  第三步:传帮带阶段。组长首先帮扶副组长度过学习困难期,协调本组成员相互帮助,形成一帮一的帮带形式,即一名学优生带动一名学困生,在学习上帮助其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
  二、教师在学生学习小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选拔、督查、调控和激励的作用,从而使学习小组的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其更大的效用
  1.班主任优选组长,合理配置。
  由于班主任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习小组建设的过程中,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等多方面特点选择组长,这一过程中注意挖掘具有潜质的学生,注重优生的培养力度。
  2.任课教师加强管理,勤于监督调控,形成模式。
  学习小组建立以后,各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组长的管理优势,加强对学习组长的培训、监督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3.注重评价,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班内的4个小组,既是学习小组也是活动小组,在学习、纪律、卫生评价方面,采用组内捆绑式评价的原则,教师组织各组长在学生完成作业、阶段检测、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卫生、纪律、劳动评比等过程中实行赋分累加的常态评价机制,实行每日跟踪、双周汇总、月总结的方式,从“比、学、赶、帮、超”的角度激发全体学生创设积极、向上班集体的主人翁意识。
  三、实施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通过从学习组长到学科组长再到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体验到了合作交流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自然融入到群体学习氛围中,极大的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班级中的李宇(化名),单亲家庭,从小母亲打工,寄宿在外婆家,该生性格孤僻,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抗困难的能力弱。经过了半年的“传、帮、带”,现在他能够阳光、积极地成长在班集体中,学习成绩也稳步前进。类似李宇这样单亲或留守儿童,班级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在学习小组的相互融合与带动下,他们没有掉队,并不断的进步着。
  2.提高了学生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优者更优,弱者信心丧失,慢慢选择自我放弃。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实施,拉动了边缘生前进,从活动过程到活动效果都有着可操作、跨度小的竞争平台,从点滴细微中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从而实现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如组与组间整体竞争和分层次竞争(优竞优、弱竞弱),比英语单词的听写,比交作业的速度质量,比劳动效果等,在不断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的过程中实现了班集体管理的稳步提升。
  3.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自我约束力。
  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进而提高自我约束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遇到挫折自我调控的能力,对于学生良好修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创设了环境,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抓好学习组长的核心纽带,实行分组管理、梯度运行、综合评价的机制,在教师整体调控下,把握好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就能保障班级学习小组管理体制的正常运行和良性运转,从而实现班级的优化管理。
其他文献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路网的日趋完善,交通出行愈发便利,就必然会形成所谓的X横X竖的路网架构。由于交通发展节奏及经济原因的影响,各省的情况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即便新疆、青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发展的优点,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社会化发展得到了张扬,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怎样才
新的世纪,要求有新的人才,而新型的人才是不能光有知识就可以的。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传授知识是每堂课必有的内容,缺之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是显而易见的工作;培养品质则是非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而不能为的,是要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法置于学生身上、心中才可的。并且最后的结果也是有着时间长、影响大、差别多的特点。它可以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既有知识、有能力,又有一个好品质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近期在海尔COSMOPIat体验中心揭幕仪式上说"物联网时代,所有的制造业必须改变!未来产品越来越不值钱,场景最有价值"。张瑞敏所说的产品其实就是工业经济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减负增效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又一课题。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更高、更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适度性,更能主动地吸引学生全情的投入到教学中,使减负与增效共同发展。  1、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进一步认清教育新形势,明确“减负增效”就是教育本身的科学发展观,讲的就是事实求是,提示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并明确指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增强各方面意识,均衡把握课
《小学的四则运算》是在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单元教学,要让学生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计算法,则是为了学习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做准备。由于小数四则运算在生产和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在广泛的应用。  一、打好基础,促进迁移  小数与整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小数加减除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