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业不断开放,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大幅放开。3月17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外资银行开展部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外资银行开展国债承销、托管、咨询服务等业务资格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要求,在华外资银行可依法开展国债承销业务、托管业务以及财务顾问等咨询业务,除银监会行政许可规章另有规定外,外资银行开展上述业务不需获得银监会的行政许可,采取事后报告制。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2月末,外资银行已在华设立了39家法人机构、121家母行直属分行和166家代表处,机构数量持续增加,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1031个,分布在70个城市。在华外资银行整体经营稳健、资本充足,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保持了较好的资产质量。同时,外资银行对在华机构持续注资和增加资源投入,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长期承诺。
在分析人士看来,自我国加入WTO后中国金融業日渐壮大,当年因开放外资引发的“狼来了”的恐慌已不复存在,“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已具有中资银行和外资同台竞技的能力。其实,本次《通知》是对年初《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有关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外资准入限制要求的落实。从1978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就在持续推进,由地区开放转变成全范围开放,由外币业务开放转变成本币业务开放,由少数业务领域开放转变为更多业务领域开放,进一步的开放是大势所趋。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中资企业加快了境外发展步伐,在境外上市、发债、投资并购和境内外资源整合等方面,对全面和专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外资银行在全球网络、服务品种、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和经验积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在这一领域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扩大外资银行业务开展范围恰逢其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一方面,这是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立场的强有力体现;另一方面,扩大金融开放能够加大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程度,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中资银行不仅有能力和外资同台竞技,而且“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与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业在全球范围的收缩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很多专家认为,本次政策出台短期内不会对中国银行业产生显著冲击和影响。虽然外资已进入我国30余年,但整体看其经营发展相对缓慢,无论是在资产规模、客户群建设、盈利能力还是市场影响力等方面都相对一般。截至2015年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机构资产的市场份额连续五年下降,期末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仅为1.38%。无论是业务能力的提升、专业队伍的建设还是客户的拓展和培育,外资银行将本次的政策红利转变为实际经营业绩还需要一段时间。
现在中国很多民营银行能逐渐取得银行的牌照,不断发展壮大,今后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之间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可能会形成。只有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才能帮助我们的银行业不断提升效率和发展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未来银行业综合化格局下竞争将更为激烈。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2月末,外资银行已在华设立了39家法人机构、121家母行直属分行和166家代表处,机构数量持续增加,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1031个,分布在70个城市。在华外资银行整体经营稳健、资本充足,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保持了较好的资产质量。同时,外资银行对在华机构持续注资和增加资源投入,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长期承诺。
在分析人士看来,自我国加入WTO后中国金融業日渐壮大,当年因开放外资引发的“狼来了”的恐慌已不复存在,“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已具有中资银行和外资同台竞技的能力。其实,本次《通知》是对年初《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有关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外资准入限制要求的落实。从1978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就在持续推进,由地区开放转变成全范围开放,由外币业务开放转变成本币业务开放,由少数业务领域开放转变为更多业务领域开放,进一步的开放是大势所趋。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中资企业加快了境外发展步伐,在境外上市、发债、投资并购和境内外资源整合等方面,对全面和专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外资银行在全球网络、服务品种、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和经验积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在这一领域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扩大外资银行业务开展范围恰逢其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一方面,这是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立场的强有力体现;另一方面,扩大金融开放能够加大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程度,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中资银行不仅有能力和外资同台竞技,而且“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与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业在全球范围的收缩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很多专家认为,本次政策出台短期内不会对中国银行业产生显著冲击和影响。虽然外资已进入我国30余年,但整体看其经营发展相对缓慢,无论是在资产规模、客户群建设、盈利能力还是市场影响力等方面都相对一般。截至2015年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机构资产的市场份额连续五年下降,期末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仅为1.38%。无论是业务能力的提升、专业队伍的建设还是客户的拓展和培育,外资银行将本次的政策红利转变为实际经营业绩还需要一段时间。
现在中国很多民营银行能逐渐取得银行的牌照,不断发展壮大,今后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之间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可能会形成。只有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才能帮助我们的银行业不断提升效率和发展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未来银行业综合化格局下竞争将更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