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新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必须将班级学生合理分组,明确组员分工,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这是保证良好操作的前提。其次,研究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后学习的时机,方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再次,要对个人及团队的评价进行量化,采用小组计分制评价、制定具体激励机制,以此达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的目的,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量化 提升可操作性
  莎士比亚曾经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方能有益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思品课堂内外,教师常常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式的好处不言而喻。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学习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小组合作,一个小组活跃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成员;小组合作的结论课堂展示后,有些小组表现得非常突出,但获得大家赞赏和认同的仅仅是小组发言的同学,剩余参与讨论的同学并未受到过多关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等等。课堂上如果仅仅是一部分人参与,仅仅是一小部分同学受到肯定和关注,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达不到让每个同学参与其中的目的,久而久之就会流于形式,反而不利于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让每个同学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作出贡献的同学得到关注和鼓励,提高小组合作的可操作性,势在必行。
  基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进行了如下思考:首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将班级学生合理的分组,明确组员分工,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这是保证良好操作的前提。其次,研究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后学习的时机,方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再次,要对个人及团队的评价进行量化,采用小组计分制评价、制定具体激励机制,以此达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的目的,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方面面。具体如下:
  一、小组的建设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我考虑到了两种小组建设的方式。一是,也是最方便的是以座位分配,前后四名或者六名同学为一小组,这样可以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充分发挥座位的便利性,以避免课堂的混乱,节省每节课前的准备时间,方便管理。但是这样构建小组也容易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座位的调动会使得小组成员发生变化,这容易使原本稳定的小组需要再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融合。其次因为座位的随机性,各小组之间容易出现实力差距过大,长此以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这不利于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二是综合学生的各方因素,如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原则上一个小组内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又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避免两极分化。竞争得好,能增强小组内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合作凝聚力,便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但以这种方式构建小组,需要教师加强课前准备和管理,在上课之前调整好座位,并给学生制定好规则,长此以往养成良好习惯。
  在实际操作中,将两种方式相整合,效果更为显著,这里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和配合。以座位划分小组,划分之前进行个别学生座位的变动,这样充分利用的两种建设小组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
  在小组成员职责的分配上,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能否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高低和成败。在小组长的选择上,让每组成员自主推举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随着小组成员磨合及课堂活动进入正轨,小组长可以变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机会。其余组员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需求设置,如设置记录员,资料收集员,主要发言员,等等。组内分工落实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位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不同的活动定期作适当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活动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在如下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把握教材重、难点;(3)在学生单独思考或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
  其次,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应贯穿学生整个学校生活。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应进行合作,在学校生活的其他方面,如遵守纪律、教室卫生保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等,都引导小组内部进行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这样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让小组合作学习增添更多乐趣。
  三、过程和结果的量化体现
  将小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量化方式显现出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小组及每个成员活动的过程进行计分,最终通过数字呈现让教师和学生一目了然,也能更方便更公平地进行小组和个人的奖惩激励,这种方式可称之为小组计分制。通过制定和完善小组计分的规则,能大大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可操作性,从而激励每个学生参与思品学习的课堂内外。   通过和学生的讨论,我确立了如下计分制度。
  (一)个人部分
  1.加分内容
  (1)活动:a.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参与即加1分;
  b.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在学校和区里获得荣誉,根据结果加1-5分;
  c.对小组或者班级有贡献,加1-3分;
  (2)学习:a.考试前5名,加1-5分;
  b.考试进步5名以上,每进步5名加2分;
  c.获得老师在学习方面特别表扬,如课堂表现、作业、综合表现等1次加1分;
  d.与同学进行互帮互助,成效显著,加1-5分;
  e.每周作业全部完成者加1分。
  (3)其他:a.连续一周学习上能表现良好的可加2分;
  b.连续一周都能遵守制度、纪律的可加2分;
  c.个人出现个人周总分进步5分以上的情况加2分;
  d.其他可加分情况根据情况酌情加分。
  2.扣分
  (1)学习:a.作业少做、不做、做错、没带、抄袭等扣1-3分。
  b.考试后5名扣1-5分;
  c.值日生、课代表或者组长等未履行好职责或包庇扣1-3分;
  d.任课老师在学习方面特别提出批评,如课堂表现、作业、综合表现等1次扣1分。
  (2)行为习惯:a.违反课堂纪律1次扣1分;
  b.违反学校规章制度,重大问题重扣;
  (3)其他:其他扣分情况根据情况酌情扣分。
  (二)小组部分:
  1.加分
  a.小组参与活动,参与即加3分;
  b.活动时表现突出和优秀加1-5分;
  c.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参与度最高和获奖最多加3分。
  2.扣分
  a.小组中没有成员参加活动,扣3分;
  b.活动中小组没有遵守纪律或有其他不恰当行为扣3-5分。
  (三)统计
  1.每次活动的加分扣分由每组组长负责统计,由老师盖章确认。
  2.每月底核分,公布个人和每组分数,并进行评比。
  (四)奖励规则
  每月得分最高的小组和得分前10名的个人将公布在黑板报荣誉榜,并获得小礼物奖励。
  (五)惩罚规则
  每月得分最低的小组和得分最后5名的个人将进行书面反思。
  首先,小组计分制的确立,不仅能激励每个学生参与到每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而且能无形中约束学生规范言行、遵守纪律,有益于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其次,延伸了小组合作的范围,将小组合作的理念延伸到了课堂外,对学生的互帮互助、作业、考试等有了评价考量的标准,真正将思品课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再次,通过计分、统计这一形式,从某些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评价,更方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而最后分数的比较、奖惩措施则充分利用了竞争的积极作用,激发每位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增添学习生活的乐趣。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性,对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如上常态化和量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默.浅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作用.中国校园导刊,2011(1).
  [2]袁六法.如何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育教学研究,2013(48).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运用McCabe(2004)对历史课本情态的分析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语料库研究近代历史语篇的情态变化。语料选自16世纪霍林西德和19世纪伯利的历史语篇。研究发现,在情态各项分布上,限定情态功能词和隐喻性情态在霍林西德语篇中比例较高,而情态附加语在伯利语篇中比例较高。从历时角度看,历史语篇情态整体的使用情况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这说明了历史语篇是向着更加客观和权威的方向演变的。  关键词:
摘 要: 创新教育对于我国现代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来说,是一个重大进步与突破。创新就是在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在小学信息技术上运用创新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从小学习科学技术的好习惯,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生处在一个对各种事物都有很浓厚兴趣的时期,这也是养成学生今后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小学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
2013年11月17日,我开设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之前的准备阶段,我首先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着手进行教学设计,经过自己反复推敲和同事之间的研课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不断得到优化,最终这堂市级公开课获得一致好评。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  1.矛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考虑到燃烧的内容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强化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各项数学能力和品格,实现自主学习。  关键词:数学能力;品格;探究活动;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
摘 要: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其教学与运用一直是难点。到了小学高年级,英语学习上升到语篇的高度,如何既出成绩又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此时,多媒体技术便是那双多彩的翅膀,能让孩子们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语篇教学 多媒体技术  一、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是两个媒体:声音和图像(即音响和电视)。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
一、引言  词汇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Wilkins说:“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词汇是影响阅读的第一要素,离开了词汇,阅读就等于纸上谈兵。《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言知识目标的八级词汇要求是:(1)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2)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3)学会使用3300
摘 要:教学过程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互动、授人以渔;教师自制视频及练习、互动探究、组织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探究情境、展现教学成果、教师进行过程评价。  关键词:获取;内化;自主;合作展现  翻转课堂自2012年春在我国国内传播,至今已经走向本土创新,人们对翻转课堂的实践与认识在不断深化。翻转课堂就是课下知识获取过程和课上知识内化过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下面我就谈谈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在
在几年的政治教学中,我们经过大胆探索,亲身实践,取得了较好成绩。成绩的取得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起来,我体会较多的主要有三点:尊重主体,培养能力;齐心协力,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巧用时间,提高效率。这些是我们取得成绩、有所收获的关键。下面就这三方面谈谈体会。  一、尊重主体,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的作用则定位在引导、释疑、控制、服务、管理
摘 要: 我国高职教育日益完善,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同时毕业 的就业难度逐年加大。为使高职学生了解当今的就业形势和趋势,使学生在校内做好就业的前期准备,上好《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课,本研究以《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课的调查问卷为基础,通过对武昌职业学院10个院系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就业指导 调查问卷 分析
摘 要: 作者通过分析《牛津初中英语》教材Project板块的主要内容、设计特点和优点,分析该板块被忽视的教学现状及原因,提出教学对策。  关键词: 《牛津初中英语》Project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牛津初中英语》(教育部审定2012译林版)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Module后都安排了旨在提高学生用英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 (project)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