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首批33个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已正式启动,选派了100名校长进入工作室学习。这一举措,为我省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是校长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和新方法。它将推动我省中小学校长管理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一、工作室是贯彻《纲要》的具体行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同时强调:“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工作手册》指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的建立是“为进一步创新中小学校长培养方式,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整体素质,加速培养一批具有教育家素质的校长队伍”。因此,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的建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建立校长工作室的目的,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提高校长管理水平,造就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校长,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共同提高,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奠定基础。
二、工作室是校长自主发展的平台
《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对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作了如下规定: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较强的学校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学校管理成效显著,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和示范能力。因此,主持人为了较好地履行好工作职责,必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1.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工作室主持人应努力学习,广泛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水平,建构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能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去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能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去分析、处理和解决教育问题。办学思想和管理方法都能起到示范作用。
2. 不断提高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能和办学质量,是校长培养的核心目标。工作室主持人必须在学校管理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力求管理取得高效能,办学取得高质量,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上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和理念,创新管理策略和方法,并努力提高学校的执行力,把思想、理念、策略、方法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使学校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3.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主持人应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反思工作策略、措施和方法是否恰当,工作计划是否得到落实,阶段性目标是否得以达成,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工作效能如何,等等。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亮点和优势,从而提出改进措施,使学校管理不断朝着高效方向发展。
4. 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主持人不仅是学校管理强手,还应是教育科研能手,不仅自己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还必须指导学员开展科研工作。
三、工作室是校长培养的创新模式
校长工作室是使校长培训从课堂走向实践、从注重理论学习走向注重实际研究的一种新方式,是校长自主发展、合作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校长工作室实现校长培训资源整合的最大化。
1.“影子培训”。 培训学员每学期要到工作室入室脱产学习两周,到主持人所在学校当两周的“影子校长”。与工作室主持人近距离接触,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在真实的环境和情境中,通过对学校的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校文化等的 “听、看、问、议、思、写”等学习行为,亲身感受和体验工作室主持人及其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形成对学校的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由于“影子校长”不是一次而过,而是分四个学段进行跟岗培训,所以,学员每次跟岗学习都可有所侧重,每次跟岗学习后都可根据自身任职学校的实际进行改进实验。这样就形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螺旋式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2. 同伴互助。《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工作手册》指出:“校长专业发展过程是与他人、与环境共同发展的过程,校长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他人、离不开学校真实的情境。校长工作室是校长团队工作的平台,也是校长群体共同发展的平台。校长工作室的合作,包括工作室与国内外校长工作室、工作室之间以及工作室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因此,校长工作室作为校长专业的发展的平台,走的是共同发展的道路,是团队互助的道路,是校际合作的道路。校长工作室不是孤立的、分割的,它是联动的、合作的,校长工作室是校长培训资源的拓展和整合。
3. 学研结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工作手册》指出:“校长工作室开展工作,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研究成果为标志,突出工作室工作的研究性。”工作室学员必须根据任职学校实际,选定研究课题,在工作室专家和主持人的指导下开展课题实验和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和办学成果,应在本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中具有引领性。
(作者单位: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
一、工作室是贯彻《纲要》的具体行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同时强调:“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工作手册》指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的建立是“为进一步创新中小学校长培养方式,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整体素质,加速培养一批具有教育家素质的校长队伍”。因此,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的建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建立校长工作室的目的,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提高校长管理水平,造就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校长,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共同提高,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奠定基础。
二、工作室是校长自主发展的平台
《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对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作了如下规定: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较强的学校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学校管理成效显著,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和示范能力。因此,主持人为了较好地履行好工作职责,必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1.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工作室主持人应努力学习,广泛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水平,建构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能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去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能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去分析、处理和解决教育问题。办学思想和管理方法都能起到示范作用。
2. 不断提高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能和办学质量,是校长培养的核心目标。工作室主持人必须在学校管理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力求管理取得高效能,办学取得高质量,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上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和理念,创新管理策略和方法,并努力提高学校的执行力,把思想、理念、策略、方法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使学校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3.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主持人应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反思工作策略、措施和方法是否恰当,工作计划是否得到落实,阶段性目标是否得以达成,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工作效能如何,等等。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亮点和优势,从而提出改进措施,使学校管理不断朝着高效方向发展。
4. 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主持人不仅是学校管理强手,还应是教育科研能手,不仅自己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还必须指导学员开展科研工作。
三、工作室是校长培养的创新模式
校长工作室是使校长培训从课堂走向实践、从注重理论学习走向注重实际研究的一种新方式,是校长自主发展、合作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校长工作室实现校长培训资源整合的最大化。
1.“影子培训”。 培训学员每学期要到工作室入室脱产学习两周,到主持人所在学校当两周的“影子校长”。与工作室主持人近距离接触,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在真实的环境和情境中,通过对学校的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校文化等的 “听、看、问、议、思、写”等学习行为,亲身感受和体验工作室主持人及其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形成对学校的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由于“影子校长”不是一次而过,而是分四个学段进行跟岗培训,所以,学员每次跟岗学习都可有所侧重,每次跟岗学习后都可根据自身任职学校的实际进行改进实验。这样就形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螺旋式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2. 同伴互助。《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工作手册》指出:“校长专业发展过程是与他人、与环境共同发展的过程,校长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他人、离不开学校真实的情境。校长工作室是校长团队工作的平台,也是校长群体共同发展的平台。校长工作室的合作,包括工作室与国内外校长工作室、工作室之间以及工作室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因此,校长工作室作为校长专业的发展的平台,走的是共同发展的道路,是团队互助的道路,是校际合作的道路。校长工作室不是孤立的、分割的,它是联动的、合作的,校长工作室是校长培训资源的拓展和整合。
3. 学研结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工作手册》指出:“校长工作室开展工作,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研究成果为标志,突出工作室工作的研究性。”工作室学员必须根据任职学校实际,选定研究课题,在工作室专家和主持人的指导下开展课题实验和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和办学成果,应在本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中具有引领性。
(作者单位: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