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方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sta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43-0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因此,我们不光要研究教师的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如何高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合作学习的点滴经验,与教育同行共享。
  一、合理建组,明确责任,真实合作
  1.科学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一般确定在六人左右为一个小组。因为小组人数过少,就无群体效应,就没有智慧的碰撞;人数过多,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所以,六人左右的小组是比较合理的。分组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三方面因素。
  2.明确成员分工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责任意识,在组内设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三位组长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课堂上组织、协调、管理本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及交流展示。同时,组内人员要有明确分工,汇报、评价、补充、总结、质疑等都责任到人,这样大家都有分工,都参与学习之中,都是问题的解决人。为了避免学生产生依赖和惰性,也为了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锻炼,所有分工要不定期轮换。
  3.小组文化建设
  为增强小组合力、形成小组合作的隐性文化,合作学习小组成立后,要指导创设组名、形成组训、制作组标、确定小组奋斗目标等。这些完全由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教师参与指导,最后讨论通过。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能建立合作关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系列培训,积极参与,有效合作
  (一)对组长的培训
  1.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训练小组长组织组员有序发言;教给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指定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
  2.培养小组长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当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出理由,全面地归纳,并及时准确地汇报,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培养小组长的协调能力。小组长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本组成员的特长与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形成小组合力;发挥小组长的桥梁作用,沟通、协调师生关系;协调并处理好本组成员与其他小组组员的矛盾。
  (二)对组员的培训
  1.学会倾听。聆听别人发言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分辨出和自己发言的异同,做到发言时不重复。
  2.学会讨论。在讨论交流时要一个一个地有序发言,只说不同的想法。如果有些问题不能达成共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争论,待全班交流时再进一步讨论。
  3.学会表达。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礼貌用语。
  4.学会评价。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和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5.学会合作。要让优秀的学生明白:能把别人教会,自己才算真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只有自己的团队整体优秀了,自己才是优秀的。以此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彰显主体,凸显主导,高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中难度问题,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要不断巡察指导,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
  1.组员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所用到的知识点和解决这类问题的注意事项,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展示交流过程中要展成果、展思路、展方法、展过程,也要展示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展示结束了,要询问全班同学"这个问题明白吗?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老师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在展示时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尽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充分了解和确切掌握学生的疑点,就是在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想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关键点去点拨,更有针对性;要对规律性的知识适时强调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对学生展示规范性进行指导和评价及对深层性问题进行回应;老师不能随意控制、打断学生的展示评价。
  四、全面评价,积极调动,创新合作
  教师要学会课堂观察,做好分析。评价要有针对性,要能促进学生发展。评价语言戒苍白,力求震撼学生心灵。
  1.加强对学困生的评价。合作学习要关注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促使其积极参与合作、主动学习。
  2.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注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参与程度、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相信我们只要灵活运用合作学习,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40-01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生的灯塔,是一个人具备开拓精神、善于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在小学时代播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课堂创新很关键,如何课堂创新是教学的重要之重。  一、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39-01  在数学课堂中,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当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就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设计问题及设计问题时的注意事项做了详细阐述。  一、问题的设计应当顺乎自然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首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34-02   "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新课程倡导的主题,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都在此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产生了诸如"组间互助学习"、"同组异质"、"一帮一"等各种学习形式。但目前多数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调动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我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37-01  如何使地理复习更有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复习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在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制订具体、详实的复习计划,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地理复习中大体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36-01  21世纪进入了网络时代,电脑多媒体的诞生与使用,让现代教育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它自身的优势, 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一些实际的事物; 教师可以更有效地节省备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地投入到文本中。因此,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