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就是“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级,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行分类,尊重了学生自身的差异,也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分层教学模式”完全走出了以往的教学理念,所以本文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分析,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7485(2021)09-0024-0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Zhadi Junior High School, Mi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ZHANG Hongbing
  【Abstract】Mathematics teaching is a non-negligible part of our country's teaching system. A reasonable teaching method can not only mobilize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In recent years, my country’s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innovated. Among them, the "layered teaching model"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new teaching model divides students into different levels and classifies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biliti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also make teaching more targeted. "Layered teaching mode" has completely gone out of the previous teaching concepts, so this article makes a reasonable analysis of this new teaching mode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layered teaching mo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Stratification; Teaching mod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分层教学的解释
  分层教学模式指的是通过合理的分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创造高效课堂,秉持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自身的差异,对其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更贴近于学生自身的情况,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
  (二)分层教学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齐步走,回避了学生本身差异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生长环境的影响,遵循这些不可避免的差异成了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在课堂上往往存在两类学生,一类是思维活跃的学生,一类是接受能力较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吸收理解教学内容的学生。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且不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一些课外题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反之,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喜欢快速的学习方式,所以从前的教学模式很难同时满足这两种学生。分层教学的模式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分层的方式,帮助基础弱的同学巩固基础,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则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学习方面有所突破。
  (三)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自身差异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维的培养。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将每一位学生都有效的调动起来,进行学习。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与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将学生分层化,根据学生真实的情况进行分类,并且针对其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来进行教学。目前,教师应该在较短的教学中,迅速地将学生进行分类,并根据有关的情况进行调整。将学生分类成几个不同的类级。
  第一类学生:具有活跃的数学思维,学习方法较好,学习速度快;第二类学生:学习状态良好,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学习积极性强;第三类学生:数学基础较弱,接受能力较慢;第四类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差。教师将学生分类完成后,还应针对不同类的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类学生:进行基础的教学后,提供相应的问题训练,增强学习思维;第二类学生:提供较基础的数学问题,进行基础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其探索精神;第三类学生:要求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点进行准确的掌握;第四类学生:整理一系列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掌握,使其快速跟上学习进度。   (二)分层安排教学作业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作业的安排十分重要,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也能给教师进行一些教学反馈,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来说,进行数学上的教学重点不在于知识点的掌握,而在于学习技巧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整体的素质。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分成的不同层级,布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作业,第一類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地掌握基础知识后,布置有一定难度和套路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第二类学生:要求学生对于常见组合类型进行掌握,例如:“勾三股四弦五”。第三类学生:要求学生对于定理概念的掌握,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第四类学生:要求其对之前知识的掌握,并且对于当日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浅显的理解,使其慢慢地跟上学习进度,提高学习兴趣。
  再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不同层级的同学进行教学内容划分,第一类同学:要求完全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学习分解的简单算法,并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更深层次的理解应用,增强数学思维的敏锐程度;第二类学生:要求掌握知识点,并且对书本上的例题进行理解,例如,分解因式:[x2-2x]解:[x2-2x=xx-2];第三类学生:要求简单理解和熟记知识点,例如,“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作把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之后进一步的学习应用打下基础,并逐渐的促使其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第四类学生:只需掌握知识点的概念,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分层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和判断的过程,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接受知识。教学评价尽量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多以委婉和鼓励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出的教学评价也应分层化,深化分层教学模式的效果。
  例如,第一类学生:避免评价使学生自满,使学生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促使学生进步;第二类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第三类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有学习兴趣和上进心,促进学习的效果;第四类学生:多叮嘱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在课堂上有参与感,不在学习上掉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被逐渐淘汰,新的教育模式走进课堂教学,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对于解决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问题上效果也十分显著。教师也应迅速适应这种模式,从老套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对于有关学生的教学问题,教师应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和合理的应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君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04).
  [2]刘永红,肖冬梅.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20).
  [3]何宏武.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8.
  (责编  杨  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下,许多家长忙于投身工作,把学生放手给老人照顾,因而衍生出“隔代教育”一词。本文通过探讨留守儿童中隔代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充分发挥隔代教育优势的目标,研究有效对策,在教育的方法、内容、形式上进行相互补充,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隔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和改革下,给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下,需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作用,对体育学习和锻炼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此,本文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篮球项目作为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篮球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篮球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作为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这些问题,并解决问题,优化篮球教学质量。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基于当前初中篮球的教学发展概况,为提出改进方案。  【关键词】初中;篮球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培养“五种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健康意识、公平意识,或渗透到技能指导中,或结合在技法讲解中,或糅合在运动训练中,或强化到赛事参与中。总之,愈早培养愈好,愈能培养其大局观、发展观、健康观。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基于当前小学体育的教学发展概况,为小学体育提出改进方案,以期对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五种意识”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体育作为高中学科的基础科目之一,是培养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體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的意义,随后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的方式,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体能训练;高中体育;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教育领域内高中阶段的体育特长生田径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在以往开展的教育的教学实践效果,可知通过激励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帮助高中体育特长生在田径训练过程当中取得更为显著的学习效果。本文深入探讨了在针对高中体育特长生开展田径教学过程中激励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的工作开展提供方向指导和经验借鉴,进而推动该领域教学成效提升。  【关键词】田径教学;体育特长生;激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充足以及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单亲家庭孩子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限。这导致他们在学校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教育,大大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在这种强烈的社会需求下,社会各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推动农村教育建设。教师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应当加强自身责任感,让农村学校形成符合单亲孩子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转变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立足于“家校共
期刊
【摘 要】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当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科知识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除了教授给学生一些专业的技能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接下来本文就以小学体育学科作为示例,分析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意志品质;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
期刊
【摘 要】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在情感教育功能上比较薄弱,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作出一定程度得改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出于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功能的目的,对情感教育的渗透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体育;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9-0
期刊
【摘 要】在国内的教育体系当中,数学属于重点性的教育教学科目。在如今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过程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因此,广大农村教师应该基于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就对农村区域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