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单亲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策略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is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社会,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充足以及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单亲家庭孩子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限。这导致他们在学校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教育,大大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在这种强烈的社会需求下,社会各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推动农村教育建设。教师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应当加强自身责任感,让农村学校形成符合单亲孩子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转变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立足于“家校共育”的话题,对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单亲家庭;良好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9-0004-02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Good Study Habits of Single Parent Children Raised at Home and School
  (Central Primary School,Heiquan Town, Gaotai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XIAO Fei
  【Abstract】In the current society, due to insufficie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ir own family conditions,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have limited educational knowledge since childhood. This has led to their inability to obtain better learning and education in school, greatly restricting their own development. Under this strong social dem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 have invested a lo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o promote rur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such a social situation,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allow rural schools to form a teaching model that i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ingle-parent children, thereby changing the learning habits of these children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long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base on the topic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and discus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Country;Single parent families;Good learning
  一、主要表现
  目前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欺骗性行为以及怠惰性行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的儿童更容易产生自卑、极端、叛逆的心理现象,从而出现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具体的不良习惯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正确;功课经常未完成,有很多错误;上课不注意认真听讲等。
  二、单亲家庭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
  (一)农村单亲家庭儿童的客观条件
  一方面,大多数单亲家庭儿童受爷爷奶奶监护,爷爷奶奶在负责儿童衣食住行的同时,却忽视学习教育,将教育希望完全寄托于教师,使得一些单亲家庭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产生不足。
  (二)學生积极性与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基于这些规章制度,教师会在班级中设立各项规矩。虽然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由于在具体实行过程中过于严格,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受到束缚,学习教育无法有效推进。同时,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偏向于应试教育,教师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过度关心学生学习成绩及升学率,最终导致习惯教育并没有实质性地开展,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不能得到疏导,他们也就无法认识到习惯教育的积极意义。
  (三)缺乏教师资源
  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村小学都缺少专业的教师,尤其是偏远农村小学。小学教师的招聘条件相对较低。一些小学教师都不是该专业出身。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薄弱,教学任务繁多,教学质量也将大大下降。 教师资源失衡是我们教育环境中的重要问题。
  三、发展策略
  (一)加强家校共育
  学校首先需要加强和单亲家庭家长沟通和交流,引导这些家长和儿童日常进行友好的相处。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并不能对学生实行全方位的教育。通过将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采取相关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单亲家长,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当中,提升自我的教育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会议活动,了解班级单亲儿童在校情况以及生活情况。联系沟通家长,让家长对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以及家庭状况。学校通过建立各个学生的爱心档案,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情感辅导,儿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   (二)加强社会学校的政策帮扶
  各地区的政府要对农村本地的单亲家庭做好调查工作,对这些单亲家庭的儿童采取适当的政策帮扶。因为农村相比较于城市而言,每个家庭的收入较低,且来源比较单一。目前,许多地区所推行的政策无法真正帮助到那些单亲家庭,仅僅是杯水车薪。除了政府,学校以及村委会等团体同样应该做好帮扶工作。以换位思考的同情心,参与对单亲家庭的儿童进行物质和教育层面的帮助。学校要充分了解单亲儿童所在村的帮扶情况,及时、定期地把单亲儿童的情况向村里反映。积极争取村里的救助和扶贫,让这些单亲儿童处于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创造适宜单亲家庭儿童成长的最佳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良好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单亲家庭儿童的学习习惯。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尤为重要,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够陪伴在他们身边,在平时的学习中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另外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后,父(母)应该及时肯定,及时表扬。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事情。也可以让这些孩子们选择性做一些家务,通过沟通交流来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平时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父(母)可陪伴孩子一起完成,在作业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作出指导,孩子们也可以不懂就问,逐渐地就会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只有经常性的“在一起”才能够增进这些孩子们与父(母)的感情,才能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因此最佳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单亲家庭儿童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保障。
  (四)转变教师形象,积极引导沟通
  首先班主任需改变刻板形象。在师生相处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当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需保持亲切的态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班主任在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后,需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需求,同时督促他们及时修正自身的不良之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思想的自由,学习气氛就会更加活跃,从而更加有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师和孩子之间建立并实施了定期的思想活动,通过灵活的教育活动,师生和谐地实现了学习培养的目的;课后,教师也可定时邀请学生一同沟通交流,近距离分享学习心得和近期的心情感想,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例如,当学生最近一段时间遇到了难题,教师在选择对话内容时,可以尝试从有趣的话题入手,深入倾听他们的需求。必要时可做好记录,随时跟踪学生的情感状态。
  四、结语
  简而言之,为培养农村单亲家庭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作为教师更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与他们的家长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机制,共同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促进单亲家庭的孩子全面发展。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农村小学家校合力培养单亲家庭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82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思立.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农村村小学学习教育模式研究[J].华夏班主任,2019(05).
  [2]沙红梅.中小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7(10).
  [3]邝国荣.立德树人背景下农村小学生德育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
  [4]张晓薇.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基础教育研究,2018(85).
  [5]尤顺宏.农村小学融入学习教育的有效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
  (责编  张  欣)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光靠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可以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吸收经验,活学活用课本所学,实现语文学科水平的提高。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适度把握性策略,通过适度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是有帮助的,希望通过本文分析可以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适度
期刊
【摘 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当中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幼儿园要通过语言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交流能力进行培养,这对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进行讨论,对《指南》背景下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落实语言教育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和描述
期刊
【摘 要】“幼小衔接”问题始终是社会上最关心的教育问题,错误的衔接方法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对衔接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找到了“小幼衔接”的新模式。本文通过对社会、学校及家庭这三方面存在的现有问题进行整合,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新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幼衔接;小学教育;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的分析尤为重要,不能将每次的错误都归结为学生的粗心。其实错误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学生学习中的思维缺陷。  【关键词】粗心;初中数学;错误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8-0187-02  Don't Let Carelessness Be an Excus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下,许多家长忙于投身工作,把学生放手给老人照顾,因而衍生出“隔代教育”一词。本文通过探讨留守儿童中隔代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充分发挥隔代教育优势的目标,研究有效对策,在教育的方法、内容、形式上进行相互补充,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隔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和改革下,给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下,需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作用,对体育学习和锻炼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此,本文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篮球项目作为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篮球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篮球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作为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这些问题,并解决问题,优化篮球教学质量。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基于当前初中篮球的教学发展概况,为提出改进方案。  【关键词】初中;篮球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培养“五种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健康意识、公平意识,或渗透到技能指导中,或结合在技法讲解中,或糅合在运动训练中,或强化到赛事参与中。总之,愈早培养愈好,愈能培养其大局观、发展观、健康观。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基于当前小学体育的教学发展概况,为小学体育提出改进方案,以期对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五种意识”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体育作为高中学科的基础科目之一,是培养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體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的意义,随后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的方式,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体能训练;高中体育;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教育领域内高中阶段的体育特长生田径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在以往开展的教育的教学实践效果,可知通过激励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帮助高中体育特长生在田径训练过程当中取得更为显著的学习效果。本文深入探讨了在针对高中体育特长生开展田径教学过程中激励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的工作开展提供方向指导和经验借鉴,进而推动该领域教学成效提升。  【关键词】田径教学;体育特长生;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