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研究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在情感教育功能上比较薄弱,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作出一定程度得改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出于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功能的目的,对情感教育的渗透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体育;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9-0020-02
  Research on the infiltration path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hengbei Primary School, Chaohu City, Anhui Province,China )YIN Xiaoli
  【Abstract】Traditional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weak in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function,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s 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you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i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make a certain degree of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methods. In response to this problem,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an in-depth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enetration path of emo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Emotional education;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path
  情感教育是一种在情感层面上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再通过情感使小学生重视自身学习的教育工作,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这一条件下,应当对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进行研究,此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情感教育基本概念及教学功能
  (一)基本概念
  情感教育的作用原理在于情感对人的推动力,即当人内心产生某些情感,且该情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的心理、思想及行为造成一定影响。如当人在学习过程中有比较强烈的奋发情感时,人的学习心理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思想上对学习非常重视,行为也会出现相同表现。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就可以采用相关方法去激励学生,产生正面情感,使之学习状态、观念等得到激发、优化,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情感教育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并未得到重视,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其作用及重要性都不甚了解,因此要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目的,建议院校通过培训方式让更多教育工作者对其有更深的认知。
  (二)教學功能
  小学体育教学功能大体包括三项: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这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通过训练或运动能够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提高小学生精神素养,在各式各样的体育教学项目当中,小学生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项目或达到标准,而在此过程中,支撑小学生继续运动的要素就是“精神”;加强小学生团队意识,很多体育教学项目需要小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要完成此类项目小组成员就要通力协作,让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得以提升。在这三项教学功能下,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将得到保障,同时其精神素养与团队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小学生在其他教学中保持良好表现,甚至在其未来步入社会后也受用无穷,可见体育教学功能之强大。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教学模式
  以往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执行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具有实现教学目的的功能,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地位会出现抵触心理、浮躁情感等,因此,教师扭转当前教学模式,为情感教育创设良好环境。这一条件下,根据情感教育理论可知,其情感作用体现于小学生身上,因此教学模式应当具备激发小学生正面情感,且拥有足够的情感发散空间。而采用“引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则作为引导者来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尽情挥发自身情感,促进学生正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内容也是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之一,其分别体现在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两个层面。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内容来选择一些案例,通过案例主角的表现能够有效地向小学生传递情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并从中学习到体育精神,在自身体育学习行为、观念上会加以改进,更重视自身体育水平及身体素质。其次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来设立实践项目。当学生在开展实践学习时,就能不自觉地联想案例,从中得到情感激励,使自身不断努力的进行学习,这时情感教育就成功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
  例如某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情感教育对教学内容的渗透,在马拉松理论教学中插入了“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即使肌肉拉伤也坚持跑完全程”的案例,该案例充分展示了体育运动员努力、坚持的精神,其情感非常充沛,在课堂内营造出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得小学生开始产生情感共鸣。随后在实践教学中,该教师围绕案例模拟的马拉松训练,训练中很容易看出小学生的训练态度变化显著,变得非常积极,罕少抱怨,这一现象就得益于案例的情感激励作用。   (三)教学方法
  以往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统一,面对所有小学生都会提出统一标准,依照该标准要求小学生完成体育训练,而这种方法显然会导致某些小学心生不满,逐渐产生负面心理。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不利于情感教育效用的发挥,因此要实现情感教育渗透,就有必要转换教学方法,发挥情感教育的正面效用。对此,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原则来设立标准,即同性别小学生也存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若教师提出的标准过高,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小学生就会造成较大的学习负担,最终产生以上现象,而在“因材施教”原则上,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小学生现有身体素质水平来设立针对性标准,在保障教学强度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小学生学习负担,避免在同一标准下,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无法承受相同的体育强度。
  例如某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发现A学生的身体素质偏弱,在俯卧撑项目中的平均成绩在每分钟13个,因此针对该学生提出了每分钟20个的标准,以此激发鼓励学生挑战自我,不断突破自我,战胜困难,克服心障碍,从而不断增强体质。与其他身体素质强的学习有所区别,同时每当A学生坚持不住的时候,教师都会在一旁进行鼓励,这样在学生的不断坚持下,其身体素质就开始逐渐加强,这时就可以将该学生的训练标准提升到平均水平,过程中也不会导致A学生出现负面情感。
  (四)师生关系
  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情感教育工作中都会忽略掉师生关系,而事实上,师生关系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当引起重视,与学生形成良好师生关系,保证情感教育的持续渗透。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应当由教师主动,建议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来设立综合性项目,且自身参与其中,与学生站在“统一阵线”上共同努力、相互交流,让师生关系朝着利好方向发展,彼此之间构建了亦师亦友的深刻情感,这也是情感教育的作用体现,通过该举措能实现情感教育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渗透。例如某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喜欢打篮球,因此在课堂上总是会抽出一些时间与小学生一同开展篮球运动,借助篮球运动项目的团队要求,与小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关系,情感教育作用悄然发散。同时该教师在课外也会组织或参与小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更快、更好地实现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
  三、结语
  综上,本文对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基本概念及渗透路径。通过分析可知,情感教育在其他教学中的作用明显,但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其并未得到过多重视,因此需要得到改善。教师应当承担起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责任,小学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且根据各路径下的渗透作用表现可知,在情感教育渗透之后,小学体育教学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情感教育在其中起到了充分发挥情感正面效用、推动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入手,作出相应改变,加强体育课的情感渗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丁维善.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大东方,2015(12).
  [2]欧阳永俊.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析[J].青少年体育,2017(10).
  [3]李志刚.情感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一代(下半月),2014(08).
  [4]董志祥.谈积极情感教学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4(07).
  作者简介:殷晓丽(1983.3-),女,汉族,安徽巢湖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
  (责编  林  娟)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小衔接”问题始终是社会上最关心的教育问题,错误的衔接方法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对衔接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找到了“小幼衔接”的新模式。本文通过对社会、学校及家庭这三方面存在的现有问题进行整合,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新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幼衔接;小学教育;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的分析尤为重要,不能将每次的错误都归结为学生的粗心。其实错误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学生学习中的思维缺陷。  【关键词】粗心;初中数学;错误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8-0187-02  Don't Let Carelessness Be an Excus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下,许多家长忙于投身工作,把学生放手给老人照顾,因而衍生出“隔代教育”一词。本文通过探讨留守儿童中隔代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充分发挥隔代教育优势的目标,研究有效对策,在教育的方法、内容、形式上进行相互补充,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隔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和改革下,给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下,需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作用,对体育学习和锻炼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此,本文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篮球项目作为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篮球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篮球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作为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这些问题,并解决问题,优化篮球教学质量。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基于当前初中篮球的教学发展概况,为提出改进方案。  【关键词】初中;篮球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培养“五种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健康意识、公平意识,或渗透到技能指导中,或结合在技法讲解中,或糅合在运动训练中,或强化到赛事参与中。总之,愈早培养愈好,愈能培养其大局观、发展观、健康观。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基于当前小学体育的教学发展概况,为小学体育提出改进方案,以期对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五种意识”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体育作为高中学科的基础科目之一,是培养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體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的意义,随后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的方式,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体能训练;高中体育;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教育领域内高中阶段的体育特长生田径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在以往开展的教育的教学实践效果,可知通过激励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帮助高中体育特长生在田径训练过程当中取得更为显著的学习效果。本文深入探讨了在针对高中体育特长生开展田径教学过程中激励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的工作开展提供方向指导和经验借鉴,进而推动该领域教学成效提升。  【关键词】田径教学;体育特长生;激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充足以及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单亲家庭孩子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限。这导致他们在学校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教育,大大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在这种强烈的社会需求下,社会各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推动农村教育建设。教师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应当加强自身责任感,让农村学校形成符合单亲孩子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转变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立足于“家校共
期刊
【摘 要】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当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科知识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除了教授给学生一些专业的技能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接下来本文就以小学体育学科作为示例,分析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意志品质;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