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学生”不可缺席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核心要义,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并不知道新课改要求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和实施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策略,往往忽略了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忽略了学生“自主体验”。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这样的倾向:一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一些教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应该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才能学会、掌握,让学生合作学习无非是花拳绣腿,场面好看不中用;二是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渗透,思想渗透事关未来社会公民的素养,指向未来的“人”培养。其实,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应该涵盖:一是课堂中的“学生”,即莘莘学子,我们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孩子们的“学”——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关注他们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促进他们的知识认知。二是未来的“人”,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素养的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关注这些未來公民素养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树人”就是指人的素养提升、思想进步以及自我超越,让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新课改要求一个全新的课堂模式,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没有缺席,从自主体验、合作学习、踊跃展示中掌握了知识、提升素养。
  一、贴近课堂中的“学生”,围绕自主体验,让学习有滋有味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新样态:从师本课堂走向自本课堂。我们的课堂好多还停留在师本课堂中,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主的课堂中。而以先学后“交”、“交”后再教,以学为主、关注教学意义的生本课堂,只是口号形式,所以导致学生厌学,教学成绩差。新课改要求我们的课堂要从师本课堂跨越生本课堂,走向自本课堂。自本课堂中的“自”,指的是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个学生为本,重心更加下移。从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进入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不分彼此的“第三种教学关系”,课堂实现了促进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混合式学习。有效放大了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学习者的特征,进而使师生进入“新学习时代”。
  课堂合作学习样式是以“问题伴学”构建“学中问、问中学”情景式合作样式,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情实施“1+X”合作学习方式,形成交流互助、善于倾听、敢于展示、勇于创新、多样合作的开放式课堂,课堂为学生合作学习营造适合的情景,创设适宜的平台,设计恰当的活动,运用合理的方式,让课堂生成一种磁力型学习场。这种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一个学习小组,组长可以自由地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展示自己体验。“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学生主动学、合作建构学,自主体验学,才是真的学,才能深度学。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学生自然会体验到学习快乐。
  二、指向未来的“人”,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有情有义
  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文化素养:思想、修养、情怀等。司徒雷登在回答一位燕京大学学生道:“一个传授文化的学校,应该让学生亲身体会自己数千年文化的崇高、自豪和祖国艺术的优美,使新一代成为致力于提高我们文化的人。这就是我当初把我们的校园设计得如此之美的目的。”学校要办“眼中有人”的教育,涵养教育情怀,建设诗意校园,让“家国情怀、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素质”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以“优异成绩+”作为检验学生素养的标尺。所以我们要加强思想教育,尤其要加强“家国情怀”教育。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课堂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课堂教学,不仅仅指向学生今天的成长,更要指向学生明天的发展;不仅仅是关注学生“一阵子”的成绩,更要着眼于学生“一辈子”的发展。
  “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是要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未来公民。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
  课堂教学的本身就是“学生”学,“学生”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点。课堂教学的任务除向学生传授知识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由这些知识内化后凸显出来的气质修养、人文精神。总之,领悟课堂教学精髓,提升教学绩效,涵养家国精神,都需要谨防“学生”的缺席,都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央”。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这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而,广播电视台记者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现代技术设备,不断创新自身的采访形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新媒体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台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台;采访形式  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媒体
期刊
摘 要:教学资源作为有力地支撑和传授知识的载体,其开发与利用是极为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创新;资源整合  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不断拓展,美术课程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延伸到课外校外在美术教学中。初中美术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资源足够丰富,才能让学生从中吸取营养,体验美,从而喜欢美、创造美。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一、课堂提供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  教师要灵活掌
期刊
摘 要:民族唱法在漫长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艺术的成就。民族唱法在歌曲的演唱方法、气息运用和咬字技术上借鉴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民族文化艺术的长久生命力。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运用;融合  民族唱法在漫长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艺术的成就,通过外来元素与民族元素的融合,不断推动和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与进步。  一、美声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服装表演已经在渐渐地改变和发展。化妆造型不仅仅是一份职业的符号,更是统领时代的象征,影响着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现如今,复古风潮走进了时尚领域,成为服装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服装表演中的化妆造型有着不同的复古风格,本文以T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为例,对复古风潮中的化妆造型在服装表演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造型师在复古妆容的设计上提供一个思路。  关键
期刊
摘 要:从音乐起源至今,音乐可谓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作为一名声乐学员,学习的目的就是把歌唱好,得到听众的认可。简单的歌唱时不能满足听众的要求,歌唱艺术即人们所说的声乐,它是人体科学领域里的一门音响学科,以身体为乐器,建立一种良好的歌唱生理状态,从而发出优美的声音,用来演唱歌曲,为表达情感服务。  关键词:歌唱艺术情感整体美审美心理  从音乐起源至今,音乐可谓经历了漫长又复杂的发展过程。事实证
期刊
摘 要:陶瓷从古至今一直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人类历史因为有了陶瓷,逐渐变得越来越文明起来。从将相帝王,到百姓平民,陶瓷已然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再与陶瓷分不开了。从这个意义上看,陶瓷对于人类文明进程、提升人类生活品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陶瓷装饰;人类生活;审美品味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环境、生活品质的追求。陶瓷产品的出现,以其独有的设计、精妙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和学校对于聋校中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从各个方面致力于给他们更好的教育,而对于聋校中学生来说必不可缺的律动课来说更是如此。作为教师,更要响应国家号召,从自身做起,备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激起学生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从生活细节入手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给聋校中学生上好律动课,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是现代社会中信息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能为我国的新闻传播,以及国家舆论方向拓展更多的空间,新闻多样化是新闻的传播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媒体融合新闻多样化传播应该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新闻多样化传播的内含、原因、以及策略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提升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入手,意在为我国媒体和新闻事业提供更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技巧  新媒体是
期刊
摘 要:莫迪里阿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莫迪里阿尼创作了一系列极具表现性风格的艺术作品让观者感动至深。莫迪里阿尼的绘画作品中女人体画耐人寻味,夸张的造型和表现手法使他的绘画充满美感和韵律。艺术家的爱情常常被真实的记录在他的作品中,那些美好的回忆永远定格在色彩中。试述画家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女人体画的区别与背后的故事。他对绘画的探索使现代艺术家获得了表现的自由和新的生命。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非常重視自身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对话关系模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自由、愉悦的氛围。本文紧紧围绕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以构建教材与学生对话关系模型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目前,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