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al_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因此学校教育更要担当重任,为家庭、社会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激励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高素质、开发学生潜能等方面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情感教育
  
  学生既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学生长大走向社会、建设祖国的必备条件。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社会的一些问题,以及自身的弱点等原因,造成了各种心理问题,不健康的心理倾向比较严重。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培
  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活泼的个性,勤奋好学、面对困难勇于面对并解决等健康心理倾向,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课题。
  1 在信息技术课中,学会利用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网络的出现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人的心理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信息量巨增,培养获得处理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要求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对待困难挫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等,与其灰心丧气、抱怨难过,不如坚强面对,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比如一次在上六年级电脑课时,在讲完在网上怎样查找要查找的信息后,我就编制如下三个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
  1.1 你能查找江西有多少个小学网站?
  1.2 你能找到多少个和环保有关的网站?
  1.3 回家后能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吗?
  题目出来,学生们叽叽喳喳地,很高兴。沉重的主体性意识被调动起来,
  我先前讲的理论知识被很快进入到实践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查找到与环保有关的网站,沉重的发散性思维和视野得到训练和拓展,操作电脑、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 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怎样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又发展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可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 利用教学,创设了情境,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
  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配备电脑要求人人动手操作。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与学习的内容与兴趣有关。所以必需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趣味性来适当地代替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更丰富些,从而使学生爱学习,锻炼思维,提高创造性。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绘画课《给图形上色》时,先用两幅图片作对比,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画漂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完后,我就开始引入我的新课。因为每个人都喜欢漂亮的东西,所以学生就有一种欲望去把图片变得更漂亮,而他们又不懂怎样使图片变得更漂亮,所以学生就对我这一节课要讲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2.2 积极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启动创造性思维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新颖独特的一种思维活动。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能力”。
  一旦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就容易出现新思想,并在实践中增长智力、开发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
  例如:我在教《给图形上色》这一课时,编制了一道让学生自己给黑白
  的图片填充颜色的题目。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这一套工具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障。教学要以人为本,善于照顾学生的情绪,时时留意学生思想动态,要多和学生沟通,要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说教的、生硬的教育,只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而已。要让每位学生身心健康。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1 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在
期刊
海德格尔有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正是通过语言这座“桥”搭建起来的,可见语言的地位之高。同样对于聋教育来说,其首要任务也是发展语言。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聋童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大量研究表明,影响聋童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语言环境。  聋童因听力缺陷导致语言障碍,其语言活动的动机很弱
期刊
曾有哲人说过:“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期”。中学生既有成年人的某些生理和心理特点,又保留了儿童期的一些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是独立和依赖、自律和随意性相互统一的时期。加上家长较高的期望值和中、高考的压力,中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压力和青春期的烦恼,导致厌学、焦虑、烦躁、自卑 、孤僻等。学生撒谎、逃学、早恋、攻击甚至产生轻生念头等行为都与不健康的心理
期刊
“老师,孩子交到你的手上要打要骂都行,只要他不闯祸……”明明孩子几天来逃学去泡网吧,家长却害怕学校批评竭力包庇孩子,当老师揭穿谎言时,家长当着老师的面对孩子大打出手……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深感我州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学生家教方面存在很大的教育误区甚至盲区,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家教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到教育方法都和教育观念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增
期刊
人的素质由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技能素质与审美素质等构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文化课、专业技术课的教育。由于现阶段,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要求的是以“技能”为主,也既常说的“以能力为本位”,社会和就业岗位需要的
期刊
在一个学校里,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且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繁琐细致,在班级的健康成长、学生的性格培养、习惯养成及学校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以“爱”为前提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师爱是师德之魂,在一定程度上说,热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并不是事件容易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
期刊
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在广大农村,因社会衡量教育质量只看升学率,所以,不少学校把初中教育搞成了升学教育,只重视升学考试的学科教学。而大多 数学生却把地理科当作“副科”,甚至有的班主任鼓动学生弃学地理,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地理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地理教学怎样适应素质教育呢?浅谈几点:  1 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
期刊
管教调皮学生的方法有千百种,打骂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但是时代在变,观念也在更新,教师管教学生的方法当然也不可能不变!实际上我们都有感受,打骂其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担任班主任多年,一直苦于没有好的教育方法,最近刚看了一个朋友的博客,里面谈的是怎样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受益匪浅,我觉得管理孩子实际上和管理班级有很多相似之处。今年我教的这个班,着实让我头疼,我曾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收效并不大。学生实际
期刊
【摘要】重视双关谐声在诗歌、对联、古典小说、歇后语、广告及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掌握这一辞格的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中使用,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幽默风趣,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双关谐声 ; 运用 ; 作用    所谓双关谐声就是利用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
期刊
有一种感动,沉淀在我们的心田里,因为与学生一起牵手;有一种关注,伴随着我们努力,因为与学生一起同行;有一种责任,鼓动我们奋进,因为与学生一起成长。  ——题记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便是其中最具丰富多彩而学无止境的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沐浴人文关怀的阳光滋润。语文是美丽的,我们的生命因语文而美丽。语文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已将它浸泡得醇香四溢。语文教师,便是这瓶诱人美酒的开启者!我深深地体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