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意的天空中飞翔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j978879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感动,沉淀在我们的心田里,因为与学生一起牵手;有一种关注,伴随着我们努力,因为与学生一起同行;有一种责任,鼓动我们奋进,因为与学生一起成长。
  ——题记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便是其中最具丰富多彩而学无止境的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沐浴人文关怀的阳光滋润。语文是美丽的,我们的生命因语文而美丽。语文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已将它浸泡得醇香四溢。语文教师,便是这瓶诱人美酒的开启者!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又一个的三年轮回中,我们在校园中辛勤耕耘,是在耕耘着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的心田开满爱的鲜花,结出智慧的果实,同时,也是在丰满自己的心灵,充实自己的岁月。这个过程既是我们与学生一起拔节成长,也是静待花开的过程。
  静下心来,疏理自己的教学,那些平淡宁静的日子扑面而来,竟然让我生出许多感动来:我用热情和执着耕耘,用单纯和炽烈织梦;有失意的辛酸,耕耘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有学生们清澈明亮信任的眼睛,有天真无邪的心灵的呼唤,有灿烂笑脸理想之光,引领我们一步一步踏歌而行。
  倾听拔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幸福的,一方面,穿行在博大精深、馨香馥郁的语言密林,跨越时空与先贤哲人、智者大家对话谈心;另一方面我们徜徉在永远绿色葱茏、生机盎然的校园里,与世界上最纯真、最善良、最可爱的孩子们一起生活。时光之河静静流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我仿佛听到生命成长、事业进步的拔节之声。
  我们教的学生大多数是民工子女,虽然他们才上初中时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比不上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但他们质朴、勤奋、好学,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熏陶,他们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不比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语文能力逊色。比如我所教的两个班,接班的第一件事,我便对全班学生做了详尽的学情调查。第一堂课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一双双信任的眼睛时,心里十分感动,我和学生们很轻松地聊到: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座的每位和我一样,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都是一首歌曲中的一个音符,而这首歌不但不唱走调,并且要唱得优美动听,所以我们全班同学都要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不能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如果我掉队了,这首歌就走调了,同学们可要提醒我。学生们笑了,他们的掌声响了起来。这一刻,我感受到学生的心和我贴近了。随后,我讲了什么是语文,你们在什么地方感受到了它的存在。我所教的2008 级2班,这个班的不少学生初一入学时不喜欢语文,我想了不少办法:
  第一、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情,追求课堂的完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组织学生每周一次的阅读“自主餐”。让学生把阅读获得的信息,种种体验,走上讲台讲给同学们听,再由同学当堂向阅读者质疑、答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享受遨游在智慧海洋中的乐趣。诱导学生参与课文的设计,利用现有的人文景观和网络信息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及时发现并展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并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成就感,时时能找到学习的动力。
  课堂评价及时正确,让学生在大庭广众中得到成功的愉悦和满足。如作文课上,我紧扣课堂脉络,让学生听戴望舒的《雨巷》诵读,再把我写的读此诗的感受《雨梦》一诗说给学生听。让学生先说听到前面音乐中的雨声的感受,再通过想象“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哀怨”、“忧伤”“彷徨”,并联系雨季中的一些梦想说自己的感受,第二天李婷同学的作业中写着这样的诗句“我感到一条流动的雨巷伸向远方,飘来飘去的我,静悄悄地走在戴先生的雨巷中,心头写满了渴望……”诗也许还有些稚嫩,还有模仿的痕迹,但是很富有诗味,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及时在课堂上表扬说“你的诗情让我感动,你的写作水平和老师大学时的水平不相上下,请继续写下去!老师期待你更精彩的后文。”第三天我收到了李婷写出的更完美的诗作,在结尾写了一句总结性的诗句“飘去飘来的我,终于走出了戴先生的雨巷。”从此,李婷喜欢上了语文 ,对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年中考她的语文成绩在班上、年级第一。
  还有2班的宋平同学,小学在农村读的,语文素养、能力很差(是个典型的错位生,数学和英语学得很好。)初一年级时的语文考试很少考及格,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赏识、引导、鼓励他,不管是他的课堂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作业予以表扬,还有平时与他的交流加以赞赏。因为赏识,不但发现了学生的长处,扬其所长,而且还通过赏识他某一方面的素质,促成了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这些都对他学习语文兴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赢得了学习语文的时间和兴趣。他中考的语文成绩居然能考出126分的好成绩。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他不但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还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第二、先有计划有目的地用优秀的文化滋养人,让学生在清灵芳馨的氛围中成长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让学生找到这样美丽的诗意的感觉:远离尘世的喧嚣,摆脱一味做题的痛苦,在夏日的黄昏坐在藤椅上,手握一卷诗书,面对大地天空浅吟低诵;在秋天的早晨,打开窗户,让清风与阳光撒满书桌,看窗外天高云淡,听树叶在秋风中飒飒有声,让心在书籍的墨香中自由游弋;在冬日的夜晚,在灯下拥灯而坐,用一根木栓把寒风和狗吠顶在门外,手捧一本名著,与书中人物倾心交谈。欣赏古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佩服古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意缠绵。
  再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给学生找到一个良师益友,让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成为滋养、熏陶、锻造、培育他们精神、灵魂、人格的宝贵资源,久而久之内化为一种素质修养。在给学生讲庄子的寓言、唐宋的诗词、巴金、莎士比亚、雨果……看到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知道那些童稚的心已开始吸收到了文学的养分。虽然,我没有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大作家,只是觉得获得一些文学知识,日积月累能生出些兴趣来,就是美好的事!就能让人为之感动!从初一起一直到初三,我让学生以“我的精神花园”为主题,编订自己的读书笔记和作文集,在人生的原野中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到正确方向,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上,得到身心的陶冶,思想的净化,把读书、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教学《纸船》,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人间的至爱亲情,并学会珍惜与感激。作为既是母亲,又是女儿的我,也写了几句诗来表达对“母爱”的感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写作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也激起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情切切;深夜里,母爱放在被窝里,盖着它,暖烘烘;考试后,母爱聚在唠叨里,品着它,爱浓浓;调皮时,母爱藏在巴掌里,挨着它,麻辣辣……学生在课堂上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美的陶醉、情的升华,智慧的火花让我深深感动!我真切地听到了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中拔节成长。
  静待花开
  曾有人感慨,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也曾有人吁叹,教师的生命像一个短短的根号,一叠叠的作业本为他们的青春无数开平方。
  其实,这些比喻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追求“美丽”的教师来说,生命长句中还有一个定语是美丽,开出的平方根同样也是美丽的。当你走进教室学生簇拥着你,你不但幸福且是美丽的;当你一句幽默的言语换来学生会心的一笑,你不但幸福且是美丽的;当学生即使被批评还小鸟般依在你身边,你不但幸福且是美丽的……可最幸福的,莫过于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美丽,徜徉于芳草花香中,在诗意的天空中与圣人对话,与智者低语,在语文学习之旅上我与学生踏歌而行,边走边欣赏美景。
  作为语文教师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亲进”之情。一个人思想的成长除了家长以及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老师做什么,怎么做,其实对学生影响非常大。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就像陶行知先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从而使他们“爱屋及乌”,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快乐。
  要做到这点,首先教师要平视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居高临下。其次,要尊重学生,无论是课堂评价用语、作文讲评还是布置课后作业,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这样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了你,往往要比大声呵斥严厉惩罚效果好得多,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我爱所教的纯朴、上进的学生,学生就是我的一个个孩子和朋友,把自己的爱充分地传递给学生,因为爱,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与依靠,老师的爱,就是学生心灵游弋的大海。
  有一次,晓菲在她的作业本中,放了一封信给我,向我倾吐了她的心曲:“老师,最近,我发现自己被班上的一个同学深深吸引,有时上课都难集中精力……我不想陷入其中,可又克制不了自己,我怎么办?父母能给我提供这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我有一种负罪感,我努力压抑过自己的情感,却是徒劳的。老师,请您帮助我!”看了她的信,我心里比她还着急,已是初三下期离中考只有三个多月了,如果再分心,中考的结果就难以设想,但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尊重、关怀、细心、掌握分寸等原则在这里具有决定性意义。爱的情感的产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它是长成芳香的玫瑰还是带刺的飞帘,这有赖于我们教师的爱护和教育。当然可以把它剪断或连根拔掉,但这样就会严重伤害一棵敏感的心,一株新花的幼茎就会长成畸形。”(摘自《爱情的教育》)对此事,我不但以教他们的各位老师的情况举例,还以他们读过的课文所涉及到的居里夫人、周恩来、钱钟书、傅雷等人的爱情,以及《知音》、《现代家庭》杂志上的“征婚启事”让她明白,萌发了的爱情是纯洁美好的,但我们只有以成功的事业为基石,才能到达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过了一段时间,她又在作业本中夹了一张卡片:“张老师,我已从迷雾中走出来了,我会把美好的情愫尘封于心底,我不会再回头张望,让您和我的父母失望的。谢谢您的理解、帮助!”
  今年中考,晓菲各科都发挥得较好,尤其是语文。从她的成长看,我感受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而且可以“近看成绩,远看人生”。老师在引导、点拨上让学生在个性张扬中尝试成功,学会求知,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回首来路,有晴朗相伴,有和风细雨相随:我引领孩子们在陶渊明的那一丛半开半闭的菊花中呼吸清新,在柳宗元的小石潭边与鱼儿“相乐”,在曹雪芹魂牵梦萦的红楼中小憩;读苏轼的豪放旷达击节高歌,读冰心的隽永优美似沐浴清泉,留恋徐志摩的满天云彩,难忘朱自清的背影,想念余光中的故乡,和卡西莫多一起守望美丽……每每低语吟哦而心灵澄澈,和学生一起手捧书卷,乐在其中。带着感动的歌声,我会努力地让语文教学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艺术美的熏陶,在语文的世界里为学生撑起一片朗朗的天,在诗意的天空中飞翔。
其他文献
【摘要】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幼儿园应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动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循序渐进,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资源互补,发挥家长的独特优势;适度开展,保持家长持久的兴趣。  【关键词】家长资源;幼儿园教学;开发;利用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逐渐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1 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在
期刊
海德格尔有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正是通过语言这座“桥”搭建起来的,可见语言的地位之高。同样对于聋教育来说,其首要任务也是发展语言。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聋童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大量研究表明,影响聋童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语言环境。  聋童因听力缺陷导致语言障碍,其语言活动的动机很弱
期刊
曾有哲人说过:“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期”。中学生既有成年人的某些生理和心理特点,又保留了儿童期的一些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是独立和依赖、自律和随意性相互统一的时期。加上家长较高的期望值和中、高考的压力,中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压力和青春期的烦恼,导致厌学、焦虑、烦躁、自卑 、孤僻等。学生撒谎、逃学、早恋、攻击甚至产生轻生念头等行为都与不健康的心理
期刊
“老师,孩子交到你的手上要打要骂都行,只要他不闯祸……”明明孩子几天来逃学去泡网吧,家长却害怕学校批评竭力包庇孩子,当老师揭穿谎言时,家长当着老师的面对孩子大打出手……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深感我州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学生家教方面存在很大的教育误区甚至盲区,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家教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到教育方法都和教育观念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增
期刊
人的素质由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技能素质与审美素质等构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文化课、专业技术课的教育。由于现阶段,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要求的是以“技能”为主,也既常说的“以能力为本位”,社会和就业岗位需要的
期刊
在一个学校里,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且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繁琐细致,在班级的健康成长、学生的性格培养、习惯养成及学校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以“爱”为前提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师爱是师德之魂,在一定程度上说,热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并不是事件容易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
期刊
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在广大农村,因社会衡量教育质量只看升学率,所以,不少学校把初中教育搞成了升学教育,只重视升学考试的学科教学。而大多 数学生却把地理科当作“副科”,甚至有的班主任鼓动学生弃学地理,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地理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地理教学怎样适应素质教育呢?浅谈几点:  1 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
期刊
管教调皮学生的方法有千百种,打骂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但是时代在变,观念也在更新,教师管教学生的方法当然也不可能不变!实际上我们都有感受,打骂其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担任班主任多年,一直苦于没有好的教育方法,最近刚看了一个朋友的博客,里面谈的是怎样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受益匪浅,我觉得管理孩子实际上和管理班级有很多相似之处。今年我教的这个班,着实让我头疼,我曾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收效并不大。学生实际
期刊
【摘要】重视双关谐声在诗歌、对联、古典小说、歇后语、广告及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掌握这一辞格的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中使用,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幽默风趣,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双关谐声 ; 运用 ; 作用    所谓双关谐声就是利用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