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家长发挥着主要作用,但以前往往忽视了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倡导之下,构建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受到重视。笔者认为要构建这一体系首先应该发挥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即以学校为德育的主阵地,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其次,应该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通过培训或进修活动和构建教师共同体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最后还要为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提供一定的机会,即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学校的作用,让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或者活动,将家长请进课堂。此外,学校还应该及时搭建起学校与家长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倾听家长的心声,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培养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学生。
【关键词】三位一体;德育体系;构建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德育都处于不被重视的境地。随着国家对教育提出一系列要求,社会、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人是非常复杂的个体,因此这就导致教育也变得不容易和复杂,那么如何才能使德育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德育不能只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参与,因此构建以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能够推进我国的德育教育,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培养具有道德的学生。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
(一)以学校为德育主陣地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待得时间最长,因此德育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所以应该以学校为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该明白自己的重要地位,明确自己的德育职责,发挥学校的主要作用。例如,学校可以以德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和申报,一边从事教育一边从事研究,用研究成果来服务于学校德育,这不仅能够发挥学校的关键作用,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基于学校在德育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是真正的急需解决并且很有意义的问题,不能为了申请课题而对没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二)创建学校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需要设计的,文化氛围需要创设。有很多研究都验证过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环境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典故“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回答。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对学校文化的建设,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和学习,相信久而久之一定能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行为养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在创设学校文化氛围的时候,应该着重打造学校的建筑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从而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助力。
(三)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大众往往认同校长的行政角色,但是在笔者看来校长不仅仅是行政领导者和学校管理者,作为校长还必须懂得教育,他们是一名教育者,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教学。由此来看,学校德育也应该是校长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不是德育主任的事,学校德育的领导者应该是学校校长,应该充分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构建以校长为核心,各科教师和不同部门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德育网络,只有将学校所有人员联合起来,发挥不同资源的作用,才可能做好德育工作。例如,学校德育课题的申请就可以以校长为主要领导者,其他人员为主要参与者,以这种方式来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
学校目前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但是有些学校设有学生德育处,同时学校应国家规定,都开设有思想品德课程,这算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途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德育不是需要专门的教师来上课,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德育就在生活中,德育教育需要渗透到生活、学习和活动中,只有这样的德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和有效果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德育是所有人的工作,不是思想品德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所以各科教师都应该树立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
(二)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
上述内容已经提出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思想品德教师的事情,是各科教师共同的事情。但是由于之前教学目标还未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是注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因此大部分教师不知应该如何将德育自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所以就会出现生搬硬套,毫无意义的德育教育。在此情况下,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途径可以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教师的进修活动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获得新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构建教师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共同成长。
(三)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仅仅依靠教师是没有办法做好德育工作的,因家长的生活背景与经历和教师的生活背景与经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和家长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互相不理解的现象,在这其中并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理念存在差别,因此应该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教师想要在感恩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让学生学会感激自己的父母,因此就要求学生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那么有些家长可能比较忙,会认为这只是形式,浪费自己的时间,就不配合孩子或者干脆就帮孩子做了,这其实就是一种不理解。所以要想发挥德育的效果,应该注重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理解。
三、提供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机会
(一)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创立了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学校,主要就是由学生家长组成的一个团体,里面有主要的负责人和不同工作的负责人,家长委员会存在的主要功能有什么呢?主要就是对学校或者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协助和支持,为学校的决议或者教育提出建议或者相关方案等,总之就是与学校一起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努力。既然如此,那么家长委员会也能够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具体来讲,家长可以通过“家长进课堂”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例如可以带来一些爱国的电影,带领学生一同观看等。此外,在学校开展一些德育活动的时候,家长也可以配合学校和教师,同时自己也可以参与一些活动。以这些方式来发挥家长委员会以及家长的作用,从而参与学校事务。 (二)创建学校与家长沟通平台
学校与家庭之间需要有联系的桥梁,但是这个桥梁不应该是教师。众所周知,教师除了教学工作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果联系学校和家长的事情再由教师来承担,那么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就会变得更大。本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是一对多的关系,那么同理教师与家长之间也是一对多的关系,所以鉴于此,学校更应该搭建起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平台,虽然每个班级都有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微信群等交流途径,但是这并不能让学校全面了解家长的意见,所以创建这样的沟通平台必不可少。例如,学校可以请相关技术人员创建家校沟通的网络平台,并将其告知家长,请家长将相关的意见和建議发表在上面,有学校专门的人员统一管理和收集,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家校的合作与沟通,同时也更有利于学校的德育教育。
综上可见,构建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交流,能够使学校德育教育进行得更加顺利,同时也可以使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增进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初步构建的学校、教师、家长为主体的德育体系在之后的德育教育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调整,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参考文献】
[1]麦耀图.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促进“开放式教育”特色建设[J].中国高新区,2017(06):89.
[2]刘德.互联网时代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J].考试周刊,2016(A5):171.
[3]吴文年.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促进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J].新课程(中学),2013(10):50-51.
[4]吴劲松.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创新[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3.
[5].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 共同打造德育教育平台[A]. 贵州省毕节地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贵州省毕节地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6.
[6]韩颖芳.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的构建[A]. 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4.
[7]黄齐煊. 以人为本,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社区和谐实验研究工作经验点滴谈[A]. .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3.
[8]王树槐,冯刚,程宪政,姚小英.编织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临湘市第二完小实施“三位一体”工程加强德育工作纪实[J].湖南教育,2000(10):7-10.
【关键词】三位一体;德育体系;构建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德育都处于不被重视的境地。随着国家对教育提出一系列要求,社会、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人是非常复杂的个体,因此这就导致教育也变得不容易和复杂,那么如何才能使德育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德育不能只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参与,因此构建以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能够推进我国的德育教育,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培养具有道德的学生。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
(一)以学校为德育主陣地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待得时间最长,因此德育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所以应该以学校为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该明白自己的重要地位,明确自己的德育职责,发挥学校的主要作用。例如,学校可以以德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和申报,一边从事教育一边从事研究,用研究成果来服务于学校德育,这不仅能够发挥学校的关键作用,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基于学校在德育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是真正的急需解决并且很有意义的问题,不能为了申请课题而对没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二)创建学校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需要设计的,文化氛围需要创设。有很多研究都验证过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环境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典故“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回答。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对学校文化的建设,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和学习,相信久而久之一定能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行为养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在创设学校文化氛围的时候,应该着重打造学校的建筑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从而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助力。
(三)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大众往往认同校长的行政角色,但是在笔者看来校长不仅仅是行政领导者和学校管理者,作为校长还必须懂得教育,他们是一名教育者,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教学。由此来看,学校德育也应该是校长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不是德育主任的事,学校德育的领导者应该是学校校长,应该充分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构建以校长为核心,各科教师和不同部门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德育网络,只有将学校所有人员联合起来,发挥不同资源的作用,才可能做好德育工作。例如,学校德育课题的申请就可以以校长为主要领导者,其他人员为主要参与者,以这种方式来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
学校目前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但是有些学校设有学生德育处,同时学校应国家规定,都开设有思想品德课程,这算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途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德育不是需要专门的教师来上课,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德育就在生活中,德育教育需要渗透到生活、学习和活动中,只有这样的德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和有效果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德育是所有人的工作,不是思想品德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所以各科教师都应该树立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
(二)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
上述内容已经提出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思想品德教师的事情,是各科教师共同的事情。但是由于之前教学目标还未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是注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因此大部分教师不知应该如何将德育自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所以就会出现生搬硬套,毫无意义的德育教育。在此情况下,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途径可以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教师的进修活动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获得新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构建教师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共同成长。
(三)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仅仅依靠教师是没有办法做好德育工作的,因家长的生活背景与经历和教师的生活背景与经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和家长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互相不理解的现象,在这其中并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理念存在差别,因此应该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教师想要在感恩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让学生学会感激自己的父母,因此就要求学生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那么有些家长可能比较忙,会认为这只是形式,浪费自己的时间,就不配合孩子或者干脆就帮孩子做了,这其实就是一种不理解。所以要想发挥德育的效果,应该注重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理解。
三、提供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机会
(一)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创立了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学校,主要就是由学生家长组成的一个团体,里面有主要的负责人和不同工作的负责人,家长委员会存在的主要功能有什么呢?主要就是对学校或者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协助和支持,为学校的决议或者教育提出建议或者相关方案等,总之就是与学校一起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努力。既然如此,那么家长委员会也能够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具体来讲,家长可以通过“家长进课堂”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例如可以带来一些爱国的电影,带领学生一同观看等。此外,在学校开展一些德育活动的时候,家长也可以配合学校和教师,同时自己也可以参与一些活动。以这些方式来发挥家长委员会以及家长的作用,从而参与学校事务。 (二)创建学校与家长沟通平台
学校与家庭之间需要有联系的桥梁,但是这个桥梁不应该是教师。众所周知,教师除了教学工作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果联系学校和家长的事情再由教师来承担,那么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就会变得更大。本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是一对多的关系,那么同理教师与家长之间也是一对多的关系,所以鉴于此,学校更应该搭建起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平台,虽然每个班级都有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微信群等交流途径,但是这并不能让学校全面了解家长的意见,所以创建这样的沟通平台必不可少。例如,学校可以请相关技术人员创建家校沟通的网络平台,并将其告知家长,请家长将相关的意见和建議发表在上面,有学校专门的人员统一管理和收集,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家校的合作与沟通,同时也更有利于学校的德育教育。
综上可见,构建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交流,能够使学校德育教育进行得更加顺利,同时也可以使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增进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初步构建的学校、教师、家长为主体的德育体系在之后的德育教育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调整,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参考文献】
[1]麦耀图.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促进“开放式教育”特色建设[J].中国高新区,2017(06):89.
[2]刘德.互联网时代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J].考试周刊,2016(A5):171.
[3]吴文年.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促进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J].新课程(中学),2013(10):50-51.
[4]吴劲松.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创新[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3.
[5].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 共同打造德育教育平台[A]. 贵州省毕节地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贵州省毕节地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6.
[6]韩颖芳.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的构建[A]. 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4.
[7]黄齐煊. 以人为本,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社区和谐实验研究工作经验点滴谈[A]. .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3.
[8]王树槐,冯刚,程宪政,姚小英.编织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临湘市第二完小实施“三位一体”工程加强德育工作纪实[J].湖南教育,2000(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