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肠炎的几种临床有效方法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9
  慢性肠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胃肠病之一,其主要病症表现为腹泻、腹胀、肠鸣,黏液脓血便或大便夹杂不消化食物等现象。该病病程长,易反复,要彻底根治比较困难。多年来,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根据病人的体质、脏腑功能状态和临床表现,将此类病患者归纳六种类型,治疗150例,治愈128例,治愈率86%,有效率15例,有效率10%,无效率7例,无效率47%,总有效率95%,供同道参考。
  
  资料与方法
  
  ⑴脾胃虚弱型:我治疗此类型病患者采取了以下方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用桂枝汤为主方,夹湿合平胃散,夹寒合附子理中汤,夹热合香连丸,夹食滞加山楂、神曲、鸡内金等,见气虚下陷合补中益气汤。
  例1:患者,男,45岁,1985年3月5日初诊。一诊:腹泻绵延2年余,反复发作,近3个月来腹泻加重,每3~4次,夹白色粘液,畏寒,脐周疼痛,泻后痛减,口干,肛门不适,脉弦带数,舌淡红,苔薄腻。我认为,宜温振脾胃,祛垢导滞,佐以清热之品,拟桂枝汤合香连丸味,首先用以下处方治疗。处方1:桂枝9g,炒白芍18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7枚,瓜萎12g,广木香5g,薤白9g,黄连6g,连服5剂。
  二诊:便溏日行3次,畏寒已除,腹痛减轻,粘液亦少,纳可,脉细,舌淡红,苔薄腻,脾胃功能有浙复之势,我又采用以下处方进行治疗。处方2:炒党参12g,炙黄芩15g,炒白芍10g,炒白木10g,炒姜炭3g,炙甘草5g,瓜萎12g,薤白9g,炒川莲5g,广木香5g,连服10剂。通过以上治疗方法,使病者的病况基本得到治愈。
  ⑵脾肾阳虚型。例2:患者,男,38岁,1987年8月15日初诊。一诊:慢性腹泻5年余,腹痛肠鸣,便溏日行4~5次,腰酸脚软,畏寒纳少,脉细舌淡,暴泻为实,久泻为虚,虚者,脾肾两虚,脾虚则运化失职,肾虚则胃关不固,故虚寒内盛,洞泻不止,治以健脾温肾止泻。处方:熟附片先煎10g,党参12g,炒白术10g,干姜5g,炙甘草5g,广木香5g,茯苓15g,猪苓12g,炒川椒5g,服7剂。
  二诊:腹痛肠鸣得减,便溏日行3~4次,余症依然脉细苔净。诊治的处方只需原方去猪苓、炒川椒,加补骨脂12g,服7剂。
  三诊:便溏日行3次,腹鸣痛减而未除,脉细,舌净边暗,脾肾阳虚,病久入络有成滑之象,现前法加入通络敛肠之品。治法:原方去川椒,加丹参15g,川芎10g,服7剂。
  四诊:腹鸣痛大减,便溏每日1~2次,脉细,苔薄白,这说明已初见成效,脾肾阳虚有振奋之势。治法:熟附片10g,党参15g,炒白术30g,炙甘草5g,炒干姜3g,连服10剂。通过以上临床治疗,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⑶肝气犯脾型。例3:患者,男,51岁,1988年4月19日初诊。一诊:病者腹痛腹泻缠绵7日余,初日行7~8次,现每日2~3次,脘腹胀痛,痛连胸胁,暧气则舒,纳少,脉细弦,苔薄腻,肝郁乘脾,湿滞阻肠,需用疏肝理脾和胃化湿治疗。处方:炒防风5g,炒白术12g,杭白芍15g,炙甘草6g,广木香9g,积壳15g,大服皮12g,生苡仁15g,佛手9g,连服9剂。
  二诊:服上方药后脘腹胸肋胀痛均有好转,但大便仍溏薄,纳谷不香,脉细弦,苔薄腻。此时,只需在原处方中减去佛手,加上准山药12g,焦楂12g,神曲15g,连服10剂,则病况基本上得到治愈。
  ⑷湿热蕰结型。例4:患者,女,51岁,1989年7月2日初诊。一诊:腹泻便秘交替发作年余,现腹泻日行3次,褐色夹粘冻少腹痛伴里急后重,脉弦,苔白腻而干。湿热蕴阻肠间,下焦气机不利,治疗方法宜清热燥湿,润利气机,拟用白头翁汤加减冶疗。处方:白头翁15g,秦皮9g,黄连5g,广木香5g,当归18g,赤芍9g,瓜萎12g,薤白6g,焦楂12g,神曲15g,连服9剂。
  二诊:服药2剂后,里急后重即除,大便2次,先干后软夹少量粘冻,少腹隐痛,畏寒,脉细,舌苔转薄白,质淡红,肠中湿热浙化,但脾胃阳气未复,此时再采用桂枝汤合香连丸调治,通过以上治疗,病者基本上得到治愈。
  ⑸水饮留肠型。例5:患者,女,46岁,1989年4月10日初诊。一诊:肠鸣漉漉日夜无间,桑扶旁人无法入睡,腹胀食后更甚,大便不实,脉弦滑,苔薄白,脾失运化,水饮停滞留胃肠,病历年余,近来加剧。治疗需采用温阳逐饮的方法,我先用以下处方进行治疗。处方:桂枝5g,茯苓15g,炒白术10g,防已15g,川椒10g,葶苈子18g,槟榔18g,炒枳壳15g,连服5剂。
  二诊:病者服用后,腹鸣响十减七,腹胀亦减,大便未成形,脉弦滑,苔薄白,停饮渐化,脾肾阳虚未复。治疗时需再拟燥温健脾,温肾逐饮。用药处方只需原方加川朴6g,仙茅18g,仙灵15g,炒狗脊15g,连服5剂。
  三诊:服用上方5剂药后,肠鸣已除,脘胀亦舒,但少腹冷感,脉弦细,苔白,水饮得化,脾虚渐复,唯肾阳不足,阴寒凝滞于下,只需采用温肾健脾的方法善后治疗即可使病者治愈。处方:熟附子先前10g,肉桂5g,党参10g,熟地15g,茯苓12g,炒白术12g,仙茅15g,仙灵15g,乌药15g,连服10剂。
  ⑹血瘀肠络型。例6:患者,女,56岁,1991年8月3日初诊。一诊:少腹刺痛,大便质软夹粘冻,日行2~3次,畏寒,病延年余,脉细雨涩,舌苔净,寒湿瘀滞郁结曲肠,病久入络,拟少腹逐瘀沁的,通因通用。处方:桂枝10g,炒白芍10g,炒赤芍1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木香10g,小茴香5g,连服10剂。
  二诊:服用上药后,病者大便日减到1次,量多夹粘冻,少腹痛减,脉舌如前,此时,只需上方去木入香,加香加连丸5g,连服18剂。
  三诊:大便正常,便前腹部稍感隐痛,脉弦,舌苔薄,湿瘀虽化,脾气尚弱,宜采用以下方子,最后湿通调治。处方:桂枝10g,炒白术10g,炒白芍10g,炙甘草5g,煨姜3g,大枣5枚,当归12g,广木香5g,小茴香5g,连服21剂。
  
  讨 论
  
  总之,慢性肠炎大致有以上六种类型,在临床治疗中,可单独出现,可夹杂并见,可互相转化,在治疗时,必须随机应变,灵活应用,才会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县域教师培训现已成为各地教育部门的一种新选择。本文从构建研究型"名师工作室"的内涵及价值、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研训实践和关于构建研究型"名师
口腔科常规做口腔软组织囊肿手术切除。通常是局麻后不加其他辅助器械直接作黏液囊肿摘除,由于口腔口唇部、颊部及舌部血管较丰富,手术时易出血,影响手术操作,通过16年来的实践,把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阅读能力,还需要能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提高自身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08年8月~2009年5月确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10个月~8岁,≤2岁者41例,2~8岁者79例(其间53例是在托幼机构发病),病程1~3天,均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均有突出发热,拒食,舌颚弓、扁桃体、咽、口腔疱疹,病变局限于咽峡部,小婴儿流涎,年长儿诉咽痛、头痛。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尤其在肿瘤化疗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药物对局部的刺激,较大限度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但在导管的使用过程中
铁路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的成果是项目立项和决策的依据,是控制勘察设计整体质量的源头和关键。针对铁路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对一些有特点的建设项目进行
摘 要 目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及疗效分析。方法:2007年6月~2010年2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11例。结果:经过平均6个月的随访,优7例,良3,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是治疗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有效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克氏针 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Lo
<正> 金色的夕阳收敛了最后一丝余晖,温暖的生日卡渐渐堆成一叠了,喷喷香的蛋糕摆在桌子上,亲人们庄重地向我举杯——我知道16年前的今天,我诞生了。那时,正值菊花金黄,我躺
目的:对盐酸尼卡地平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干扰试验和对比试验,与家兔热原检查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盐酸尼卡地平氯化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直肠黏膜活检      直肠黏膜活检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利用黏膜下层神经节细胞的有无,判断是否是先天性巨结肠,是临床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可靠依据。  先天性巨结肠,也称Hirschsprung病,较少见,是以结肠进行性扩张,肠壁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畸形,从新生儿至老年均可发生,以新生儿,幼儿为多见。其发生率为1/2万~1/3万。  本病是由于结肠的Meissner和Aue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