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沟通与理解知识的载体. 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精确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师语言对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 因此教师的语言应简明扼要、用词准确、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例如:在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应用题”时,必须让学生明白“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即与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和比较小数多的部分”. 虽然这句话较长且学生难以理解,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讲解,通过范读、让学生读一读,使学生正确地叙述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获得了发展,对题意的理解也必然更进一步. 又如:在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后,出示一组数字50,9,32,11,请同学们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学生通过叙述,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语言表达也逐步完整、精确.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数学语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传授和讲解,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记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学习. 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常受到控制,课上出现机械、单一问答的现象,学生失去表示的意愿.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交流、课后小结等,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 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多媒体出示一个红苹果和三个绿苹果图,提问:“你能从下面的图示中看出分数吗?”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可以叙述:“红苹果是绿苹果的三分之一”;“红苹果是所有苹果的四分之一”;“绿苹果是所有苹果的四分之三”. 在学习完这节课之后,小结时我问学生:“对于分数,你还有哪些不太明白?”学生通过自己的回顾、反思、分析、概括等思考活动,用语言表述了自己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疑惑,教师加以分析讲解. 这样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概括能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能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 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我引导学生:“说一说: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们表示什么意思?”、“画一画:露出的三角形正好是这个整体的1/4,画出隐藏部分的图形”、“分一分:分别拿出12根小棒的1/3,2/3,1/6,3/6”. 这样,学生通过动口说一说、动手画一画、分一分,引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从感知入手学习数学,又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使学生的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逻辑思维,强化了数学语言,而且提高了学习热情.
  
   四、注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缺陷的辨析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有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 因此教师在倾听学生叙述时应十分注意其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严密性. 例如:“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做质数”与“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做质数”;“自然数和零都是整数”与“整数就是自然数和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把正方形的边长缩小4倍”与“把正方形的边长减少4倍”;“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与“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还有“数”与“数字”,“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除”与“除以”,“扩大”与“扩大到”…….再有:“48加16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与“48加16除以8,和是多少?”……. 通过对这些易产生歧义、混淆的语句和有缺陷的语句进行对比,辨析,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对比、辨析中得到发展和巩固.
   总之,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 它不但使学生获得了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为学生树立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的区别是:如果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存在,其最优解只能在其可行域的边界上达到(特别是可行域的顶点上达到);而非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存在,则可能在其可行域的任意一点达到. 并且若目标函数的可行域为R,则有以下正确结论:  (1) 可行域R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 R可能是空集也可能是非空集合,当R非空时,必定是若干个半平面的交集(除非遇到空间维数的退化). R既可能是有界区域,也可能是无界区域
按照中央关于出版体制改革的精神,高校出版社及中央单位各部门的出版社都进入了实质性的改革阶段。科技期刊如何在这场改革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做大、做强、做
管理是变电运行中安全问题得到保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运行人员的个人心理因素、文化素质以及运行管理单位对于安全工作的管理手段也是十分重要。必须将变电运行的各项管理工
绿色技术已经成为非常热的一个话题,不管IT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所有的人都会在乎绿色概念或者是绿色技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绿色技术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重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今后学习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部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几个概念,如“不等式”“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等.  用“ ”(或“≥”)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但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往往不是一个或几个数值,而是一个数值范围. 不等式的所有解称为不等式的解集.  求出字
【摘要】 生活中的问题:①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的距离均为a,另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的距离均为b,两条直线合成一起,将一条直线平移,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无数个重合点,此时相邻两点的距离各是多少?相邻重合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a > b)② 两个相等的同心圆,从一点起将一圆周a等分,另一圆周b等分,相邻两点的圆心角各是多少?若将一个圆转动,每次转动多少度会再次出现重合点?(起点视为一个重合点)  能够解决上
结合音乐课教学实践,阐述了教师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展示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途径。通过创作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创造意识,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增强学生求异求新、敢于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 它包括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敏捷性等品质. 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 函数的定义域是构成函数的两大要素之一,函数的定义域(或变量的允许值范围)似乎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在解决问题中不加以注意,常常会使人误入歧途. 在解函数题中强调定义域对解题结论的作用与影响,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