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器的种类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陶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红陶烧成温度在900度左右,根据考古发掘资料,黄河流域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都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褚陶为主。
  彩陶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是用赭、红、黑等色绘饰的陶器。它是在陶器未烧以前就画在陶坯上,烧成后彩纹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动物纹。
  黑陶出现于龙山文化时期。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灰陶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陶,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
  白陶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出现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为鼎盛时期。
  硬陶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统称为“印纹硬陶”。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
  釉陶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铅釉陶的成功制作,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
  
其他文献
自从索马里海盗事件引起全球注意后,我就想到了中国成语“盗亦有道”这四个字。  说到“盗亦有道”,语出《庄子》。古时有个叫柳下跖的是大盗,故又名盗跖。他的弟兄问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跖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想成为大盗是
期刊
铜钱砸出来的朝代    一枚“大宋通宝”,背刻“当拾”二字,价值15万元以上;一枚“崇宁通宝”,字体清瘦刚劲,是宋徽宗赵佶的御笔,最便宜的却只需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千年前的宋朝人留下了大把的钱币,今天在收藏市场里流转着。  宋代铸造的钱币数量多得惊人,仅铜钱一种,铸造量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在整个北宋167年间,大多数年份铜钱的年铸行量都在100万贯以上。最多的年份,甚至可铸500万贯,需要耗费1
期刊
国人喜欢讨个吉利,所以经常把五福临门、三阳开泰一类的话挂在嘴边,但要问起五福的具体所指,大多数人可能会一片茫然。  五福的说法,出于《尚书·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亦即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生命即将结束
期刊
有个贵族走到张裁缝的店里,张裁缝问:“客人想做什么?”贵族不语。  张裁缝接着说:“客人是要做衣服吗?”  贵族点头。  张裁缝又问:“想做什么样的?”贵族抬头,不语。  张裁缝继续问:“客人想用什么布料?”贵族还是不语。  张裁缝接不下去索性拿来量尺准备给贵族量身。贵族推开张裁缝,走了。  “神经病”,张裁缝骂到。  贵族又来到王裁缝店里,王裁缝忙迎道:“这位贵客是想做件礼服吧?我这有上好的面料
期刊
分辨新旧 流传至今的真旧紫砂器不多,完美而又古朴雅拙的紫砂珍罕品,更难得到,旧的若属真旧紫砂器,往往器表有一层自然的光泽,是由于久经盘玩,慢慢地透出来的温润光泽,被称之为“精光内蕴”。新器造旧,决无此特点,分辨新与旧时,要特别谨防新器造旧术的欺骗,切勿只重器表而忽视了其内在的素质。  提防拼凑 真旧明清紫砂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大都不甚完美,或有残损崩裂。由是出现了各种修补拼凑术,如用蜡补缺。粘合后
期刊
中国从汉朝起就有接纳庶民来访的专职机构。唐朝的信访受理,有一整套运作规则。宋朝的投诉上访,要收费取保,申报住址。    两汉设立公车署    两汉以公车署为中央信访接转机构,该制度沿袭到魏晋南北朝,唯隶属关系常有变化,如三国魏时,公车署归皇宫警卫司令(卫尉)领导,东晋和南朝宋、梁的公车署,归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门下省领导。总体上看,该机构一直是除行政、司法乃至监察系统以外君主直接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
期刊
壹    秦朝泗水郡的一个小小的亭长,提了三尺剑,斩蛇起义,几年杀伐下来,竟然取得天下。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几年前,在秦都咸阳,刘邦有幸亲眼观看始皇帝出行的盛况,那一派不可一世的天子气象,直将这个小小的泗水亭长震慑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中,年轻的亭长唯有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刘邦心里当然明白,那不过是爱开玩笑的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玩笑话。而今,笑话变成了现实,布衣真的做成了皇帝。除了相信命,
期刊
他以自己饥寒交迫却心怀济世救人的大志,在“安史之乱”唐朝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深重苦难中,在飘零的仕途上,背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沉重使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勇敢地攀上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最高峰,成为一代诗圣。    “乞丐”身份宰相心,困居长安报国无门    唐朝京城长安街头,在一行长长的队伍里,杜甫穿着一件又短又窄的粗布衣服,刚刚40出头的人,却被贫病折磨得白了鬓发。他夹着一个布口袋,
期刊
近日,一本名叫《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的书引起了轩然大波,它揭示了西方《红楼梦》译本的诸多不当之处,比如把林黛玉这个名字译成“放荡的女人”,刘姥姥信了基督……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近十万网友对《红楼梦》在海外遭到“恶搞”进行了强烈抨击。   其实,西方对中国经典的误读不尽于此,《西游记》、《金瓶梅》等经典著作均陷入被误读的怪圈。与此同时,东方也在误读着西方。巨大的文化鸿沟,意识形态的规范,商业动机的
期刊
远远的,我们眺见一位面容清癯的少年骑着一匹瘦马从唐朝溟濛的雨雾中走来,瞧他的装束,一袭宽松的青布袍罩着羸弱的身体,难说是贫寒,是落魄,还是飘逸。惟一显眼的,是别在他腰间的那只锦囊,不知作何用处?少年的神情痴痴的,口中念念有词,时不时还用纸片记下些什么,随手纳入囊中。那匹瘦马乖极了,它好像完全懂得少年的心性,专拣风景旖旎的地方盘桓,当少年轻轻拍一拍它的脊背或拉一拉它的鬃毛时,它就停下脚步来,嚼两口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