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决天下智慧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贵族走到张裁缝的店里,张裁缝问:“客人想做什么?”贵族不语。
  张裁缝接着说:“客人是要做衣服吗?”
  贵族点头。
  张裁缝又问:“想做什么样的?”贵族抬头,不语。
  张裁缝继续问:“客人想用什么布料?”贵族还是不语。
  张裁缝接不下去索性拿来量尺准备给贵族量身。贵族推开张裁缝,走了。
  “神经病”,张裁缝骂到。
  贵族又来到王裁缝店里,王裁缝忙迎道:“这位贵客是想做件礼服吧?我这有上好的面料,您看你是要什么款式?这上面挂的都是精品。您看你喜欢哪款。或者您告诉我您的要求,我们有专业的设计师为您量身定做。您看怎么样?”
  贵族微笑点点头,放下十枚金币,走了。
  “我说错什么了吗?他要,还是不要呢?”王裁缝摸摸脑袋,百思不得其解。
  贵族又来到李裁缝的店里。稍许后,李裁缝走过来迎道:“客人喜欢的礼服本店还没有样品。”
  贵族惊讶,不语。
  李裁缝接着说:“客人您盯着的这些礼服虽然是本店的热门,但是还不足以出席新皇登基大典。”
  “你怎么知道我是要出席新皇登基?”贵族失声道。
  “客人您进来便环顾四周,瞬间眼光便停在本店这件上品礼服上。不瞒客人说,这些天好多客人都是来定做出席登基大典礼服的。您现在所看的这件就是伯爵大人定的。我第一天就开始留意来定这种礼服的客人。他们的仪态、谈吐、气质、步伐、着装都极为相似。那些所谓有钱人根本不及。您是其中之一。”
  贵族又惊问:“伯爵大人都定了,为什么不适合我呢?”
  李裁缝笑道:“伯爵大人一进本店就马上开高价买断这件商品的版权,并且喜不自禁,如获至宝。而您看这件衣服的眼神却是如看一根鸡肋。您可能已经去过很多裁缝店了才看上这件,要不然您早该走了,也不会站在这等我上来搭话了不是?”
  贵族面露喜色。
  李裁缝接着说:“您的礼服须我量身为您打造才配得上您的身份。”
  贵族放下一箱金币:“行!量身吧。”
  “对不起客官。我是个残废,我没有手指。您只管回去。三天后来取衣服就是。”
  “你是残废?那你怎么给我做衣服?”贵族沉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不能做衣服,但是这些年闭门造车,研制了能做衣服的工具,并且还培养了很多徒弟。我可以指挥我的徒弟和我的机器去做。”
  贵族窃笑:“行,叫你的徒弟量身吧。”
  李裁缝也窃笑:“大可不必,您只管回去,三天后来取。我只有一个要求:我需要在礼服上打上小店的标签。”
  贵族大喜:“好!三天后我来取。你不量身,也不问我要做什么样的,做不好我砸了你的招牌。”
  三天后,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贵族穿上李裁缝做的衣服,你绝对想象不到这件衣服穿在贵族身上是多么的完美。
  “你是怎么做到的?”贵族喜问。
  “启禀皇上:小人十五年前就废了手指。拿了半辈子剪刀,每天裁剪决断,发现剪的都是布匹。但天下之大,岂止布匹需要裁决。人们穿衣的各种需求都不同:有御寒的,有显摆的,有追求时尚的,有体现身份的,林林总总……这些都与社会有关,与国家有关,与人心有关。于是小人开始每天裁决人心,裁决信息,裁决社会的千变万化,裁决大千世界的过去与将来!试问小人能裁决天下,更何况衣装?”
  “有点意思!你怎么知道我就是即将登基的皇帝?知道我是皇帝的除了王公贵族没有几个。”皇帝扮怒。
  “回陛下:自从新皇登基的消息传出后,小人就打发徒弟们四处打听,从第一个来定做礼服的贵族起小人就开始搜集信息。文官喜好,武官性格。等等等等都一一记录在案。陛下容貌也已打听一二。毕竟我这最近的客人都是王公。”
  “所以你才要求要在我的礼服上印上你店里的标签?”
  “是的,陛下。”
  “那你为何都不量身就能拿捏到我的身材?”
  “回陛下:裁缝的剪刀在心里,裁决自有心断。”
  “那你怎么知道这就是我梦中的礼服?”皇帝急问。
  “小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您梦中的礼服,小人只是知道您不知道您想要什么样的礼服。就像大多数的客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衣服一样。因为本店没有,于是他们就只能在本店的样品里面选择自己想要什么。这大大限制了本店的发展也限制了客人们潜意识里的追求。人的潜意识人是不清楚的,就像一座冰山。常识是在水面上的,但是人们往往常而不识的东西又在水下。是水面上的冰山大还是水面下的冰山大呢?潜意识又正如冰山周围的大海,浩瀚无际。小人只是挖掘了陛下您常而不识的层面,并把陛下您潜意识里的梦给实现了而已。”
  皇帝走后一月尽思李裁缝所言,顿悟,命李裁缝为宰相。
其他文献
在如今的史学界,还是时常爆发关于科举制度的大讨论,其中那些科举中“学优而仕”的幸运儿,尤其是登顶巅峰的“状元”们,也常常被兴致勃勃地拿出来研究一番。  长期以来流行的说法认为,古代考上状元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有学问的,他们奔走于科举之途,即使贵为魁首,也往往读的是死书,多半都是庸才,其中尤以严格科举制以后的明清为甚。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科举只能选拔出庸才,那明清科举考场可真就堕落成状元的“强化训练营”
期刊
宰相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主动走人和被炒鱿鱼,但是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却有一位宰相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宰相——李廷机。    皇帝罢工    有明一朝,明神宗万历无疑是最让大臣们头疼的皇帝。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九月十六日起,这位皇帝就开始消极怠工,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窝在巴掌大的紫禁城里“冬眠”。其间,大臣们无论怎么恳求
期刊
让阖闾再活一次的话,可能他一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对于细节太不关注。  阖闾姓姬,没有成为吴王之前,大家都叫他的名字,公子光。所以,他的大名应该是叫姬光。  公子光最早的才能表现在军事上,他是吴王夷昧的儿子。公元前525年,他就率军和楚国在长岸对峙。起初,因为军力上的对比差异,公子光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败仗。可是这个家伙没有贵族贪生怕死的习气,没有因此而吓破胆子,屁滚尿流地跑回国都继续过自己的太平生涯
期刊
读书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记得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  其实不尽然。我把现在的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
期刊
上海人,对人对己的最高评价是“拎得清”。  看一个人是不是“拎得清”,在上海的公交车上最典型、最形象、最生动。    上车前,必须先“拎得清”    到啥个地方,乘什么车子,坐几站,再换什么车,在什么站点换,都必须一清二楚。如果有个人坐过了站,还大叫大嚷,一车的乘客都会白眼相对,嘀咕一声:“做梦一样……介拎不清!”如果乘了相反方向的车,则被众人视作“拎不清”,目光里流露出来的分明有一种鄙夷。当然,
期刊
站在前门里头往外看,看到的是历史的流变;站在前门外朝里端详,看到的是商人的更替。    上溯600年,前门大街最初介入市民生活还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在此之前,它是天子赴天坛祭天的御用街道,大部分时间处于戒严状态。而那里的居住者,多是一些仰望权势的达官与富豪。   按照中国古代前朝后市的首都规划,皇帝眼皮子底下是不能够存在商业的。明朝末年则成为徒具形式的过去。   嘉靖年间,商业的种子已经根深蒂固,经
期刊
明洪武三十年(1397)二月的一天,又到了京城贡院街放榜的日子。这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以来的第31个春天,而这次放榜所公布的是京城南京举行的明代第9次科举考试的结果。  众多举子都在翘首细看:第一名陈安,籍贯闽县(今福建省);第二名尹昌隆,籍贯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第三名刘仕谔,籍贯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考试已经结束,结果总是残酷的,自是几人欢呼雀跃、几人黯然叹息。  一张皇榜将成绩昭告
期刊
自从索马里海盗事件引起全球注意后,我就想到了中国成语“盗亦有道”这四个字。  说到“盗亦有道”,语出《庄子》。古时有个叫柳下跖的是大盗,故又名盗跖。他的弟兄问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跖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想成为大盗是
期刊
铜钱砸出来的朝代    一枚“大宋通宝”,背刻“当拾”二字,价值15万元以上;一枚“崇宁通宝”,字体清瘦刚劲,是宋徽宗赵佶的御笔,最便宜的却只需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千年前的宋朝人留下了大把的钱币,今天在收藏市场里流转着。  宋代铸造的钱币数量多得惊人,仅铜钱一种,铸造量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在整个北宋167年间,大多数年份铜钱的年铸行量都在100万贯以上。最多的年份,甚至可铸500万贯,需要耗费1
期刊
国人喜欢讨个吉利,所以经常把五福临门、三阳开泰一类的话挂在嘴边,但要问起五福的具体所指,大多数人可能会一片茫然。  五福的说法,出于《尚书·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亦即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生命即将结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