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及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而带来的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高等教育毕业生分配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观念、就业行为、就业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和服务的模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因此,必须创新当前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指导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就业与否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和前途,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和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高效有序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机制,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针对性地指导毕业生就业,意义重大。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近10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不少的新变化。一是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01年、2002年分别为114万和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达到212万人。之后大学毕业生人数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280万人,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达到610万人,今年达到630万人。①二是留学回国人数激增。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据《中国人事报》公布的数字显示,自1978年到2009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49.74万人,其中,2009年回国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增幅达56.2%。②经过国外多年的锻炼,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方面比较了解,视野较为开阔,社会实践的能力比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强劲对手。三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还面临与国际联合办学机构毕业的学生竞争。近几年来,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种形式的外国教育机构相继进入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其中,有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在国内学习二年后,直接到国外相应的大学学习。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也对我国本土高校大学生构成了不少竞争。四是人才市场更加偏重“好”专业。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紧缺的专业。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重要因素之一即大学所学专业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名度更高,一些名牌学校不合适市场专业学生就业不理想。用人单位在看重“专业”同时,还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点。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其成因
  目前,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将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对就业指导中心实行“三定”方案的基础上,对就业中心工作在指导思想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并初步形成了“三级管理、多方指导”的工作管理机制。如下图所示:
  
  应当说,如图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管理机制,在指导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和我国经济及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人才市场上,不仅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且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面临着来自海外留学生日益增多的竞争压力,就业形势严峻。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指导思想、内容、形式和途径方面本应随之发生变化,却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功能单一、方法和手段单一等状况,导致学生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错位,进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整体效能的发挥。概言之,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指导工作视野狭窄,呈现出阶段性和不连续性脱节的现象。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普遍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并以之作为全年的中心工作而展开工作的。当然,这样做是必要的。但这种仅仅局限于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整体考虑和总体安排的就业指导思想,不仅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而且视野狭窄;不仅让人觉得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仅仅是阶段性的工作,而且使得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阶段性和不连续性,又直接导致了难以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二是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内容单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在对毕业生进行毕业指导时,强调最多的不是就业形势严峻之类的形势教育,就是老生常谈般“先就业,后择业”之类的空洞说教。所讲内容大多陈旧雷同,指导性不强,缺乏职业理论支撑。而在毕业生就业必备技能和素质要求、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择业程序方法与就业技巧、职业能力考核与评估、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大多乏力。不仅未能形成较为完整和科学的指导体系,也没有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和契合学生要求的辅导体系。其功能大多停留在办理手续、政策宣讲等方面,而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也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三是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预见性、整体性和规划性,方法和手段单一。召开“就业形势报告会”、举办几场“就业专题”论坛,再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一、二次招聘会等等,是当前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不能说这些工作没有效果。但这样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方法,在当今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下,其效果不佳也在预料之中。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虽然也引进了欧美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匹配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理论等,甚至还引进了一些职业测评软件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但由于文化,民俗、价值观的不同,出现理论研究水土不服、职业测试软件不准确乃至“误诊”的情况,未能适应当前毕业生的需求。
  四是缺乏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我国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目前高校设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心,大多缺乏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不仅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而且还缺乏相关研究的知识积累。由于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在信息占有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工作应有的要求。
  三、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建议
  好的工作机制,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就意味着成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因其推销的是特殊的产品,更是如此。
  一直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在学生毕业时开几次求职讲座或举办几场招聘会等,而没有把它作为四年中的一个长远规划。实际上,大学生从一年级到毕业,其心理、生理是处于连续不断变化之中。对高校毕业的就业指导工作,更要因人而导,不断创新。建立健全一个能够不断创新的新的工作机制,在当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相当尤其必要和紧迫。
  第一,不断丰富创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其时间特性来看,是有阶段性,即,大多数集中在学生毕业前后几个月的时间里。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相对高校而言,又是连续性的,年年都有毕业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工作。但其连续性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因为每年针对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不同的个体。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同的毕业生个体和年年不一样的市场人才需求。
  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内容,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思想和理念上,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实践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都要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和帮助,从而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保持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的学生生活中。比如,一年级的就业指导主要侧重开展人生导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引导学生制定好自己的成才奋斗目标。二年级则侧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展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与素质拓展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三年级主要侧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发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针对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确定自身的职业方向,增强其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减少其在求职时的盲目性。四年级侧重在就业政策、就业观念、择业方法与技巧、择业心理角色调适等方面的指导。换言之,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教育指导,而应该是涵盖其四年大学学习生涯中,把就业指导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
  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还包括要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因此,构建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首先要从转变就业指导观念入手。转变就业指导观念关键是要防止两个倾向,一个倾向是以纯粹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就业指导教育和服务,另一个倾向将就业指导教育和具体的服务内容及管理工作相混淆。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所以,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不仅是强调要为毕业生和社会提供一流的就业服务、构建一流的就业平台,而且强调要通过完善的就业指导,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具体体现。
  第二,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和服务模式。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是毕业生求职择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核心竞争力绝不是学生进入毕业阶段时进行短时间的强化就能形成的。因此,高校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把就业指导和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作为评优、考核学校和院(系)办学质量和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标准,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强化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为重点,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
  第三,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目前不少学校在队伍建设上都存在着人员不足、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的问题。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离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对高校毕业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急迫。建立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一是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推行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就业指导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二是可以尝试推行高校就业指导专家挂职制度。即,高校就业老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等部门挂职,以便有针对性地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从事科研、进入商界或政界等不同就业计划的毕业学生进行“分诊式”的专业指导。
  总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把握时代脉搏,既要及时把握国内外热点问题和动态,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手段,还要懂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能了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做既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又有渊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善于与学生沟通、深受学生欢迎的人。
  
  注释:
  ①http://www.51youcai.com/n/babb812d255c3e4201255ca2b8f5000d.html,2009-12-05.
  ②加大力度  推进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新发展[N].中国人事报2010-03-19.
  参考文献:
  [1]周济.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2]中国商务部网站.国际劳工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2.39亿.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k/200906/20090606301619.html.
  [3]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政策解读·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N].人民日报,2009-1-15(02).
  [4]高军.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
  [5]楼锡锦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作者简介:王珍(1966-),女,海南文昌人,研究生学历,现任职梧州学院中文系党总支部副书记,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儒林外史》是十八世纪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以尖锐锋利的笔芒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作品在揭露与批判的同时,也刻画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个性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人物形象;范进;特征性言行    已故文学家吴组缃先生曾说:“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与命运,除了反右,文革,上山下乡之外,《儒林外史》中全有了。”  作为我国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巨
期刊
人类自从学会使用打磨石器开始,便拉开了旧石器时代的帷幕,走上了与动物界告别的漫漫长夜。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且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在这个伟大的过程当中人类积累了简单的经验,创造了文化,正是这些早期简单的文化(经验)使人类走出动物界,使人类逐渐地认识了自然界及其人的本身。而这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正因为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所以才使中华民族的文明绵延不断、经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民主气氛;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巧设习题,展现学生的创造能力;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关键词】教学;培养;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关键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社
期刊
【摘要】声乐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文中从熟悉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正确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韵味。并注意咬字行腔等歌唱语言的训练等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曲情感表达;声情并茂    声乐
期刊
【摘要】图书馆事业与文化产业肩负着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使命,二者只有相互协调,共同谋求发展,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图书馆事业;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文化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详尽论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促使图书馆行业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认真思索如何抓住机遇,协调发展,达得双赢的目的。  一、图书馆事业与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谈谈我们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礼仪的重要性,要加强服务意识。礼仪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礼仪是一种社会公德。在图书馆这种服务性非常强的职业里提出礼仪服务是相当重要的。服务礼仪和道德建设是馆员践行服务礼仪的基础,本文分别详细介绍了图书馆员服务礼仪、图书馆群体礼仪以及读者阅读礼仪。  【关键词】礼仪;图书馆;服务     礼仪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把内在的道德精神与外在的道德形象很
期刊
地方课程资源是教材的辅助,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条件,是课程的来源和构成要素,是课程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课程资源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背景和基础。课程资源不仅是国家规定必修课程,地方课程资源教材也是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需要。在平常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把教科书当成唯一课程资源,教师死守教材,地方课程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意识淡薄,导致
期刊
【摘要】从理论上论述了学校体育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影响及怎样达到追求“育体”和“育人”的教育价值定位上,推导出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的教育性。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生;生存能力    联合国提出的21世纪青少年教育要求的第一条就是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尽管教育的范围很广,但教育的方向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生存所必须的能力,只有懂得生存的人,才能真正取得成功。从90年代开始,日
期刊
【摘要】论文从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出发,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达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校;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及其在教学应用中的特性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使之在不同媒体之间建立起逻辑连接,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交互性、数字化
期刊
【摘要】本文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探讨中学阶段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出现的新特征,并从新特征中总结出素描教学的新方法。通过传统与新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艺术的比较,就如何平衡素描教学中的“变”与“不变”提出素描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始终坚持技法与理论相统一,从而沉淀新的教学艺术,步入崭新的教学时代。  【关键词】素描教学;新方法;新艺术;再思考    引言  在瞬息万变的21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