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农场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33795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大中农场生态农业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指出了大中农场生态农业建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实践;思考;大中农场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281-01
  
  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人们对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国务院连续第6年以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在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章节中,专门提出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保障食品安全。2008年苏北成功试点实施监企分离改革的大中农场,早在“十五”期间就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农场”的口号,率先建设生态农业,经济效益连续5年位居省系统前列,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1大中生态农业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1.1改造农田,提高作物成苗率
  20世纪50年代,根据机械作业和排水降盐的要求,农场规划为:东西向排河间距2 000m,中沟(路)分隔成长约1 000m的条田,南北向由中心、东、西干河及东海堤腹河、西界河组成的5条纵向排水河,条沟间距约100m,每个条田约8hm2。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加速土壤改良,将东、西干河改为灌溉总渠,中沟改为支渠,条田开挖农渠,种植水稻,洗盐改碱,通过采取两级提水,保证了水稻灌溉的盐分要求,特别是“十五”以来,河道连年疏浚,保持了土壤良好的理化性状,土壤盐分大幅度下降,使旱粮立苗面积达到了100%。
  
  1.2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
  大中农场始终将林业作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场建设的战略重点。通过加强林政管理和林业资源监管,使林业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经过“九五”到“十五”的努力,大中农场林地面积目前达到832hm2,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6万立方米,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3 300hm2,渠道、道路绿化1.5万米,培育城市景观苗木苗圃3hm2,近年栽植树木花草20多万株,种植草坪3万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林分结构合理、生态功能完备的生态农场。
  
  1.3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
  为克服盐碱土有机质含量低的根本问题,逐步培肥土壤,大中农场持续15年实施大田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是优化栽培,减少倒伏,避免收割散草堆积而影响耕地质量;二是定期更换收割机切草刀片,定期检查刀片数量,保证秸秆切碎效果,从而保证耕地质量;三是调整犁铧参数,提高耕地覆盖效果。秸秆全量还田使土壤有机质从15年前的1.01%上升到目前的1.95%,为作物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1.4复垦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大中农场历经兵团、农垦、劳改体制变革,历史上民警、职工居住和罪犯关押分散,土地利用率较低。实施复垦整理第1轮是在20世纪90年代居民搬迁时,实行小城镇集中居住,既改善了生活条件,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第2轮是“十五”以来,为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使用,加强土地规划,及时将废弃居民点、旧水泥晒场、低洼地块等复垦整理成为耕地,累计增加耕地面积达459hm2。
  
  1.5水旱轮作,降低农药残留量
  水稻生产在病虫草防治上需要大量使用农药,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土壤的污染,甚至造成农药的累积。大中农场在努力杜绝水稻高残留和剧毒农药使用的同时,对10年以上连作水稻采取轮作回旱措施,近几年有计划地布局大豆从300hm2增加到逾500hm2。不仅努力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幅度降低了土壤农药残留,显著提高了持续增产能力,而且减轻了水稻面积大、晚插比例高和季节紧的矛盾,有利于提高水稻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水稻单产;减少了水稻恶性杂草化除用药,降低了化控成本;减少自生稻数量,改善了水稻种子生产条件,促进了水稻种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大农业的发展。
  
  1.6技术创新,减少化肥投入量
  实施技术创新,才能走上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道路。该场根据苏中沿海地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在小麦栽培上推行“精种、扩行、降苗、减肥”的“八字技术”,使尿素施用量减少75 kg/hm2,加上省种成本,共减少20元/hm2,单产增加1.5 t/hm2,改变了片面增加农业投入的传统做法,显著提升了农业效益。在水稻栽培上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施节水灌溉、干湿交替,以及配方施肥、减施氮肥,每年节约用水1 200万立方米,节省尿素50kg/hm2,保证了水稻生产的需要,促进了水稻健壮生长,也同样实现了降本节耗、增产增收的目的。
  
  1.7循环利用,推动农业产业化
  作物布局优先考虑种子生产,其次是优质稻米加工,最后是适销对路的商品粮生产。种植业主产品首先是种子产业的原料,其次是优质稻米加工业的原料。而种植业的副产品饲料粮、加工业的副产品皮糠、种子加工的副产品破碎粒都是畜禽绿色、优质饲料。场头下扬、养殖业的副产品是水稻基质育秧的上等原料,通过循环利用,推动了种植业、养殖业、种子产业和优质稻米加工业协调发展,做大做强了“江淮”牌种子和“碧绿”牌大米,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了产业化水平,使农业朝着环保和生态的方向健康发展。
  
  2大中农场生态农业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大中农场在连续遭遇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农业的良好效益,以农业为主导的监狱经济持续领先,而且奠定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虽然大中农场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生态农业开发滞后、政策导向上不利于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投入不足、有机稻生产步子不快等。对此,提出以下对策。
  
  2.1加强宣传,开发农业生态功能
  由于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适宜、人类活动较少、环保意识增强,大中农场不仅成为了麋鹿、丹顶鹤、白鹭、獐的出没地,也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越冬主要栖息地,数十万只大雁齐聚,场面极为壮观,只要加强宣传,努力融入城市生态景点群,就能够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借助监狱这一独特的廉政教育基地,建设集教育、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特色生态农场。
  
  2.2完善机制,明确生态建设职责
  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由于省局对监狱的考核,和监狱对监区、分场的考核侧重当年效益,地方政府对监狱农场的生态建设考核也非刚性,造成生态建设重视不够,发展不均衡。因此,要完善考核机制,明确生态责任,在政策导向上推进农场生态建设。
  
  2.3加大投入,加快生态农场建设
  生态农场建设除了要加强宣传,更要实实在在地加大投入。一是杜绝剧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尽可能使用生物农药;二是在肥料选择上,减少污染严重的化学肥料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三是在农产品处理、存储、加工过程中,提高作业水平,减少污染环节,保证食品安全;四是增加科研投入,实现种植业的增产增效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2.4突出重点,加快绿色和有机食品开发
  大中农场2005年开始有机稻生产,近年来面积达到30hm2,栽培技术逐步走向成熟。要发挥农场自然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和集体经营的优势,突出重点,加快绿色和有机食品开发,将有机稻生产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步伐,扩大生产规模,着力打造品牌,才能提高有机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推动生态农场建设。
  
其他文献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形象和生死存亡。干部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五个方面,思想作风处于首位,是作风建设的灵魂和树立良好作风的根本。思想作风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在工作中的惯常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并切实解决好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
烟农19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突出特点,在江苏省涟水县示范推广,产量、性状均表现良好。在栽培上,应抓好适期播种、精量播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从而保证烟农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引起病愈鸡免疫抑制,导致免疫接种失败,增加雏鸡易感鸡大肠杆菌、新城疫等病的风险性。从病原学入手,介绍了该病的流
当前“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土地的地位日益重要,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纠纷却日益增多,结合实际,总结并分析了农村土地纠纷的类型及成因,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
研究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00m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益玉1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板显著水平,以移栽4.50-5.2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
根据多年来的河蟹暂养经验,总结了一套河蟹暂养技术,有效地改善了河蟹养殖品质,提高了养殖效应。
高中新课标颁布以来,整本书的阅读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广泛关注。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整本书阅读的大潮来袭,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一、整本书阅读的困局  第一,茫然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品种推广将成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手段。指出我国种子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并就如何
摘要 综述了国内外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土壤呼吸以及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土壤呼吸;碳循环;CO2通量  中图分类号 S1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2-0156-01    土壤呼吸指土壤向大气排放CO2的过程,是土壤有机碳输出的主要形式。土壤呼吸包括3个生物学过程(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和1个非生物学
微生物技术有着广阔的前景,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特别是配制成的生物肥,实用性强,应用面广,效果显著。特介绍生物肥的作用原理、制作方法以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