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路径创新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价值。从党委领导班子、师生党员、基层党组织三个层面入手,创新高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路径,对充分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158-02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做出的重大论断。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我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
  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任务中,高校党组织发挥着引领政治方向的关键作用。为发挥党组织在高校各项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需要立足于党委领导班子、师生党员以及基层党组织三个支撑点,从思想认知、行为规范、制度建构三个维度出发,创新高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路径,为充分发挥高校的立德树人作用提供根本支撑力量。
  一、配强高校党委领导班子,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积极引导
  在高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作为“关键少数”——党委领导班子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但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现象滋生蔓延”[1]。这些问题也开始出现在部分高校部分党委领导人身上,归根结底是一些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侵入了高校党组织肌体,严重侵蚀了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
  在高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教育家、政治家的标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党委领导班子。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是高校领导班子各项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强化理论武装。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其次,要改进工作作风。部分高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工作作风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党委领导班子的工作效率和政治形象。为解决这一问题,要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执行落实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原则,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整体形象。再次,要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高校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模范遵守师德师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各项要求。
  2.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合理有效的干部選拔任用机制是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高校党内政治文化生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积极落实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执行问题,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同时,要完善选任方式,真正发挥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等各项制度的保障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部选任程序,将那些较为年轻、经验丰富、学有专长、性格健全的优秀分子选进领导班子。在严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党委书记的选拔任命工作。作为一所大学的“总负责人”,党委书记的政治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所大学党内政治文化状况。在选拔任用党委书记时,应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党性修养、业务能力双重标准,选拔那些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善于从全局的角度抓班子、带队伍,并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同志担任这一职务。
  3.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发挥高校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障。在完善和坚持党委领导的根本前提下,首先,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2]。其次,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围绕党员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方面工作,充分吸纳普通党员、教职人员参与到学校党务管理中来。再次,要强化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提升解决自身问题、工作的执行能力。
  二、加强师生党员党性锻炼,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主体保障
  作为高校党组织成员的主体,师生党员在建设高校党内政治文化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一段时期内,由于种种因素,部分师生党员身上出现一些党性不纯的表现。一是入党动机存在偏差,呈现出功利性、投机性、虚荣性倾向。二是对党的基本知识诸如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基本路线、党员权利和义务知之不多,甚至知之甚少。三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后续教育,很多党员表现“发展前的承诺和入党后的行动不匹配”[3],未能有效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等,严重影响了高校党内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
  1.落实“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在进行党性锻炼具体实践时,师生党员要做好“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工作,增强党性、提高素养。所谓“接受教育”,即作为党组织的一分子,师生党员有责任、有义务接受党组织围绕增强全党同志党性素养的各种理论、实践锻炼安排,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并认真体会其中深意,落实到自身党性素养的提升上来。所谓“自我教育”,指的是每位师生党员要围绕提高党性修养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自觉践行各项要求,提高政治修为。当前,全党正在落实以“两学一做”为主题的党性教育活动,全体师生党员应积极参与、加强学习、切实践行,努力成为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2.创新方式方法。基于不同的政治认知、政治素养,要采取差异化的方式方法对师生党员进行党性锻炼。高校教师党员这一群体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思辨能力,应着重从理论、哲学层面强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教育,实现借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认识、透彻理解,达到理想信念上的真诚坚定。同时,要结合师德建设,为增强党性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针对学生党员这一群体,要超越传统教育方式,充分借用QQ、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手段,提升党性活动的丰富性、吸引力。
  3. 搭建师生党员互动平台。作为教育场域一对关系范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多层面、全角度的,内在地決定了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之间互动关系的丰富性。在教学活动中,是“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师生关系;在党组织内部,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以高校二级院系为单位,将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结成“对子”,一起锻炼、相互促进,既发挥教师党员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实践阅历方面的优势,也积极发挥学生党员接受能力强、创新热情高的长处,良性互动、共同进步,为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涵育、传承、推进提供不竭动力。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对高校领导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依靠力量。长期以来,社会不良思想文化侵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内部,各项建设工作呈现出功能弱化、作用退化的倾向,诸如:“有些基层党组织重党员发展、轻党员教育管理,有的重业务或学业考察、轻思想政治考核,有的重活动形式、轻活动内容。”[4]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内部政治生态恶化,严重涣散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量。为推进高校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优化党支部设置,增强党支部战斗力,要从支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方面着手。组织建设方面,要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加强轮训、培训工作,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严把党员入口关,认真审查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思想认识、政治表现,严格执行预备党员的转正资格考核程序。要及时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问题,对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的党员进行严肃处置。制度建设方面,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要严格执行支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通过建设一个个强有力的党支部,逐步提升高校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进而推动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涵育、弘扬。
  2.严肃政治学习。在基层党组织开展严肃认真的政治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培养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力量。首先,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坚持读原典、悟本意,切实提升哲学思维、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其次,要重视对党章党纪党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修订的五十多部党内法规的学习,提高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再次,要重视对党的最新政策的学习,提升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当前全党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校基层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师生党员深入学习、积极落实,认真执行学习步骤,真正取得学习效果。
  3.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监督体系。考核监督体系是推进高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体系,要实施党建目标责任管理,坚持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述职制度,创新考核评价方法,推进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监督体系,一要畅通校内各级党组织之间的监督渠道,完善院处级党委与党总支、院党总支与师生支部之间的互相监督途径。二要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座谈会等交流形式,完善工作意见箱、电子邮箱、手机微信等信息平台,畅通师生建言献策的渠道。三要积极推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有效结合,营造清廉清明清正的政治风尚。
  参考文献:
  [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7-04-11].http:www.moe.edu.cn.
  [3]王琳.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
  [4]吴怀友.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纲领——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毛泽东研究,2017(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文化强大的动力。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广西民族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负面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传承和创新等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不足,严重制约了民族文化健康发展。传承创新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高校的职责和使命。广西地方高校应充分结合地方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发挥高校智库功能、民族教育、传承创新文化和培养人才
一代伟人严复的思想博大精深,科学兴国思想尤为突出。其思想的形成原因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转折点,他的思想发生了阶段性变化,由
导数的实际应用多体现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方面,如研究函数的切线、单调性、极值、最值等。但是,同学们做题时也极易出现一些错误,若能发掘错因,悟透本质,则对提高成绩大有裨益。
在电磁感應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要掌握、理解基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思维方法,提高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进而探讨在电磁感应的学习中思维方法的培养。  一、等效法等效法是在某种物理意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通过相互替代把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简单的问题来研究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可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例1 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金属导线处于磁感应
高考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关知识的考查以容易题为主,考查的重点是波的图像的综合运用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等。现对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予以归纳总结,希望对同
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必须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德育首位和"教学为主"相统一,使德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管理规范化.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章节具体考查内容有:反应速率计算和化学计量数关系,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与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有效碰撞、活化分子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的确定,化学平衡移动,三行式计算,化学反应特征和图像关系,等效平衡,识图和画图,平衡常数K的计算和运用。化学平衡知识难点和考点多,超越课本知识的运用和发散板块也较多,突出考查考生推理和想象能力。下面整理几例偏重化学平衡的题目,来帮同学们突破化学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快速增长。因此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电磁感应问题涉及的物理概念抽象、物理规律众多,使得许多同学感觉异常困难。现以切割类电磁感应问题为例,品味对其的理解和运用,以期帮助同学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