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数学教学领域里,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数学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平面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原则;策略
一、计算机辅助平面教学的原则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但它应当被负责地使用,使它为数学
的教与学服务. 根据前面的分析调查,笔者认为,在中学数学平面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实施以学生自主探索操作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实效性原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不是要替代传统的教学工作,而是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做过去不能做或做得不太好的工作,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资源,构建交互式、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诚然,计算机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但它不可能成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希望用计算机来包办代替教师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和不可取的. 就课堂教学而言,首先要明确所教的课题能否借助计算机更好地表达和组织学生学习. 二要正确选择适用于用计算机来教学的内容,对于那些可用可不用的知识点或者根本不适合用的知识点,生硬使用计算机,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在具体教学中,要找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切入点”.
另外,还要考虑教学的情景性问题以及学生的兴趣,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将教学内容媒体化,怎样将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独到的优势.
(二) 平衡性原则
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提供了可能,但是,它不能被用来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熟练的基本运算、基本的代数变换、解方程、逻辑推理和证明等. 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以纸笔运算、推理、作图等为主要手段的数学学习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之间的平衡,即使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落实,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计算机完成那些繁杂的计算、复杂的作图等,并利用技术的放大、跟踪、近似、迭代等多种功能,为学生开拓观察、思考、归纳、猜想的空间.
(三)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 然而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 把CAI引入数学课以后,在建构主义观指导下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己发生很大的变化. 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1)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总结出了数学学习过程的三条原则,其中第一条是“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促使学生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进行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不应只作为“教”具,帮助教师教学,还应作为“学”具,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工具”. 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所以在CAI的应用中,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把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做成多媒体的“一统天下”,要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的机会、联想的空间、质疑的余地、发言的权利,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
二、计算机辅助平面教学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它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有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机会增多了. 在平面的课堂设计时,教师要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要处理好教师、课本、学生、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计划要兼顾全体与个别 .
(一) 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确定总体的结构与教学策略
好的课件少不了精心的设计. 正确的课件设计应分析教学问题,进行教学诊断;确定总体教学策略、方法;建立与班级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体系及层次;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媒体形式、课程结构、问题与应答;明确总体结构及其教学表现策略,规划好设计框图;认真钻研教材,找到平面教学的重、难点;撰写脚本,不断修改;要具有创造性,大胆突破.
(二) 课件设计应注意提供模拟训练的多媒体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优势在于能够模拟显示或虚拟科学的实验过程,建立一种动态、逼真的计算机模拟模型. 模拟即在控制状态下对真实现象进行重现,尤其适合于真实情况表现不清,或因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的项目. 模拟法对平面的关系教学尤其适用. 对模拟模型中的每一幅画面,从构图、组图、大小、颜色、文字、解说策划等方法等都要精心设计,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有关音乐的选择也应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载入的音频、视图等都必须是自然而贴切的. (三) 课件设计应注意教学内容表达的多样化和优化组合
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能够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信息集成和综合,并能方便的进行操作、编辑、调出、存储. 因此在设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多媒体CAI课件时,要充分以多媒体组合的形式,生动、动态、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减少信息加工转换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原则;策略
一、计算机辅助平面教学的原则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但它应当被负责地使用,使它为数学
的教与学服务. 根据前面的分析调查,笔者认为,在中学数学平面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实施以学生自主探索操作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实效性原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不是要替代传统的教学工作,而是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做过去不能做或做得不太好的工作,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资源,构建交互式、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诚然,计算机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但它不可能成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希望用计算机来包办代替教师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和不可取的. 就课堂教学而言,首先要明确所教的课题能否借助计算机更好地表达和组织学生学习. 二要正确选择适用于用计算机来教学的内容,对于那些可用可不用的知识点或者根本不适合用的知识点,生硬使用计算机,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在具体教学中,要找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切入点”.
另外,还要考虑教学的情景性问题以及学生的兴趣,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将教学内容媒体化,怎样将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独到的优势.
(二) 平衡性原则
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提供了可能,但是,它不能被用来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熟练的基本运算、基本的代数变换、解方程、逻辑推理和证明等. 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以纸笔运算、推理、作图等为主要手段的数学学习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之间的平衡,即使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落实,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计算机完成那些繁杂的计算、复杂的作图等,并利用技术的放大、跟踪、近似、迭代等多种功能,为学生开拓观察、思考、归纳、猜想的空间.
(三)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 然而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 把CAI引入数学课以后,在建构主义观指导下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己发生很大的变化. 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1)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总结出了数学学习过程的三条原则,其中第一条是“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促使学生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进行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不应只作为“教”具,帮助教师教学,还应作为“学”具,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工具”. 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所以在CAI的应用中,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把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做成多媒体的“一统天下”,要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的机会、联想的空间、质疑的余地、发言的权利,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
二、计算机辅助平面教学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它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有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机会增多了. 在平面的课堂设计时,教师要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要处理好教师、课本、学生、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计划要兼顾全体与个别 .
(一) 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确定总体的结构与教学策略
好的课件少不了精心的设计. 正确的课件设计应分析教学问题,进行教学诊断;确定总体教学策略、方法;建立与班级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体系及层次;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媒体形式、课程结构、问题与应答;明确总体结构及其教学表现策略,规划好设计框图;认真钻研教材,找到平面教学的重、难点;撰写脚本,不断修改;要具有创造性,大胆突破.
(二) 课件设计应注意提供模拟训练的多媒体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优势在于能够模拟显示或虚拟科学的实验过程,建立一种动态、逼真的计算机模拟模型. 模拟即在控制状态下对真实现象进行重现,尤其适合于真实情况表现不清,或因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的项目. 模拟法对平面的关系教学尤其适用. 对模拟模型中的每一幅画面,从构图、组图、大小、颜色、文字、解说策划等方法等都要精心设计,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有关音乐的选择也应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载入的音频、视图等都必须是自然而贴切的. (三) 课件设计应注意教学内容表达的多样化和优化组合
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能够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信息集成和综合,并能方便的进行操作、编辑、调出、存储. 因此在设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多媒体CAI课件时,要充分以多媒体组合的形式,生动、动态、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减少信息加工转换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