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李钧雷:隔代养育并非一无是处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64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父母有一种执念,希望给孩子创造非常好的环境,家中所有养育者的理念必须达成一致,才能教育好孩子。最典型的現象是,年轻的父母们会因为和祖辈的养育理念不一致而产生各种矛盾冲突。
  我们经常会谈到“科学理念”,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获得的科学理念基本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固然这些理念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不要迷信。因为科学不断发展,之前我们觉得可行的,现在会渐渐产生怀疑。所以,我们可以尽量以一种科学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养育孩子,因为传统习俗中有一些因素也许更适用于这个家庭所在的文化和社会。
  更何况,孩子并不需要和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进行完美而单一、教科书式的亲子互动。孩子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如果是的话,那我们所有人都没办法养育孩子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至少有一个真实、自然、可信任、在乎他的人。而这种与人互动中被在乎的感觉,可以有很多种表达形式,比如有人给他自由感,有人给他规则感,当然也需要有人给他提要求。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与什么人,进行什么类型的互动,最根本的就是要让孩子能从互动中感受到:你在乎他,你愿意和他在一起。
  同时,也大可不必因为养育理念的不同而和长辈产生矛盾。如果育儿理念跟老人有冲突,建议私下心平气和地沟通,不是原则性的问题,真的不必较真儿。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沟通方式、处理方式,对他的成长来说并不是件坏事。如果因此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
其他文献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偏差或亏欠,为求得补偿,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会对自己小时候最匮乏的东西产生贪欲,或者将其过分给予孩子,于是产生了溺爱孩子的行为。  父母爱孩子是件好事,但是爱得不讲原则极有可能变成溺爱。溺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畸形之爱,也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溺爱孩子,几乎是家长的通病,因为“爱”与“溺爱”界线模糊,家长又都本
问:我和妻子正在协议离婚。我们都想抚养儿子,但由于我们的工作流动性较大,谁也不能保证给孩子稳定的生活。請问,我们可以协议轮流抚养儿子吗?  包先生(河北邢台)  律师意见:可以。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民法典》第1084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
现在,环境污染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雾霾。我们已经知道,汽车尾气和燃烧煤炭、秸秆会污染空气,也明确地知道空气被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所以,出门时都会戴上口罩。但是,做到這些还不够,我们必须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杜绝污染。如果掉以轻心,那么更大的灾难降临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指导老师:苏东平)
原来我是井底蛙  16岁的小桐是珠海市金湾区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男生,因近期出现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异常情绪反应,对学校产生恐惧心理,强烈要求休学,最后在其妈妈张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  张女士告诉我,小桐小学、初中都在珠海市香洲区就读,始终是学校的学习尖子,初中时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市英语演讲比赛和奧数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去年中考,小桐如愿被現在就读的重点中学录取。在录取成绩排行榜上,小
问:我家所在的小区经常发生偷盗案,前段时间我家还被偷了,虽然损失不大,但是这反映出小区物业管理不善。请问,我是否可以据此拒绝缴纳物业管理费?  刘先生(山西运城)  律师意见:我国《民法典》第942条规定:“物业服务人应当维护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基本秩序,采取合理措施保护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对物业服务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消防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制止、向有关行政主管部
从上幼儿园开始,不少孩子自然地就会听老师的话。这不是坏事,融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就是“去自我中心化”,让孩子学会遵从某种规则行事。但也就是从那个时刻开始,我们可能会遇到的一个挑战就是孩子太听老师的话。举个小例子,之前在家是让孩子决定每餐吃多少,吃不下就不吃了。但到了学校后,老师的要求是,不能浪费,一定要吃完。这时,孩子回家后也许会告诉父母,即使吃不下也要吃,因为要听老师的话。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
多数情况不用管  宝宝的吸吮欲望是天生的,吃手是正常现象,大部分宝宝到1岁左右会渐渐停止吃手。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年龄,有针对性地处理宝宝爱吃手问题。  2~3个月,宝宝吃手是在学习手眼协调;4~6个月,宝宝吃手是在发展感知力。  6个月前的宝宝吸吮需求高,饿了会吸吮手指,不餓也会吸吮手指,因为他的吸吮需求没有得到满足。6个月后的宝宝吃手,多是在探索自己的身体。吃手的宝宝不一定在出牙,但出牙期的宝宝会
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长与老师配合良好,这已成为共识。但还是有一些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言语行为实际上影响了孩子的认知。一位资深班主任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会越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作为家长,请检查自己,下面几种不良行为,你有吗?  1.不清楚事情原委就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  每一
乐于助人的代价  小梅今年13岁,是一所寄宿学校的初一女生。她学习成绩优异,举止文雅,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班里人缘极好,开学不久就被选为班长。老师们也都很喜欢这个懂事的女孩,人前人后地夸她。被老师和同学的赞扬所鼓励,小梅更热衷于帮助别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但是不到半个学期,小梅就吃不消了:因为有乐于助人的口碑,同学有困难都会向她求助,而她又不忍拒绝,明明帮不了同学,却碍于面子答应下来,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个是同伴的世界。同伴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与父母同样重要的作用。”  的确如此。孩子只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跟同龄的小伙伴一起交流、玩耍和学习。  那个带着零食和玩具帮孩子寻找新朋友的妈妈  近来带孩子下楼玩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位妈妈带着三四岁的儿子在小区里玩。这位妈妈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