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文化自觉意识,树立中华文化自信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1234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智慧和深邃,不仅记录在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等各类名家的论著之中,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皆可领悟和触摸到。文章从数字和字词两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出热爱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信 日常生活
  之前看了《参考消息》转载的一篇西班牙记者发表的“中国年轻一代缺乏文化认同感”的文章,心理很不是滋味。文中谈到:他在中国采访了五个星期,曾接触了不少中国年轻人,并向他们提了基本相同的问题: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医的阴阳平衡学说是否信仰?得到的答案基本是否定的,有些年轻人甚至认为传统中医是迷信。同时,该报导还提到了年轻人疯狂追捧西方音乐、西方文化的现状。最后,该记者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在增长,文化认同感却在消失。为什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受年青一代的认同?笔者认为其因有二: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深邃、丰富的内涵不了解或知之不多,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二是瞧不起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崇。
  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比我们发达,有些人便认为其文化就一定比我们先进。殊不知“科技”与“文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文化是要靠积淀的,中华文化延绵五千多年,虽然也有不符合现代评判标准的所谓糟粕的东西,但经历几千年生产、生活验证和历代先人总结,传扬的民族文化,一定有其可取、可信、可贵的方面。
  一、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它涵盖了天地人之间的万事万物,林林总总,学不尽学,讲不尽讲。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中指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文化与自然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终极理想”。他又说:“中华文化的特质,可以‘一天人、和内外’六字尽之”。其言中的“一天人”,即为“天人合一”;“和内外”,内外为阴阳,和内外,即阴阳和合、阴阳平衡的意思。他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古人对“天人合一”相互关系的独特认识是中华文化异于西方文化最显著的特征。那么,何为“天人合一”?古人认为:在天地、自然界,万物都有其各自的运行规律,而且彼此之间都相互协调、制约、配合,天地间阴阳平衡、风调雨顺、昼夜适度、四时有节,从而形成一个和谐、完美的自然整体。人类与万物共生共存期间,应当顺应自然、崇尚自然并努力去体验、效法天地及自然界完美的东西,应当适应自然界的规律,从而达到“天地人和”的境地。“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日常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它传扬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态度以及处事的方法;它净化人的心灵、增强人的意志、拓展人的见解并激励人们的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深邃,不仅记录在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等各类名家的论著之中,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皆可领悟和触摸到。
  1.数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对于每一个数字,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都赋予了它特定的内涵,常常会对某些数字表现出特殊的喜爱或厌恶,如广州地区的人喜欢“八”而厌恶“四”。人民心中的这种喜好,便是传统文化在人民心中积淀的反映。《道德经》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根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认知观念,古人认为:“天法道”、“道生一”,“一”为最大,犹如天;“二”居“一”之后,犹如地;而“三”则如人。一、二、三“源于道”,人、地、天“亦法于道”,两者都与“道”有着内在的渊源,所以,“一、二、三”就象征着“天、地、人”。古人还认为:“一、二、三”在数字的运用中,其相加或相乘,都可以变化出无穷的数字,犹如天、地、人三者之间可以变幻、创造出无穷的万事万物一样。尤其是这个“三”,在古人的认知中,它更是有着特殊涵义的数字:三人为众,“三”由多个“单一”聚集成一个整体;在结构上,“三”形成了三角形态,它使物体有了稳固的根基。古人还认为:世间诸多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离不开“三”:如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土、肥;人有三宝精、气、神;世间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种生命体;世间绚丽多姿的万千种颜色,都是来源于“红、黄、蓝”三原色的变化(红是人体鲜血的颜色,黄是大地的颜色,蓝是天空的颜色,红、黄、蓝三原色就象征着人、地、天);而世界上人的宗教信仰,也是归总于佛教、基督教、天主教这三大教。冥冥之中,“三”成为世界上诸多事物的“三要素”,它与自然界“天、地、人”三大要素相互吻合,相互印验、相互统一。这些自然界的“巧合”,都为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认知观念,增添了唯心或唯物的佐证。至于“四”,古人认为:天有东、西、南、北四方,地有春、夏、秋、冬四时,人有“仁、义、礼、智”四德,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人们认为三与四都隐含了“天人合一”之道义,顺应了“天、地、人”的行为规范,因而对三与四都赋予了吉祥、和谐、规范等正面的含义,如“三生有幸”、“四季发财”、“四平八稳”等,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许,而对那些不正统、不正经的人或事,则斥之为“不三不四”,指其不符合做人或做事的行为规范。
  再说含有“尊贵”之义的“九”字,中国的风水学认为:在华夏大地上,有九大龙脉(绵延数千里的大山脉),其中以昆仑山为最,故中国历来有“九龙”之说。在秦始皇时代,中华大地便分为九州三十六郡(九州对应九龙,每州对应东、西、南、北四郡。郡的行政级别相当于地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事物都按自然界之规律,辩证地分为阴和阳,古人把数字中的单数称为“阳数”,把双字称为“阴数”,故农历九月初九的“重九节”,称为“重阳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之为“端阳节”。“九”是阳数之最大数,又有“九龙”的尊称,故认为“九”为最尊之数,所以自古便有“一为大,九为尊”、“九五之尊、九九至尊”的说法;而“九”与“久”同音,所以民间便又把重阳节作为孝敬长辈的“老人节”,寓意尊贵、长寿、幸福长久,表达了人们对长者的尊重。在生活中,人们很喜欢的数字还有“108”,古人认为:九为最尊,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则为圆满,“9×12”,总数是108,意示着一年的如意和圆满;另外,一年十二个月,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及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一个月为六候,节气与候的统称,谓之“气候”),把“月、节气、候”的数字相加,正是108,也代表着圆满和完整。还有,我国道教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合起来是108颗星宿;佛教至尊“如来大佛”,其手下有108个罗汉菩萨,大佛亦有108变的法术;我国武术流派的代表少林和武当,其中少林绝学七十二艺和武当绝学三十六功,也是共有108套绝世武功;国人最喜爱的《水浒传》英雄,又是108将……。总的来说,中国人认为:数字108象征着世事的完整和圆满。所以,古人在祝福他人健康、长寿之时,都以“茶寿”为最敬之辞,而茶寿,指的就是108岁(注:“茶”字拆开来看,艹表示二十,人表示八,木表示八十,相加则为108)。   概而言之,中国古人对每一个数字,都赋予了“天、地、人合一”的含义或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意愿。这,就是看似简单,实则深含寓意的我们生活中的中华文化。
  2.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也都赋予了每个字独特的涵义。日常使用的字、词,同样都体现了我们厚重的中华文化内涵。如:“大”字,由“一十人”组成,“一”表示天,“天人合一”谓之“大”;“天”字,“一”为天,“二”为地,加上一个“人”字,三者之中“天”为最大,故谓之“天”字;“人”字,是个象形和会意两者合而为一的字,人是直立的动物,只有站稳了脚跟,才能立地做人,所以,人字的两撇,就象是站开的两只脚;同时,人在社会上是要互相帮扶的,只有相互支撑,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果“人”字缺少了一撇,那么另一撇也就站立不稳了:一个看似简单的“人”字,其实是隐含了丰富的内涵。“母”字,中间的“÷”,是一横的上下各有一个点,表达了平等的意思,所以“母”字代表了母亲对每一个孩子同等的关怀和平等的母爱;“男”字,是个会意字,表示“在田里出力”的人;“女”字,是个象形字,就象一个盘腿坐在地上,双手抱着婴儿喂奶的女人;“男、女”两字,把彼此在社会上的主要职责和功能,展现得一目了然。“茶”字,由“艹、人、木”组成。它明确的表明了“人”必须生活在草木之间,必须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还有“淡”字,由“亍、炎”组成。“水”与“火”这两个矛盾的对立面,通过相生相济、阴阳平衡,竟然达到了一个新的意境:“平淡”。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一个“淡”字,便向人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平淡的饮食,才能品尝到食物的本味;平淡的生活,才能使人心旷神怡;淡泊人生,才是一种高境界的人生体验。又如“夸”字,表示“夸口、夸夸其谈”的意思,但如果大话说多了,说过分了,可能就要吃大亏了,所以“夸”字是由“大亏”组成。再如“性”字,由“忄+生”组成,“忄”即是“心”,古人认为“性由心生”,人的七情六欲皆源于心,心主宰人的一切言行,决定人一生的命运。这个“心”,指的是人的思想、意识、人生观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正是由于“心”的这种决定性的因素,所以由此而演变,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因果关联的用词。如:心性→性命→命运→运气→气色→色相……。这几个相关联的词,它表达的意思是:心灵决定人的性格,叫心性: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叫性命;命(生辰八字)决定人一生的运气,叫命运……。中华文化认为:凡事皆有因果、缘由等内在的因素,这几个词便表达了人生中内在的、具有前因后果的连贯关系。这种表达方式,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一种表义形式。再说最常使用的“东西”这个词,我们把生活中日常使用的物品,都称为“东西”,但为什么不叫“南北”或是其他?原来,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社会,几乎没有什么工业,人们生活中所吃的、穿的、用的物品,几乎都是从土地上产出、再经人们简易或精细的加工而制成。
  在古人的五行学说中,地球的东方属木,主植物的生发;而西方属金,主植物的收藏。古人认为:自然界万物的生长、成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离不开太阳由东向西运行时的光照。另外,所有的植物,都有一个由生长成熟收藏的过程,即离不开“东主生发”、“西主收藏”的五行规律。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东”与“西”包括了世间所有植物必须具备的“太阳光照”与“生发一收藏”的两大规律,于是,古人使用“东西”这个词,来代表由植物(或动物)加工而成的所有物品。到了现代,“东西”的代指范围已扩展为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用品了。当我们在生活中随口叫出“东西”这个词的时候,你想过它所具有的丰富的涵义吗?但是,“东西”这个词不能用于人(或其他活着的物体),如“你是什么东西”!这便已是表示鄙视,不把你当人看的意思了。
  中华文化中最基础、最简单的词和字,都隐含了如此之多的内涵和学问,这就更遑论经、史、子、集等宏篇巨著的博大与精深了,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都是靠中华文明延续下来的。现在,就连两千多年前老祖宗的《孙子兵法》,都仍是美国、日本等外国军事家们昼夜研读的必备教材呢。
  三、热爱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人与事的认识观及其辩证思维。也影响了周边的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些国家长期以来都将中国的“天人合一”、“阴阳八卦”等奉为至宝、顶礼膜拜,并成为全体国民的信仰。如日本就把太阳作为国旗的标志,其寓意就是“天人合一”,指太阳与“大和民族”同在(注:大和,即和谐之意,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而韩国,则是把中华文化中“阴阳八卦”的图案作为国旗的标志,意示大韩民族的万事万物阴阳平衡、社会和谐;新加坡,则是把中华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安邦之道,并且取得了国泰民安、令人景仰的辉煌成就。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状况如何,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国家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已空前提高,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中国的影响力已遍及全球。但代表国家“软实力”的思想、道德、文化,却仍处于很不理想状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清朝中期以前,一直都引领着世界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又迎来了重现中华辉煌的历史性机遇,世界在期待着中国。我们要想自豪地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是实现这个国家理想的强大力量。但如果我们的青年都看不起自己的文化,自我否定中华文明,那将如何走向世界?如何影响世界?年轻人,自强吧,请树立起中华文化的自信吧!
其他文献
[摘要]芭蕾的早期用光只是借助于原宫廷建筑物内的油灯,蜡烛,火把等作为演出照明,在这段历史时期,光只能起到照亮对象的作用。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进步,古典芭蕾的用光与表演相互渗透,融化为一体,成为创造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手段。本文就此谈谈芭蕾舞灯光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灯光的对比运用 艺术构思 科技与艺术  芭蕾作为一门外来艺术,在中国发展已经近五十年了,她起源于意大利,兴起于法国,鼎盛于俄
期刊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并不完善,因此,要适应新形势,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方式,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圆基层群众的“文化梦”。  [关键词]新形势 基层群众文化 措施  基层群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
期刊
[摘要]萨克斯管(Saxophone,缩写为Sax)亦称色士风、萨克管、萨克瑟风。萨克斯是一种借鉴于铜管和木管之间的,非常特殊和多变的乐器,由于它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有较大的强弱幅度,在声音力度上可与铜管相媲美,它又因靠类似单簧管的哨片发声,音色又具备了木管的抒情与柔和,这是其他铜管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在其产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在学习和演奏萨克斯管时需要了解它的构造和技巧。 
期刊
为你戴孝一万年,这是何等的承诺?  当我重走中国西部,经过羌族聚居地川西北茂县的时候,听说了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山深处羌族的一支部落,至今还为他们祖先几百年前许下的一个承诺而日复一日地戴着重孝。  对于这支部落,我充满了敬意,也充满了好奇。许下承诺的人让人尊敬,他们说到了,而且做到了,他们的后人也追随他们做到了,历经几百年,经历几十代人,他们的坚持让人尊敬。  那么,究竟是谁让这支部落的人如
期刊
[摘要]建设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求。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本文根据云浮市云安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现状 思路  一、云浮市云安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一)阵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根据《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
期刊
深夜,敦化南路的诚品书店,灯火明亮又寂静充实的店堂挤满了阅读的人们;全球最美书店之一的“好样本事”独立书店,伫立在闹市弄巷,给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书卷气。  如同所有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一样,台北是一座忙碌的城市,潮汐般的人流挤满轻轨和地铁,也挤满夜市里每一个美食摊,街道上是狭窄逼仄的身影。在这样快节奏和高压的城市生活中,台北人乐于享受在每日的闲暇时间,选择去各式书店来“进食”“第四餐”——读书。台北也
期刊
[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说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当前,由于县(区)级以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失去了基础支撑,基层公共文化可持续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直接影响到我国基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当前基层文化部门工作的重心。  [关键词]基层 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对策  
期刊
广州地处岭南,有很多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生活习惯。初来广州的你,这些习惯你都知道吗?  1.广州人只要在外面吃饭,99%吃饭前一定要用茶水洗碗筷,才能感觉瞬间“干净晒”,舒服得咽下饭。  2.别人帮忙倒茶时,广州人必行叩指礼,是“唔该晒”的意思,表达谢意。  3.不了解广州的人,谈起“饮茶”就是和家人朋友喝喝茶便罢,其实广州人的“饮茶”意思是:一家大小去酒楼里喝早茶,吃广式早点,看报纸和聊天……而放假
期刊
[摘要]“广场舞”成为人们放松与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广场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表现。它不仅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也提升了城市及社区文化水平。本文针对近年来快速兴起的广场舞文化展开分析,探讨广场舞的特点以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广场舞 特点 社会作用  一、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广场舞的发展现状  随着和谐社会的逐步推进,广场文化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全民健身到全
期刊
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及平坝、镇宁等地,有20余万特殊的汉族人。很多消失已久的老汉族风俗,在这里依然存在;许多我们已经不熟悉的中古汉族文化,在这里成为常态。遍布黔中的屯堡,见证了六百年前大明帝国的军魂,这就是“大明屯风”。  向就宽乡移民  出安顺城东行十五公里,即到西秀区七眼桥镇,这里密布四十多个保存完好的明代屯堡村寨,这就是著名的“云峰八寨”,虽名为八寨,但就近的只有云山屯和本寨。  公元1412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