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体制下,很多初中的学生都已经走入了社会当中. 这种现状就要求学生在初中的教学阶段必须能够形成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 自学能力就是一个人不用去依赖别人的帮助自己去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其主要包含这些方面:独自的思考能力,独立的阅读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而且是多层次的,不是简单短时间内可以学到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自学,养成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文盲不再是以前那些不会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 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识. 对于中学生来说,课程的学习是他们当下的任务,如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当下初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了一些相关的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的,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
  目前社会上单纯看分数、看升学率的情况仍然相当严重,从而造成学校追求高分数、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而各类考试基本上都以考查文化知识为主,至于自学能力的考查微乎其微且效果不佳. 在这种形势下,教师更应当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出发,每一课时都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把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写在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是认知的主体,这也是决定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就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导者,他的作用就是创设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知识就不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由教师或者其他人来讲授给学生了,而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学能力的有效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全面培养学生所有能力的前提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化的知识. 为了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按照教学的基本原则完成外,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学中,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并没有主动地去自我学习,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把内容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可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间接成功法,对于课堂中的问题可以设置成为不同层次的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并且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有一种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果实的喜悦,这样就能够让很多学生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学生会因为遇到新知识而产生很多疑问,这些疑问就会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矛盾,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找不到答案,为了找到这个新的答案,学生会非常期望能够尽快解决新问题. 教师恰恰应当很好地把握住这个时机,及时抓住学生对新知识迫切了解的那种求知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解决问题. 数学本是一门非常枯燥和抽象的学科,因此,教师就应当把教学的内容设计成为有趣、新颖而且易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这些问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学习,不断引导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自己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如此,如果能够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学习,这样就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教学建议之一. 它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中学数学新课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数都是仅限于接受、模仿、记忆和练习,重视应试考试而不是思维的创新. 在新课改中,积极倡导学生能够自我主动、勇于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自学能力本身就是一个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也只有让学生真正地通过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并且提出其中的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才能彻底改变学生传统的被灌输式的学习模式.
  4. 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进行反思
  在进行数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寻找规律就是对数学知识、方法和策略了解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学习和思维的构建过程中,反思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不进行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会从一个低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数学的反思是需要多角度和多层次进行的,要全面地分析、考察和思考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出对数学思维有启发性的问题.
  5. 通过作业与检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作业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数学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当天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总 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地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概念很抽象,逻辑性特别强,应用也非常灵活,也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就使得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 正因为如此,学校才应该尽早开始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尽早养成自学的习惯,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的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组成,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科学,走向探究,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艰苦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尽快将“应试教育”的授课模式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那么课堂教学形式和教育水平都要发生质的变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益,那么教师要改变“课堂上教师机械讲解,课后
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能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教学中,可通过设计概念的构建过程,创设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工具。移情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情感、态度和审美取向的重要途径。以维索尔伦的顺应性理论为基础,研究移情指示现象产生的本质,即交际主体在面临
【摘要】目前,在职业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力度逐渐增强的进程中,采用何种方进行制新技能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众多院校一直在探究的首要问题,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项目教学法”俨然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大利器,规避掉了众多传统教育体制下的理论高于实践与创新的模式,课改之后,数学教学曼为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等,本文结合实例,研究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
【正】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了吸收国外教育经验,本文试图简介美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借鉴。 (
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本文从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学概念教学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学概念教学的若
采集软枣猕猴桃嫩枝扦插在沙土、蛭石、沙土+苔藓(1∶1)、清水和陶粒土中,观察不同基质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软枣猕猴桃嫩枝扦插生长影响明显。清水区不
以棉团铁线莲种子为材料,测定了棉团铁线莲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理吸水曲线,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35,40℃)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及种胚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它为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解题策略.本文阐述了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五种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并结合2011年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就五种数学思想方法在选择题中的应用做个浅析.  【关键词】高考选择题;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在培养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是因为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者“
无论是平时的阶段考试还是期中期末考试,当我们同学拿到试卷看到成绩都会有这样的感叹:这题会写怎么错了,那题又没有计算正确,又是粗心了.类似这样的情景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归根结底还是解题的质量不高.本文仅想通过解题后“回头看”一下找一些明显的小错,提高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解题的能力,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就是养成解题后“回头看”的习惯:看看题目有没有审清,看看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严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