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资源 品读感悟 高效阅读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能够使学生积累很多知识,并开阔学生眼界,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展阅读教学。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读书,非常注重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文中描写的事物,由此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教学中认真读书,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的主动性和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法开展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3.013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深入落实创新的教学模式,并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使学生有机会阅读非常多的文章,这不仅拓宽学生阅读范围,还增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每天阅读不同的文章,能使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以此学生能够做到每天自觉阅读不同的文章,从而表明阅读教学中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一、播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中教师意识到始终运用死板的教学方式,难以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由此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创新教学模式时,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在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文中描写的景象,通过展示直观立体的画面、文字、图片,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驱使下,学生积极阅读直观化的课文内容,对文中描写的景物加深印象,并且在品读课文内容时,深入理解文中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旨,由此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对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将文中描写的故事内容,用投影仪展示在电子白板上,以此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立体的课文内容。这样一来,能使学生对立体化的课文内容提升兴趣。当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自然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品读文中的故事。学生品读过程中,总结出课文内容讲述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非常喜欢穿新衣服而被被子愚弄的故事,揭示和讽刺皇帝、大臣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体现出学生既理解课文主旨,又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对读书的兴趣,说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学生积极品读课文,使得学生的品读能力、理解能力得以提高,以及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每天阅读不同的文章
  初中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提前阅读所学的课文,由此学生在预习新课程时积极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了解文中内容时认真阅读。这不仅提高学生对读书的认真程度,还使学生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进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做到每天在课前阅读一段课文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和阅读能力,同时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制定每天阅读不同文章的计划,使学生按照读书计划,每天读不同的书籍,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读者》,以及按照要求阅读四大名著的内容,体现出学生按照阅读计划坚持每天都阅读不同的文章,学生在长期阅读中能够增强语感和阅读能力。因此,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读课本中的课文,还需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这不仅开阔学生视野,还使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推动学生自觉读书,并且教师引导学生每天阅读不同的文章,能使学生在积极阅读的同时积累非常多的知识,由此学生学到很多知识点,这说明教师带动学生每天阅读,既拓宽学生知识面,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自然能够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时,应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在课堂上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语句。这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调动学生主动阅读。学生积极阅读的状态,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最佳的状态读书。学生阅读时,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读法和不正确的读音,由此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牢记正确的读法和读音。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读书之前,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通过提出几个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以此学生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例如:引导学生阅读《最后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之前,问学生课文的作者是谁?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通过设置疑问,能使学生积极阅读这篇课文。学生阅读时认真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出答案,进而在阅读中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问题,既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又提高学生对阅读的专注度和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口齿不清、断句不正确、读音不准确、语句不流利的情况,对此教师要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告诉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时,先通读一遍,在通读过程中圈划出不认识的字词,然后用字典查找到生字的读音,并做到认真断句、反复阅读,这样能够做到通顺读出语句。由此学生明白如何阅读以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读书。学生阅读时认真结合课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抒发的思想阅读,表明学生带着情感阅读课文内容,学生不仅读出文中抒发的情感,还做到流利、通顺读出文中的字词句,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进步的地方,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更加主动阅读课文。并且学生在通读课文内容时,按照教师传授的读法阅读,结合文中的字词断句,学生既做到正确断句,又结合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品读,边品读边分析文章的内容,在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文章创作背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以此学生结合作者抒发的情感阅读文中的各个段落,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时体现出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取得最佳的阅读教学效果。
  五、引导学生开展诵读比赛
  初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人一组,然后引导各组学生开展诵读比赛。在进行诵读比赛之前,教师告诉学生要想在诵读比赛中获胜,应提前熟读、通读、品读课文内容,由此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教学中阅读参赛的文章。这不仅提高学生主动性,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的状态转为主动读书。学生读书过程中认真品读,在品读过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于此,学生抓住掌握的主旨思想,根据对文章主旨思想的理解品读文中抒发的思想情感,这样能使学生读书带有情感的语句。如此一来,学生在进行诵读比赛时做到带着情感诵读,有效提高学生诵读效果和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将《丑小鸭》作为在诵读比赛中参赛课文,学生明确课文内容以后,积极在参赛之前认真读课文。学生阅读过程中认真分析课文的主旨思想,在深度分析中理解、掌握课文的主旨,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文中渗透的思想情感,使得学生的诵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并且通过开展诵读比赛,能够为阅读效果带来显著的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不但要注重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还应引导学生每天阅读、带着问题读书,以及引导学生开展诵读比赛。如此一来,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中,以最佳的状态读书,以此推动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十分有利。
  參考文献:
  [1] 孙汉胜《“拓展阅读”加强农村初中学困生语言积累的研究》,《新课程》2019年第5期。
  [2] 宋敬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语文课内外》2018年第3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不管是几年级,也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这门学科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基础,不管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的学习,小学语文都是基础,只有将语文学好,才能更好地学习其它学科。所以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篇文章则是以“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为题进行简要探究,希望可以对日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提升课堂质量;小学语
前段时间,笔者曾到一所公立初中进行教学调研,随堂听了一节八年级的写作课。授课教师从近年丽水市中考语言表达(写作)题的要求和特点出发,从审题、立意、构思等角度进行写作指导,重点讲了立意的方法和技巧。课上,师生互动积极,课堂氛围和谐融洽。课后,我随机请了几名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不少学生都表示:写作立意方法(角度)是知道了,也明白了一些技巧,但对写作仍心存畏惧,不知该如何下笔。于是,本人在该年级各班进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提出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和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是并行而相融的。“思维”更是当下的一个高频词,是每门学科都需具备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中共有46处提到了“思维”。在语言与思维紧密相关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借助“思维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使“语言建构”更加丰富和理性;如何在“
作为教师不得不承认,在平时教学中,对作后评讲的重视程度一定是多于作前指导的。而作文指导课上有限的学生活动,也多是学生象征性的配合,泛泛而谈一些感受体验,缺少对立足写作的具体问题的思考和具体的写作活动,因此学生无法获得写作体验。长此以往,大多作文教学就变成任其自然的“望天收”。正是因为这种教学策略没有唤醒学生独特的、个别的个人体验,导致学生无材可写、套作泛滥、为文造情等现象。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生活
于谦是《石灰吟》的作者,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然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那么,《石灰吟》真正的作者到底是谁呢?  《石灰吟》的原作者  解决《石灰吟》作者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找到《石灰吟》最原始的出处。据考证,《石灰吟》的最早版本出现于元末明初的高僧姚广孝撰《双莲忠禅师传》中。在这篇传记中,姚广孝详细记述了传主——宋末元初高僧释信忠禅师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石灰吟》的具体过程: 
[摘 要: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是提升社会整体素质的惠民工程。本文以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自身的转型发展为例,阐述该校是如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来有效解决问题的。  关键词: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管理机制;运营模式]  一、解决问题及具体实施方法  (一)构建适合学校当前自身发展的、符合社会培训市场需求的、能独立运营运行的管理机制和模式  1.学校展开系列调查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及措施  
摘 要: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作用是引领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因而,为弘扬传统文化内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需要在古诗词阅读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以多种教学方法渗透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加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学习能力,逐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经典阅读 传统文化 小学教学 古诗词  DOI:10.1
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真正的创造是艺术想象活动”。可以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特别是怀人诗作中那些璀璨无比的诗歌,那些掀起读者心海之波的诗歌,往往离不开想象的妙用。  诗歌中的想象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想象是有区别的。那么,什么是诗歌中的想象呢?诗歌的想象在于“它是为创造艺术形象和意境而进行的再现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思维活动;或者说是在回忆、联想过去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又
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独尊盛唐之诗,称其“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明初的高棅在编选《唐诗品汇》时,继承了严羽的观点,标举“盛唐正音”的宏大气象,而相对贬斥初唐和中晚唐的诗歌。自此以后,一提到“气象壮阔”,人们往往联想到盛唐诗歌。然而,中晚唐并非没有壮美的诗歌,比如中唐时期的“诗鬼”李贺,他的诗虽被评为“险怪如夜壑风生,瞑岩夜堕”(谢榛《四溟诗话》),但是在他的诗集里依然不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一诗在文学史上一直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