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情歌论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2hy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满族不但是一个从刀光剑影中冲杀出来的慓悍民族,而且是一个感情深沉的“爱”的民族。满族情歌正是这种爱的集中体现,是满族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和直接记录。它伴随着满族的社会生活世代相传,不论是在冰封雪地的北国,还是在如花似锦的南方,满族人的足迹走到哪里,就把情歌带到哪里。一首《手捧伊勒哈穆克》的情歌,在满族人民中间唱了一代又一代,那纯朴的语言、炽热的情感令人难忘:
其他文献
<正>我有一些真诚的年轻朋友,潘年英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本职是研究民族文化,但也从事文学评论,后来听说他还搞创作,这真不容易。文学已经不象过去那么热,甚至已经冷落的情况下,还涉足文学,实在令人钦佩。如今,他的散文已结集出版,并亲自送上门来,这真是一份厚重的情谊。抚摸这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我的雪天》,我难以放下,一口气读了下去……。
<正>1995年10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侗族学者邓敏文著)一书的出版发行为契机,联合主持召开“中国多民族文学史建设理论座谈会”。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及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座谈。座谈的中心话题是:研究和编写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和编写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
<正>恰卡里姆·库代别尔迪乌勒是哈萨克文学史继阿拜时代后的一个杰出人物,他的创作象是给19世纪哈萨克文学的一百年发展道路划了个句号,同时又把它的现实主义、人道主义、启蒙运动和民主主义传统同新的时代连接起来,恰卡里姆在哈萨克文学史上起到一个19世纪与20世纪承上启下的作用。
<正>作者:关纪新,满族,1949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安德烈·谢尼耶》是意大利作曲家乔丹诺所作一部流传颇广的歌剧。剧中的主人公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诗人,于1762年生于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加拉塔。年青时曾参加法国军队,并担任过法国驻伦敦大使馆的秘书。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开始曾极力支持和赞同。但1791年返国后很快就暴露出“温和派”的政治立场。翌年8月起成为怀疑主义者而四处流亡。1794年3月被掌政的雅各宾派逮捕入狱,7月被判为“人民的敌人”送上断头台处决。在乔丹诺的歌剧中,对谢尼耶显然是采取了同情的态度。
<正> 在我们久已习惯于顺着“文字狱”高压下这一视角来描述清代乾嘉文化的所谓“畸形”发展的过程中,确乎忽略了这样一重显而易见的重要现象——民族文化在有清一代空前的历史交融。如果没有对以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统治地位而形成的这一突出文化交融状况的充分把握,则还远谈不上对清代文化及其意义的全面描述和客观估价。也就是说,随着观照视角向各民族文化在清代特殊历史进程中交融的规模、方式和深度更多移转后,将必然引致就已然评价的重新体
<正>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为清世祖顺治帝福临第三子,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在其执政期间,中国从一个分裂割据、内忧外患、民生凋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逐步走上统一、完整、国防巩固、经济发达的道路。清代有所谓“康乾之治”的盛世之称,这与康熙肇基开创之功是分不开的。纵观其一生,政绩累累,建树宏伟,史书昭然有著。康熙从小就喜欢读书,“自五龄受书,诵读恒至夜分,乐此不为疲也。”(《清史稿·
<正> 英雄史诗作为篇幅宏大的民间艺术体裁,其结构形态的组合也显得极为重要。从哈萨克英雄史诗的结构模式来看,它不仅具有鲜明的结构层次和稳定的秩序,而且每一层次都具有相对固定的情节母题。本文将从英雄史诗的叙述程式,分析其结构层次,并试理出每一层次中所具有的共同的情节母题。谈到文学实体的构成模式,以罗曼·英格尔登为代表的层次推演式结构批评认为,其前提是把文学实体各要素划分成单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