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翻译教学老师该如何“重新定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kuilov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需求的翻译量日益剧增,翻译手段与工具日新月异,翻译研究的视角与途径也不断得到拓展,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标准产生影响。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老师该如何把握翻译市场的发展趋势,培养出适应迅速变化的翻译市场、高层次、实用型和创新型的翻译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翻译教学现状,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性指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具体对翻译教学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翻译教学;解决办法;翻译教学老师
  一、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
  要想提高翻译教学的成效,首先让教师对包括翻译的概念、过程和特点等方面有所了解是极其必要的。对于翻译的概念,不同的人解读不同。因为他们是就不同的翻译材料,有不同的翻译目的,并且为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然而,仍有不少人对翻译教学持有偏见和误解。比如,她们认为翻译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灵感和理解,而那些专业译员都是天生的,翻译是没法教、没法学的;翻译仅是两种语言间的技术转换,只要译员有两本字典会翻译即可;翻译教学应该注重翻译实践,翻译理论不重要,对翻译实践也没什么影响。
  (一)翻译课程的低地位
  从教学类别而言,翻译教学一直隶属于应用语言学,是三级学科,直到2007年才被升级为二级学科。这使得翻译课程一直处于尴尬和不利的处境,不被重视。作为应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开设翻译课程是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是翻译课程课时的不足。众所周知,大多数大学不为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开设翻译课程。翻译课程仅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一周两个课时。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和找工作等多重任务,致使最后真正的翻译课程开设课时不足一学期,即少于40课时。在这么短的教学课时内是无法完成一门必修课程的。
  第三,一些翻译教材没能涵盖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受课时限制老师也就不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老师仅仅是提供一个参考答案来让学生参考和理解,这实际上这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 单一、受限的翻译教学
  以下从单一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这四方面一一分述:
  就教学材料而言,大多为文学文章和经典政治文件,很少涉及当今世界较新的社会、文化、经济、科学等方面的事件。教师应使用多种翻译教学材料来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并使他们真正理解不同的翻译技巧。近几年,在教学材料方面已有所提升,教师也开始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材料,但依旧任重而道远。
  在教学内容方面,许多老师还沿用字词句段这样的翻译训练模式,偶尔会教一下翻译技巧,也是详述法、省略法这样的陈腔滥调。提到翻译标准,教师也只是强调译文的语法是否正确和是否忠实于原文。这样的教学方法只关注了表面的语言翻译,而忽视了背后的与翻译相关的内部文化。另外,在翻译教材的选择上,使用单一的翻译教材并只强调文学翻译会造成翻译学习和实践之间的断裂。这样,学生便不能很好地对有关经济、贸易、外交、新闻、广告等其他学科进行翻译,毕业后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翻译市场的需求。
  对于教学方法,大多数老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来翻译一段,然后老师对学生的译文给以评论,最后提供标准译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独立翻译,也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合理的。然而,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翻译材料是老师选择的,学生本能地在心理上是消极的,也不会积极地参与进老师的翻译教学中。第二,翻译的评论也是老师给出的,学生和老师间没有必要的讨论和交流,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使整个英语课堂无聊乏味。最后,老师给出的唯一标准答案会打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单一的教学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单一性。例如,试卷上的题目都是同一类型的,分數由老师主观决定并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很明显,这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评价一点儿都不客观。
  二、基于大数据的解决办法分析
  对于上述在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永远都无法彻底解决,陷入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难以两全的境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教育领域无疑是一股飓风,萌生了许多教育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就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内部问题而言,大数据也为我们寻求更好的平衡点提供了新思路,更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
  第一,翻译教学在课时配置上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大数据弥补,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不再不可能。由此,教学活动的主体可能是单个学生个体,或者是由两三个学生组成的小群体,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等都由她/他或他们独立自由支配,学习活动场域由此形成。像其他英语教学对大数据的应用一样,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课外活动学习场域,即“课外场域”。在“课外场域”,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安排学习时间。既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日常生活,又能充分利用其业余时间,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学课时的不足。而这样的课外自我安排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极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对课外学习加大测评力度。
  第二,大数据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选择项。首先,于老师而言,放手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使用大数据去提升翻译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没有一日能离得开网络多媒体,从小学开始就有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科目,随着不断升学,学习难度加大,也让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而大数据正是利用了学生熟悉甚至精通从网络获取信息这一特点;其次,大数据的“4V”特点,即Volume(大量)、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locity(高速),无一不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实际的可应用性。也正是由于挖掘信息量的“数量大、范围大、广度深”,选择有效信息加以利用变得颇费工夫。在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在信息的检索、筛选方面加以指导,以便更好地分析、选择、归纳,内化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三,事实上,很多教师已经通过像MOOC、网络互动平台、视频等方式来教授知识、传授经验,这样的新型教课平台很受学生追捧。更多的学习平台使授课方式不再单一,也使课堂氛围更为轻松活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那么紧张,扩大了课堂范围,真正实现了“处处可以是课堂”。   最后,大数据使得形成性评估不再是口号。众所周知,如今大学课程考核都提倡形成性评价,避免“一考定所有”,为使最终评价更具说服力,也更人性化。而事实上,其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一卷定高低”仍是许多高校的沿用做法,学生 一学期、一学年在翻译学习中所有的收获都由一份试卷来评定,对于其是否能真正意义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都心知肚明。这种“只看后果,不顾过程”的考评方式对教育产生的负面作用不可言喻。更让学生产生了“一学期不学习,通宵考试周”的心理,只求通过考试,不在知识和能力上寻求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对于“形成性评估”的缺席,有时教师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新的趋势和变革,显得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具体而言则是不知道如何真正将“形成性评估”应用于翻译教学评估。对于翻译教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除了对其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和方法带来了变革,也为其评价形式开辟了新的视野和方向。大数据带来的“课外教学”,使得每节课的收效都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学生的及时反馈,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大量数据对学生的平时表现给予评价,从多个量化的考评得出更为可靠的高质量的考评,有利于教学相长。
  结合大数据来重新审视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其内部问题,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考评不再只是期考,教材不再单一局限,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大数据都为翻译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学生可以依据自身需求来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从侧面从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这极大地不同于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老师引导,学生主导”,多倾听学生的声音,有利于多方面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亦师亦友、换位思考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大数据背景下翻译教师的相关问题
  相较于传统的语言教学,基于大数据的翻译教学无疑是教育界的一项革新。不过其实施的成功与否,除了必备的教学设备之外,最主要还是要仰仗于授课教师和学校的支持。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并顺应时势积极将其应用于翻译教学之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自主去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努力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一)翻译教师本身
  于教师而言,授课教师首先要有一双“慧眼”,能够意识到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变化,更要有勇气去将大数据与翻译教学框架相结合。改革故有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所创新和成效,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往往寥寥无几,大多成了口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授课教师应抓住先机,既然看到了大数据在其他各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何不做一次“领头人”来带起一片外语教育界的新风潮。即使是面对成功与否的未知,还要抛弃多年来已经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老师依然要本着从不放弃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信念和不断求新、永不止步的精神去为翻译教学摸索出一条新路来。其次,既然要有所不同,有所创新,就要有全盘把握、整体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从宏观上把控全局来更好地确保教学创新的实现。其中对于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应列出明确的操作步骤,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要有所预测和准备,确保考虑周全、万无一失。
  在新的大数据时代,教师更要树立好“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课堂过程中,教师已有的知识或许并不足够,在此期间可以参加相关课程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如:1.相应的网络科技技术在基于大数据的翻译教学中必不可少,尤其是要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而这对于已在教学岗位多年的老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必须花时间去主动提升这方面的技能;2.在翻译教学内部又分为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批评和赏析,老师也不是“圣人”,能面面俱到,必然在某些领域有所擅长和倾向性,老师的知识结构倾向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生,这对学生长远的学习是不利的。而作为老师,既然为人师,虽不能门门精通,但也要做到在每个方面都具备基本的了解并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在翻译理论方面,教师要多关注最新的翻譯研究成果。在翻译实践方面,在认识到大数据网络的重要性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懂得如何较好地、有效地利用大数据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应对学生的背景、学习和翻译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下来可用大数据网络来对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对其有不同的教学期待。课上,教师不只需要运用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输入信息,更要时不时与学生交流互动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地构建知识体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有意识地承担起设计者、协调者的角色来引导学生不断提升选择、运用、评断信息的能力以便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大数据局网络也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更应成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的途径。最后,学生应该真正成为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者,而不仅仅是外界环境刺激的接受者,要学会独立自主进行翻译、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实际翻译问题。
  (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古典作家作品译文居多,现当代作家作品译文偏少;2)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超过60%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注人式、满堂灌的四段论教学方法或视翻译课为翻译技巧讲解课;3)现代教学手段很少会在翻译课上用到。
  注重产出的教学法,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因其易于操作和质化衡量,仍是翻译课堂中使用普遍教学方法之一。通常这种方法指导下的翻译课堂是:教师先分发一些材料,然后让学生在课上借助双语词典进行翻译。当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翻译完后,教师会给出参考译文并指出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错误来避免学生再犯。教师还会应用的另一种方法就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两个译本。毋庸置疑,注重产出的教学方法有不少好处,其一就是能帮助学生从广义上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对一个特定文本的不同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能从宏观上对现有翻译方法的好与不好有一个总观,这有利于学生在翻译中找到实用的翻译准则。同样地,注重产出的翻译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缺陷。从理论上来说,对于“翻译”有以下三个解读:1.译本;2.翻译过程;3.全面的和抽象的翻译定律。虽然对于读者来说真正可以理解的才是最后的产物,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帮助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经历的思考过程,比如,在翻译中译者具体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并且如果不把翻译看作一个过程,那我们对翻译的理解必定是有所缺失的。因此,仅仅将翻译的产出结果考虑在内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其在实践方面的缺陷也很易被察觉:
  1.在教师修正和指出学生译本中的错误时,更多关注于学生的错误,这样会打击学生翻译的热情;
  2.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培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3.正因为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更易于依赖于教师;
  4.缺乏指导,学生很难记住讲解的主题内容而很容易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考核方法问题
  考核与教学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翻译测试也是检验翻译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翻译能力的方式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但不幸的是,很少有相关翻译测试的研究。根据调查,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仍然为超过50%的老师所沿用。这不可避免地使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由此,我们有以下建议:1)应尽量少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若切实需要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应尽量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题目,加大考查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和表达的题目的比例;2)综合考评不应只以最后的期末考试为准,而应将课程期末考试与学期论文和平时读书报告相结合,这样既能达到良好的考核目的,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循序渐进的好习惯。作为翻译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我们希望对于翻译教学这个领域,我国有关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和学术界能给予更多的关注,以满足市场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为前提,加强翻译教学和改革,来提升新一代大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 丛滋杭. 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J]. 中国科技翻译,2007(1):35-39.
  [2] 段自力.基于网络“译审模式”的交互式翻译教学实验研究[J].中国翻译,2009.(3):44-49.
  [3] 封一函.教室网络中的交互式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 2001(2):37-40.
  [4] 顾建敏.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85-187.
  [5] 贺莺.网络论坛与笔译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翻译,2007(6):29-33.
  [6]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7] 刘悦明,熊宜春,陈勇.创建网络翻译课堂,推进翻译教學改革[J].外语界,2011(1):80-87.
其他文献
【摘要】:博物馆陈列展示各类藏品并不仅仅是供人们欣赏,其深层次的内涵在于让人们感受到当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设计内涵也不断演进。从旧文化符号到信息、娱乐和审美等新文化符号的转变,从“以物为本”理念到“以人为本”理念的转变,从简单的藏品展示到价值观念的主题展示。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演变  博物馆的存在就在于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人类的历史,具体体
期刊
【摘要】:人事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项工作原则性较强,对它认知与管理的研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可以调节好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人事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可以充分展现员工才华,发掘其创造性,所以将其融入到企业人事管理中,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将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人事管理;思想政治;互动;分析  一、人事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性  1.安排
期刊
【摘要】:荣格沿用的原型概念在西方古就有之,荣格对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原型、奥古斯丁的神学原型概念进行改造,将原始意象、原始模型等始源性的原型内容从哲学理性世界剥离出来,试图从感性角度去探索精神的本体和原型,为建立“有灵魂的”心理学找到依据,为人的非理性找到位置,建立一种以人的自主精神原则为基础的心理学。  【关键词】:原型;感性;理性  原型一词并非荣格独创,而是沿用。从历时态看,柏拉图哲学角度解
期刊
【摘要】: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提出过异化的概念,如今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异化现象,这种异化在手机方面就表现为手机异化。当今时代手机的风靡使得手机异化广泛存在于大学生当中,这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本文首先阐明大学生手机异化的现状,然后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异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的概念,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阐明劳动中的异化现
期刊
【摘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的生产理论分三个维度,即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精神生产。在对这三方面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将其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作比较,揭示出马克思生产理论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精神生产;需求层次理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而在《形态》“费尔巴哈”章
期刊
【摘要】:康德关于想象力概念,历经从前批判到批判时期概念的逻辑演变而形成的多变的概念。康德发现在审美判断中,想象力都展现出其自由的本质,也正是这种本质,使其保持与知性、理性的协和运动,遵循理性自觉进行审美创造的关键。  【关键词】:想象力;审美;知性;理性  康德想象力所指历经前后期变化。在前批评时期,康德将其看成是一种经验性的,在批判时期,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标志着康德先验哲学的建立,想象力也
期刊
【摘要】:“psychoanalysis”是由著名意大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心理学理论体系。舞蹈治疗是以心理治疗为依据,通过人体动作来帮助个人建立整体意识和正常行为的操作功能。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舞蹈治疗原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层面到身体意识来阐释弗洛伊德对舞蹈治疗原理的影响和贡献。  【关键词】:精神分析理论;内心;动作;舞蹈治疗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又
期刊
【摘要】:学生学好汉语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切实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点是汉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汉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积极牲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传授汉语文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智慧和个性的教学目标,最终提高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讨论机制;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高效地开展课堂教
期刊
【摘要】:尽管中美高校在管理体制、教育传统等诸多领域存在着差异,但不能否认,美国高校的德育工作是有着很好的成绩,通过对美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分析,能使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有益的借鉴,弥补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不足。  一、美国高校德育的现实架构  (一)德育目标  纵观美国高校,虽然其德育并不做十分明确、显性的宣传,但是美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员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具有现代化的科学人
期刊
一、梁启超与《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他不但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而且在学术方面也有非常大的成就,被誉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1921 年,梁启超先生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之后整理成书,便是《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之后他又对原有的著述加以修补,使之更加完整完善。  我国的史学发展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