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对小学生心理建设的影响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a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班级文化墙建设属于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硬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对于小学生心理建设的影响,旨在呼吁班主任注重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班级文化墙;小学生;心理健康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总和。良好的班级文化能让一个班的学生感到心情愉悦、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级文化墙是班级文化的最直接展示,是一种“硬文化”,所以,班级文化墙的活动设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十项,其中包括: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三方面。那么,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如何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适应能力
  一年级新生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学习适应性问题。他们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新环境的陌生感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这时,班级文化墙设计则开始发挥它的第一个作用。
  在新生入学前,班主任事先对班级文化墙进行一部分的设计,比如在黑板报上写下字迹工整的“欢迎加入一年1班大家庭”等字样,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班主任的热情和关心,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在新生入学后,则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班级文化墙剩下的那部分。比如设计“校园一角”版块,贴上新校园有代表性的一角和班级的每个角落,让新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作用;设计“这就是我”版块,贴上学生的照片、姓名、兴趣爱好等简介,加快新生的互相认识和了解。
  在新生与教师一起设计和完善班级文化墙的同时,学校是我家、班级是我家的意识会慢慢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从而消除他们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对新班级的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使学生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同样,教师的正向评价和期望也能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这正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让广大教师树立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相符合。
  但是,在现行教育制度的背景下,教师很难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这样的科学理念很难起作用。由于班级活动少、活动范围窄,教师看到的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那一面,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很片面。
  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便是这样一种取之于学生身边,又便于在学校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潜能分配不同的工作,这样有助于发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些学习成绩有待提升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有些平时上课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认真的态度并发挥自身特长。这些都有利于改變教师对这些学生的看法,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学生,给予他们肯定和赞美、信任和期待。这些学生则从教师的肯定和赞美、信任和期待当中获得能量和支持,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慢慢改善原有的行为。
  三、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基础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情感活动伴随在活动的始终,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在班集体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的交流沟通与人际关系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建设事项。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设计的班级文化墙,是师生沟通、生生交流的渠道之一。班级文化墙具有公开分享的特点,促使班集体的所有成员开诚布公、畅所欲言,这样可以形成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班级凝聚力和融洽、温馨的人际氛围。
  在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学生社会交往的机会,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之间相互切磋、鼓励,促使学生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可忽视班级文化墙活动设计这一内容,要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电力系统迅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网规模日趋庞大,电网结构和电网的运行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然而,相对于社会用电需求的激增以及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快速发展,配电网建设的速度明显滞后,其中无功设备配置不合理、投运率不高等现象所造成的电压质量偏低,网络损耗偏高的问题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围绕配电网的建设,无功设备补偿点的选择和无功设备容量的配置这些课题愈加受到重视。寻找合适的无功补偿位置,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笔者就如何创建高效的阅读课堂进行了相关探索,并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图文结合,提高理解课文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以读代讲,在读中落实教学目标;课外拓展阅读,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和蜡状芽胞杆菌(B.cereus,简称Bc)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好气芽胞杆菌,两者的表型和基因型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同属于蜡状芽胞杆菌群。
摘要: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数学课程目标得到落实,就必须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领会和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有效策略: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三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同时也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学生的阅读教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文章从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入手,针对当前教学之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更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以课本为载体不断提升学生
细菌染色体DNA复制起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复制起始蛋白DnaA顺序结合到复制原点oriC中特定的识别位点(DnaA Box和AT-rich region),继而形成开放性的复制起始复合物(
摘要:常言道:“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但小学生常常害怕写作文,更怕修改作文,因此,教师应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从“改好四素句、写作起步”开始,通过“示范修改,学改习作;自读习作,自我修正;互改习作,共同提高;展示习作,分享成功”等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期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打破他们怕改作文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自改习作;写作教学 
为探索土壤低浓度多环芳烃污染的生态毒性及其对土壤生物的致毒机理,本论文初步研究了菲、芘、荧蒽和苯并[a]芘等四种多环芳烃人工土壤污染在0.1mg·kg-1~10.0mg·kg-1浓度水平
细胞毒性颗粒(granule)介导的靶细胞杀伤是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和天然杀伤细胞(NK)杀伤受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主要途径。在这个通路中,CTL和NK细胞主要通过胞吐作用向靶细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大力提倡建筑节能,人们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应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