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ping3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具体条件而变,名义和实际粘性、传导渠道、异质主体和地理区位等因素都将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传导机制的非对称导致了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具体表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激进的货币政策效应弱于温和的货币政策,预期到的货币政策效应弱于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因此,逆风向的货币政策并不一定能够平抑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力度越大,其真实效应也不一定越大。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是贷款大于存款,“存贷款差额”的概念甚至曾在1979-1983年信贷管理制度中作为控制银行机构贷款指标而被货币管理当局明确提出。然而随着上一轮宏观调控和经济“软着陆”的成功实现,贷差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存款不断增加并超过贷款,且其差额不断扩大。传统的存贷差指标作为分析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工具似乎不灵了。我们认为存差是一种经济现象,并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因此,对于存差的认识,我们应该更新观念,改进分析方法,更好地把握其本质和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为有效缓解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无论从资金供给总量、制度机制创新、体系再造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如何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通过金融发展环境与内生效率的变革来有效满足新农村建设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基于这一现实课题,人民银行济宁中支对全市五个处于不同发展层面的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通过对其运作机理的剖析及经验的归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
推动银行卡产业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对于减少现金流通数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消费、扩大税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反洗钱工作和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用卡频率、持卡消费比例、商户普及率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还存在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缺乏产业扶持政策、受理市场不规范等问题。要实现我国银行卡在产品功能、运行标准与国际接轨还需要通过多方共同努力。
如何优化金融资源,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基层央行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考察仙桃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了解其融资需求,认为必须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投融资体系,塑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体系,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在中央批准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背景下:湛江、台湾农业合作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本文在对湛台农业合作的理论基础、发展概况、比较优势、存在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湛台农业合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位处经济较发达沿江地区的芜湖市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蚌埠市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做一比较研究。结论:资金投入总量和投放结构、项目支持力度以及招商引资力度是造成两市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和发展战略以及外部环境建设是造成两市金融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
新疆阿勒泰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总量偏少,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招商引资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十五”期间招商引资情况的调查,分析招商引资对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利弊,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是我国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步骤。但在当前条件下要使利率调控政策尽快收到预期效果,切实解决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需在总结借鉴我国利率调控实践经验,科学合理评估利率调控措施作用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利率调整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配套措施,切实提高利率调控的有效性。
贷款担保业务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如缺少担保主体,贷款的担保质量差,风险处置难,市场中介机构和职能部门的不规范运作等,是造成商业银行“惧贷”、企业“难贷”以及信贷市场难以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必须从制度体系、管理方式、市场约束等各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极为活跃和重要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