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其效果的对称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因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实义。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利息率以及信贷供给对我国产出的影响是否存在非对称效应,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原因何在,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首先介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论述了1993-2009年间货币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及其效应。然后利用1993-2009年的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定性分析以及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利息率以及信贷供给对我国产出的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我国的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而且在短期内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但这种影响相对持续期较短;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短期影响较小,但这种影响随时间推进累积得越来越大。另外实证分析还表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要大于信贷波动造成的影响。随后本文分析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