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奇虾揭示进化历程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最近在摩洛哥东南部发现了一种奇虾化石。这种奇虾生活在大约4.8亿年前,体长至少2.2米,是迄今已知存在过的最大节肢动物之一。现代节肢动物足的基本模式是有两条分枝,其中每条的长度都适应于那只足的特殊功能,例如移动、感知周围情况、呼吸或交配等。但也存在只有一条分枝的情况。双分枝足是怎样演化来的呢?这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相信,早已灭绝的节肢动物——奇虾是破解这个奥秘的关键。已知最早的奇虾生活在4.8亿年前,所有奇虾的样子都很怪异:头上有一对负责抓取的附肢,圆形的嘴巴被齿板环绕;长长的分节身体上有活瓣,用来游弋。直到最近,科学家都相信奇虾的每个体节只有一套活瓣,奇虾可能完全失去了用于行走的足。
  但新发现的奇虾却表明,奇虾每个体节上其实有两套活瓣,其中上面一套相当于现代节肢动物的上足枝,下面一套则相当于现代节肢动物的行走足。对以往发现的奇虾化石进行的重新检查表明,这两套活瓣在其他种类的奇虾体节上也都存在,只不过在以往研究中被忽视了。这些发现证明,奇虾代表着上、下活瓣合并成现代节肢动物双分枝足这一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此外,尽管其他几乎所有的奇虾都用头上的附肢抓捕猎物,但新发现的奇虾的头上附肢却是一种滤食器官。也就是说,它们可能从海洋中滤食浮游生物。
其他文献
人类粪便中居然暗藏黄金?真是颠覆三观啊!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令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排泄物中竟然蕴藏着价值数亿美元的贵重金属,其中包含不少黄金、银、铂和铜等有价值的金属物质。  据悉,全美每年需要处理近700万吨的人类排泄物,其中有一半经处理后被当作农场或森林的肥料,另一半则被焚烧或送往垃圾场填埋。研究团队希望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剔除肥料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有害金属流入土壤;另一方面又可以提炼出
This work aims to quantify sulfate ion concentrations in the system Na_2SO_4-H_2O using Raman micro-spectroscopy.Raman spectra of sodium sulfate solutions with
20世纪90年代,德国斯卓宁根地区一个古湖地层(年代在30万年前)掘出完好保存的木制狩猎工具和一些鸟蛋壳。经过比较,科学家发现这些古蛋壳与今天欧洲鹤、鸭和大天鹅的蛋壳相似。今天这些鸟种都生活在亚北极温度带(例如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和西伯利亚),地域特点是植被低矮,气温比欧洲中部的德国低几摄氏度。这些古蛋壳提示了一种可能性:从3月到5月底,鸟蛋可能在古人饮食中起了重要作用。这或许也是古猎人和采集者在湖
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的提出对语言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持,对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是两种极为重要的理论.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必须同时注重输入和输出的质与量,
2014年1月,埃及阿比多斯古城一座此前未知的王室墓地出土了4位神秘法老(国王)的骨骸。其中唯一被确定身份的法老是塞内克巴依。科学家最近在对他的骨骸进行检测后发现,他有鸭嘴斧造成的18处严重骨伤。科学家说,塞内克巴依当初遇袭时很可能正骑在马背上,右脚踝遭到的重重一击,脚差点被砍断,并且引起大出血。他膝盖和手上的伤痕,也表明袭击者出手很重。后背下方的伤,看来是坐着时遭袭所致。到了他头部遭重击三下之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和妥善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得到启发从未知到己知,使其思维更开阔,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