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游戏在体育课堂上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uan119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方式多样,趣味性强。它包含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动作,可以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也能通过视觉、听觉、语言促进人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游戏应成为体育课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方式。进行游戏教学时,坚持以下几条原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针对性
  游戏的目的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到教学效果。某一项技术动作掌握难度较大时,可以经常采取一种或两种游戏。这样做不仅是因为知识技能必须复习才能得到巩固提高,而且只有当学生对游戏了解深刻,活动技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科学性
  游戏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及要求,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法进行。游戏时要注意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加大运动负荷时,可根据场地、器材的情况,多分成几个队、组进行,做到区别对待。
  (三)合理性
  每个游戏要保证全体学生有同等的机会和条件,分队分组人数要相等,如各组人数不等要适当调整,或让人数少的队(组)的学生重复做。对于集体项目的游戏,应给予一定的短暂时间,让学生研究组织分工和战术运用,以利于他们在游戏时更好地发挥技术。游戏结束后,除宣布胜负外,还要恰如其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讲评。
  (四)纪律性
  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组织纪律性要贯穿游戏始终,分队、分组后教师应要求队伍排列整齐,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
  体育课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任务,游戏在课的不同部分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
  (一)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准备部分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积极性,使学生机体从相对静止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这部分的游戏编排,多以活动性游戏为主,竞赛性游戏相对较多,但因此时身体还未活动开,活动时间应相对较长动作不宜过猛,由于这部分的游戏活动性强,内容和形式受限制较小,学生游戏中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易导致队伍混乱。因此,老师应特别强调游戏规则和组织纪律,以保证游戏的连续性,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开来。
  (二)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这部分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已学过的主要教材,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
  1.只有反复练习体育动作才能正确地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会过于单调、枯燥。此时,如用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方法,则可调节学生情绪,提高练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跳跃练习中,“单腿跳接力”、“纵跳摸高比赛”等都可作为发展弹跳力的辅助性练习。
  一堂基本内容是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按球的篮球课,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之后,可及时改变练习方法,采用“三人传两球”、“多人循环传球比赛”等练习方法,效果较好。若整个基本部分都只是机械地传、接球就必然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影响其学习兴趣。
  技巧课中“前滚翻比快”,接力教学中的“十字迎面接力”等,在好胜心理作用下,在轮到练习前,学生已集中了注意力,暗示自己一定要“发挥好”,“跑快些”,并做好了充分的练习准备,从而既增大了练习密度,又提高了练习质量。
  2.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游戏的内容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要相对大些,运动负荷要多些。在动作熟练掌握之后,某些游戏也可以用于以后准备部分之中,作为准备部分的游戏内容,如“双手胸前传、接球”“前滚翻比快”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动作要求较高,难度、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游戏中的动作要求不是很规范,一般只是安排在动作已基本掌握的前提下,而跳高、跳远、投掷,以及单、双杠内容,技术性强,动作质量要求高,一般不采用游戏法练习,特别是比赛形式的游戏,是“看哪组跳得快”进行练习,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还可能出现危险,给教学带来障碍。
  3.在基本部分,游戏还可以作为练习间歇中的调节手段,起到积极休息和恢复的作用。
  在大运动负荷的课中,如耐力训练课,练习周期长,运动负荷大,课的时间有限,练习间歇时间一般难以满足身体机能恢复的要求,这时如在间歇时加一些趣味性强、运动负荷小的游戏,如:“听段歌曲说出曲名”“每人讲一个笑话”“学各种动物叫”等,就可把学生注意力从练习的疲劳中引出来,在愉快的笑声中达到休息和恢复体力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因间歇之后还有练习任务,可能是更大强度的练习,而过短或过长的休息都会导致有机体的机能下降,影响练习效果,所以进行游戏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三)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这部分的教学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从紧张的练习中解脱出来,使紧张的肌肉、关节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还可以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课的学习。
  这部分的游戏多以动作缓和、运动負荷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运动竞赛性游戏较少,相对练习间歇的放松时间要多些,恢复要彻底些。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的比例较大,若融进音乐、舞蹈,再结合一些运动负荷小的活动,则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在整堂课中,老师可以参与学生的游戏活动,进行临场指导,从而一改那种呆板的教与学形式,融洽双边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认真、愉快地练习。
其他文献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共识。学生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多数学生主动热情,课堂发言落落大方、充满自信,学习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富有活力的局面。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
摘 要: 作为中小学生的体育启蒙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对体育活动由不趣到感趣、由感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通过学校各项体育活动,及时发现体育苗子,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早期培养,达到快出人才和多出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兴趣培养 五个方面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
摘 要: 打造中学高效体育课堂,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和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引导下,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意志与情感”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摸索出一条既符合本校实际又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效体育课堂 教学方式 教学环境    体育高效课堂要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