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兼得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表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b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阅读教学可以实现且必须实现的目标,“读”与“听”是为了“写”好、“说”好这两个目的的手段,表达好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要有目的地读,在读中学习他人表达自己的方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善于表达 学生疑问 口头表述 写作水平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性质牢记并作为最高的教学目标努力实现,从而让学生不仅要受到课程人文内涵的影响,即所谓的“得意”,还要关注文章的形式,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语言的表达,即所谓的“得言”。文章是表达的基础和内容,表达是文章的形式和体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善于实践;为学生的习作“开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做到愿写、会写、乐写;写出真情,写出童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学生做到想表达、会表达、勤表达、最终善表达,就能写出好文章。
  一、通过阅读积累实现善于表达
  叶圣陶说:“……如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可见习作处处与阅读紧密相连。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自如的写作运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的知识贫乏,词汇缺少就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并要求学生勤做笔记,积累语言。
  二、倾听学生疑问,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面对教材,学生心里想知道什么,教师不要根据主观臆想,强加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当然学生提出的疑问,有的难度较大,有的却太浅显,有的切中文章要害,把握文章本质,有的离题万里。这时教师要善于把问题进行归类,抓住主要问题。浅显的学生相互解决,难度大的鼓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作更深入的探讨。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的是那些能够体现课文中心的、作者感情的、写作特色的问题。
  三、教学生发现作者是“怎么写”的
  在教学中,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围绕教参提供的“教学目标”、“课文分析”,联系历年来的试卷模式、考点,有侧重点地备课,有选择性地上课,大海捞针地做作业。这造成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语文的现象,认为语文就是背书、写字。只要认真背书,不写错别字,就肯定能得高分。于永正老师说:当前语文教改中的问题是“工具性模糊了,人文性玄乎了”、“当前的语文课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于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方法、留下兴趣”。
  四、发挥独特体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生动性
  语文教学应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学的美妙,领悟智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产生自我呼应与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或被文中描绘的情景吸引而沉醉其中,或对文中阐述的“理”有所领悟是阅读教学的归宿。学生对文本能有所感、有所悟必须建立在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上,没有语言文字为依托的“感”和“悟”必然是空洞而苍白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独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简直是最愚蠢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和突破阅读教学的中心——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个性,提高口头表达的生动性。
  五、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任重而道远,必须持之以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下面我就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谈谈看法:
  (一)让学生克服说话训练的思想、心理障碍。
  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常见的毛病是怯场、跑题等。要克服这些毛病,首先要让他们具有当众说话的勇气;其次,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训练说话的自觉性,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启发他们从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口才素质培养的迫切性,做到不跑题、不怯场。
  (二)运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
  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在训练过程中,首先从朗读训练抓起,通过听朗读录音带、范读、领读、个人读、分组读、接力读等形式,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求学生坐正挺胸或站立挺胸,句读要分明、不许读错字、不许丢字加字、不许读错后自我纠正;其次,进行说话训练。采用一分钟演讲、口头作文、故事会、成语接龙、诗歌朗诵等形式训练,要求学生说话大方自然、声音洪亮、语音清晰、用词恰当、句子完整、条理清楚;再次,进行背诵训练。要求学生背诵要一字不漏,一字不改,不管进行哪种训练,都强调要有抑扬顿挫,语速适中,要有气势、有力度。
  (三)积极鼓励,因势利导。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学生不愿说话或不敢说话,教师抓住学生的这种弱势,循循善诱,调动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敢说、想说、爱说、会说。在教学中,首先,营造促进学生想说的课堂气氛,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现实生活,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其次,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对学生采用的是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想说的欲望,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文章是表达的基础和内容,表达是文章的形式和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善于实践;为学生的习作“开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做到愿写、会写、乐写;写出真情,写出童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学生做到想表达、会表达、勤表达,最终善表达,就能写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
  [2]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本文分别从创设情境、朗读、说话、质疑、想象、练笔等六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感、表达、思维、创造、写作等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认识世界,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有了
摘 要: 数学学习中,数学阅读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具有独特优势,对学生语言表达有规范作用,能加深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老师的事,其实,阅读对数学学习同样重要。  关键词: 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 智慧课堂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文字题或应用题教学中,由教师读题时学生大都能理解题意;可是一让学生独立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强化实效性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亲历“对话”过程,从语言到内容到思想,再由思想到内容到言语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导出精彩,导出个性?教师应让学生亲历对话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会因互动而更加和谐。  一、创设情境,引领互动  新课切入可借助课件、插图、实物、音像等手段,让学生带着问题、
目的:调查重性抑郁患者共病焦虑障碍的比例,探讨共病对重性抑郁患者的症状、病程和预后的影响及共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和诊治抑郁与焦虑共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
背景与目的:心肌肥大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最重要的病理基础之一。近年来,神经体液因素尤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失调所造成的心肌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黄斑区厚度,并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相关性研究;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早期诊断,以及控制血糖危险因素、及时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摘 要: 学生在高中阶段开始接触各种文体,阅读水平进入飞速发展时期。运用科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尤其是拓展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拓展阅读指学生运用多元化阅读途径,从课本出发阅读更多文章,深入挖掘文章思想内涵,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汲取文章中蕴含的知识和思想的阅读方式。在时间有限的语文课堂中,如何满足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作者通过实例对高中语文阅读拓展教学进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