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魔术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6406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2012年第1期“编辑视点”栏目,以《我们的“雕虫小技”》为题介绍了相机的数码滤镜拍摄功能。其实,当今的数码相机拥有最多的数码滤镜形式不过10种,可选余地相对有限;一些专业的数码滤镜软件,则能为摄影人带来魔幻般的数码滤镜效果体验。
  “数码滤镜”这一概念最早可能源自Photoshop软件,我们在各种新老版本的Photoshop中都能找到多种数码滤镜形式。另外,很多第三方开发的数码滤镜软件都可以安装成为Photoshop的插件来使用,《中国摄影》2011年第9期曾经介绍过“线之绘”滤镜作为Photoshop滤镜插件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Tiffen(天芬)是美国一家老牌的专业光学滤镜厂商,该公司开发的Tiffen Dfx v3 Photo可谓一个巨大的数码滤镜库。它通过数码的手段,模拟了各种各样的滤镜和镜头特效以及柯达、富士、宝丽来等113种胶片等传统成像介质的模拟效果,各种数码滤镜总共有2000余种。
  具体来说,Tiffen Dfx v3分7大类别:Film Lab(胶片显影室)、HFX Diffusion(HFX漫射)、HFX Grads/Tints(HFX/着色)、Image(影像)、Lens(镜头)、Light(光照)、Special Effacts(特殊效果)。每一大类别中,又分出许多不同的滤镜种类。各种滤镜可以叠加使用,从而营造出千差万别的效果。
  Tiffen Dfx v3可以单独安装使用,也可以作为Photoshop的插件使用,本文以Photoshop插件为例加以介绍。正版的Tiffen Dfx v3软件在安装时有英语、日语等语种选择,目前还没有中文。不懂外文的人使用这个软件时,只要记住几个最基本的操作即可,滤镜名称不懂并无大碍,通过尝试即可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胶片味儿
  胶片、波拉片等传统影像消耗品的规模化生产早晚都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无论对于那些从传统影像时代走过来的摄影师还是有着胶片情结的年轻摄影人来说,这都是令人沮丧的事情。
  数码滤镜软件开发厂商当然不会忘记那些正在使用数码相机、同时又渴望“胶片味儿”的摄影者。Photoshop的滤镜库里面早就有“胶片颗粒”滤镜,而Tiffen Dfx v3的开发者甚至分析了各大品牌各种型号的胶片以及波拉片颗粒度和色彩倾向等特性,并将这些特性固化,开发出若干种“数码胶片”。在Tiffen Dfx v3的Film Lab(胶片显影室)里面,光是Film Stocks(胶片库) 就多达113种,几乎涵盖了柯达、富士、阿克发、伊尔福等著名品牌的所有胶片种类,甚至包含某种胶片使用在LOMO等特殊类型的相机上所得到的效果,或者是宝丽来一次成像相机所拍摄出的独特效果。
  除了Film Stocks外,Tiffen Dfx v3的Film Lab里还有林林总总的“胶片滤镜”:Bleach Bypass(跳跃漂白)、Gross Processing(交叉处理)、Faux Film(模拟胶片)、Flashing(闪光)、Grain(颗粒)、Overexpose(曝光过度)、Three Strip(3色彩抽取)、Two Strip(2色彩抽取)。这些滤镜形式既能单独使用,又可以叠加使用。至于哪种效果“最佳”,还需要使用者根据具体的画面来尝试选择。
  魔幻光影
  相对于其他6大类数码滤镜来说, Light(光照)也许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顾名思义,Light专门突出了“光”对画面的特殊影响效果。
  Light 的Gobo和Light里面都有花样繁多的日月星辰以及字母、字符等光影图案,甚至还有各种类型的窗户光图案,特别是各种窗户光图案可以将窗户光、百叶窗等透射光线模仿得惟妙惟肖、难分真假。在具体操作这些模拟图案时,还能拖动多个节点,改变图案的形状以及位置等,以便使选中的图案与所拍摄的画面做到天衣无缝结合。对于影楼等商业用途来说,不必再通过打造实景来营造现场氛围了,只需来到Tiffen Dfx v3中选择即可。
  例如本页里面的这个画面,从光影效果来说,原图相对有些平淡,此时我们就可以在Tiffen Dfx v3的Light里面选择合适的光影图案并反复尝试。为了明暗效果更加逼真,在进入Tiffen Dfx v3操作之前,可以在Photoshop中先将画面稍微压暗一些。进入Tiffen Dfx v3后,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图案并不适合这个画面,但是从中可以找到百叶窗效果的Light Venetion Blind,也可以选用其他透光图案的Light Stars on Stars和Lotsadots-746等数码滤镜效果。
  千变万化
  除了我们前面中介绍的Film Lab和Light之外,Tiffen Dfx v3数码滤镜的另外几大类别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HFX Diffusion是各种各样的光线“漫射”效果。选用不同的“漫射”数码滤镜,会得到千差万别的光影“漫射”画面。这其中,摄影人最感兴趣的可能是Smoque—10种Smoque可以制造出10种深浅不同的柔焦效果。
  HFX Grads/Tints是为影像“着色”的数码滤镜。使用HFX Grads/Tints可以为影像增添蓝、绿、棕等不同色彩倾向的色调。
  Image英文单词的字面意思是影像,利用Image滤镜可以获得“严肃”而专业的影像效果。
  Lens模拟了暗角、脱焦、移轴等各种各样的摄影镜头本身产生的效果。
  Special Effacts是特殊效果滤镜。通过Special Effacts能获得铅笔画、夜视、雾气、白天变黑夜等若干种千奇百怪的特殊效果,年轻摄影人可能更加喜欢这些数码滤镜形式。
  我们在此所能介绍到的Tiffen Dfx v3数码滤镜种类非常有限,更多还要靠使用者自己来摸索使用。大家使用这个软件后,总会能找到自己的Favorites(最爱),并将其存储起来,以备时常享用。
其他文献
提到中国的摄影家,陈长芬是个不能绕过的名字。  陈长芬早在1965年就航拍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1985年,陈长芬就拍摄完成了那幅著名的《日月》,不但在摄影界引起反响,整个艺术界也有所关注;1987年陈长芬的作品被美国摄影史学家罗森布拉姆收入其编撰的《世界摄影史》,被评述为“陈长芬对摄影美学潜力的领会,在他航拍的《大地》《日月》等作品中,把现代美学观念和古老的哲学思想融合起来”,1989年,美国
期刊
2011年末,寇德卡的著名摄影集《吉普赛人》(Gypsies)新版问世,不知他心情如何。1975年,这本书在巴黎出第一版时,寇大叔心里很是不爽:“以前,这些照片只有我自己、朋友和选择过的人才能看到,现在你只要有钱,就随便看了。拿着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和一个妓女在一起。”  当时的寇大叔还没有名动江湖,一个人当“巴漂”(漂在北京叫“北漂”,漂在巴黎当可称“巴漂”),那些吉普赛人的照片于他情若女友,与自
期刊
H:  如果皑皑白雪在此时阻挡了你拉开门环,使你不能继续探索的习惯,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是:“你没有必要离开屋子。待在桌边听着就行。甚至听也不必听,等着就行;甚至等也不必等,只要保持沉默和孤独就行。大千世界会主动走来,由你揭去面具。它是非这样不可的。它会在你面前狂喜地扭摆。”  卡夫卡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他在城堡里探索,他在城堡里揭去世界的面具,一个,接一个。当面具掉落一地的时候,我猜想,他大概、至少
期刊
商业摄影在当今已经变成一个非常细分的行业了,静物摄影就是其中的一种,并且市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这个细分的行业并不为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所知,也不像时尚摄影师那样本身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他们更像一些点对点的终端服务,只受专业客户的宠爱,长期的合作让他们本身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 —编者  中:你只拍静物?  杨:我们影棚基本上只拍摄静物类摄影,并非像其他很多棚那样提供综合服务,属于术业有专攻的那种。这样
期刊
1904年冬,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收到一份俄国皇家地理学会寄来的礼物:一个雪茄烟盒大小的铁盒,里面装着50幅拍摄西藏的底片。底片的摄影师是后来成为俄国著名东方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的G.T·崔比科夫(1873—1930)。崔比科夫1895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1899年11月,受俄国皇家地理学会派遣赴西藏考察,他扮成一名到西藏朝圣的布里亚特蒙古族香客,带着一名仆人于1900年8月到达西藏,其
期刊
“2011年初,年迈的母亲突然病危入院。那年春节在呼救声与迎新鞭炮声中焦虑地度过。母亲脆弱的生命仅靠输液维持着。夜深人静,昏迷着的她偶尔喃喃自语:‘要回去了,要回去了……’那时我只能用温暖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住母亲长满老茧冰冷的手,让她感到亲情、温暖和力量。  二月立春的那天,天空突然晴朗了。久违的阳光照进了寂静的病房,母亲突然睁开双眼苏醒过来。家人们多日焦虑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疲惫地回到家里,
期刊
这是一组关于幻想和想象的自拍系列,影像帮我讲述儿童时代的“幻想故事”。我儿童时代沉迷于“格林童话”,于是我的幻想故事大多来源于超现实又叠趣横生的童话世界。这样的美妙幻想直到现在还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化身故事中的女主角,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童话故事中……我将儿童时代的幻想讲述给我的朋友,可是对于一个摄影师,语言不是最好的表述方式。我一直在考虑用影像去阐述我的幻想世界。  美国的留学生活,让我精神上完
期刊
很长时间以来,去西藏画画、写作、拍照,一直是热门。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最重要的是,西藏的魅力确实难以抵挡。  人们去西藏,多为旅游式的轻浅张望,真正在那生活几年恐怕是件难事。如果一位摄影者,仅是猎奇般的“采风”,或许得不到你想要的好照片。  王守明,是一位非职业摄影师,因工作原因,幸运地在西藏生活了六年的北京中年汉子。这六年时光不仅让他感受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也让热爱摄影的他,获得了几万张记录这美
期刊
不知是不是因为数码真的太快餐,接触多了会审美疲劳,反正最近大家又翻出了尘封的胶卷相机,或将数码相机调到胶片模式上,开始温习起胶片来。  我们都是墙头草  说起来有意思,虽然我是从胶片开始学摄影的,而且大学就一直主拍反转片,但由于拍摄题材相对固定,所以平时使用的胶卷只有四五种,那么关于胶卷的论战也离我遥远,平时少有关心(当时最大的群体是柯达党和富士帮,偏门点的厚爱依尔福、爱克发之流,然后每门每派又有
期刊
单电蚕食单反地盘  2009年,奥林巴斯和松下最先推出了可换镜头而取消了反光镜的M.4/3系统相机,之后,索尼、三星、宾得和尼康纷纷加入单电大军,目前只有佳能按兵不动。短短两年多来,单电相机迅速成为所有数码相机中市场成长最快的机种,已经对中低端数码单反相机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2011年年末,日本著名的BCN网站(http://bcnranking.jp/news)公布了2011年可换镜头数码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