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提供灯光解决方案的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g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摄影在当今已经变成一个非常细分的行业了,静物摄影就是其中的一种,并且市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这个细分的行业并不为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所知,也不像时尚摄影师那样本身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他们更像一些点对点的终端服务,只受专业客户的宠爱,长期的合作让他们本身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 —编者
  中:你只拍静物?
  杨:我们影棚基本上只拍摄静物类摄影,并非像其他很多棚那样提供综合服务,属于术业有专攻的那种。这样的好处是,一可以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二也有利于摄影棚未来的发展,另外在影棚的设置上也可以做到更专业些。
  我们的静物类摄影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有创意,不是那么滴“艺术”,没办法,因为这些都是客户的订单,我们在拍摄中要兼顾一大堆东西,需要承载的很多很多,我们的图像基本都是散点透视的那种。在绝大多数拍摄时间里,客户就提供一个酒瓶、一个杯子,兄弟来吧!动手招呼吧!你怎么拍得好看?让客户眼前一亮?
  中:你怎么理解静物摄影?
  杨:我个人认为现在的静物摄影,在根本上就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灯光解决方案,其实我们的客户,来拍摄之前都有很具体的构思,我们很大程度上通过更优质的光效来完成客户的想法。有些时候,在后期甚至需要用光导纤维来画出一种光的氛围,不过绝大部分可以通过拍摄解决,我们修图的比例很小。静物摄影相对那种时尚人像拍摄,在后期上PS会少很多,基本拍的成分居多,静物不需要磨皮、瘦身那些。
  静物摄影师未来的角色就是灯光师。你看我们影棚,光是灯就将近20盏,我们不出租影棚和灯光设备,这些都是自用,就是为了保持高水准光效。
  我认为的好的静物摄影就是“财色双收”,“财”就是拍摄的钱给够了,而“色”则是客户与摄影师能共同创造出好东西来。有的杂志,美术指导的概念足够好,都是客户自己带着想法来,比如这款表的图片,客户建议将腕表拍成都市建筑的那种耸立的感觉,我就用广角来拍,这在静物摄影中是比较少见的。
  中:你怎么入行的?
  杨:我等于是从摄影爱好者入门,后来是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影视专业毕业的,1996年开始入行,当年也是建了影棚,最早是为中关村的企业提供拍摄服务,2002年不行了,后来深刻反思,在2004年又重新开始,现在这个影棚是2006年做的,一直到现在,等于是也摔过跟头的。
  十几年的深刻体会是,要想长久地做好摄影棚,客户是一个一个攒出来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是合乎逻辑的。我们从不做自我宣传,你在网上也看不到我们的作品和信息,真正的图片需求商不看这些,主要靠口碑,基本上是人家主动给我打电话。
  中:拍静物有劲吗?
  杨:静物拍摄不是大红大紫的工作,我也不可能像那些拍摄明星的摄影师们,自己成为明星。但是,静物这一行干好了,最大的好处是安全。你可以回想一下十年前的一些商业摄影师,今天安在啊?以前很时髦的,有可能今天就“被时髦”掉了,静物摄影相对安全持久。
  中:据我所知,杂志的版面拍摄相比一些4A广告公司的业务,利润并不是太高。
  杨:我们每年接单量大概在200个以上,节假日我们不工作的,平均下来每天一个吧,每周至少接待四位客户吧,主要是一些专业的图片需求商,以各种杂志居多。你看我电脑上的文件夹,这一页是客户,大概几十个,每个客户下面是不同拍摄日期的图片文件,又是若干,每月都有来找我。
  对于杂志的报酬,分怎么看,核心我认为还是个利润率的问题,我这个人,不喜欢一遍遍地跑到广告公司去开会,一遍遍试拍,摄影本就是个发不了财的行业,我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拍摄的前期,左修右改,而且广告公司的业务婆婆多,初期客户、美术指导……都是婆婆啊!
  目前我们每天保持1000-4000元的拍摄流水,一年下来,个人总结就是钱没少挣、片没少攒、活没少干,但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一家客户的营业额超过我们总流水的5%以上,所以安全度很高。有些行业,可以先强后大,有些行业强了也做不大。我们的原则是作坊制,就是个打零工的,自由职业的安全度很重要。
  中:以后想咋着啊?
  杨:商业摄影师也分两种,一种是艺术型的,摄影对他来说只是个载体而已,哪天玩不动了,或者失去兴趣了,就换了。我是另一种,技术型的,而技术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1840年发明了摄影术,1879年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人类的摄影才真正进入了灯光时代,到现在才100多年,这里面的学问就够我研究一辈子的了,人家解决了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学,没解决的问题,更需要我们研究。摄影师各有各的活法,我就是提供灯光解决方案的。
其他文献
南北极地一直是摄影人向往的圣地,她没有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而损失殆尽。  中国属于东方古国,对于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而易经则是中国人了解宇宙万物最早的哲学思想,虽然易经出现距今已有两三千年,那时人类还未曾知道南北极,甚至未曾弄清世界板块,但是圣人们已经展示了自己的超强智慧,将宇宙万物囊括为“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南极与北极则可以
期刊
一提起南极大多数朋友眼前的画面一定是南极企鹅、冰山、海豹,但我们很少会将人类自己放在整个南极的被观察角色,1911年12月14日,自挪威探险家阿蒙森首次在南极极点踏上人类崭新的脚印后,南极真正迎来了新的朋友——人类。南极位于地球最南端,由南极大陆和周围岛屿组成,占地球总面积的9.4%,比大洋洲、欧洲还要大。南极大陆不隶属于任何国家,是一块没有被分割的大陆,南极大陆更像是一个逗号,它被横贯南极山脉分
期刊
摄影包?三脚架?还是手拖车?这是笔者看到吉尼佛车架互换装置的第一感受。让摄影旅途更加轻松自如,一直是人们的强烈愿望,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即便在设备方面再三“精打细算”,甚至将镜头精简到“一头走天涯”, 摄影包也免不了沉重不堪——因为除了摄影器材外,还要携带三脚架以及其他各种必带物品。笔者虽然也用过不少名牌的摄影包与三脚架,但在拿到这款“先行者”后,就像小孩子看到变形金刚一样,还是充满了兴奋与好奇。 
期刊
摄影史写作中有没有“唬人派”?如果没有,泰瑞·贝内特先生(下面简称“贝先生”)的《中国摄影史 1842—1860》可算开山之作了。  贝先生是一个买进卖出老照片的英国生意人,前些年入手一些19世纪来华的西方人在中国拍的照片。为了出货,他给这些老照片的作者配了个简历(此乃行规,相当于卖商品带的商品简介),这些东西用于做简易图录是够的,但贝先生有史癖,给弄了个唬人的名字:《中国摄影史 1842—186
期刊
“五”是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数字,五行、五时、五方、五音、五色……“五”代表中心也代表完满。2011年“尼康杯”第五届全国公安民警摄影大展在北京完美落幕,影展仍如往届按公安纪实类和艺术类分别进行评选。入展作品包括挥汗如雨的训练场、惊心动魄的抓捕现场、奋不顾身的救援现场,拍摄者透过镜头用纪实的手法尽显公安民警英勇无畏、忠于职守的刚毅一面;同时,秀美的风光、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又表现出铁
期刊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凯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聚焦黔东南 · 相约甘囊香”中国 · 凯里全国摄影大展现已圆满结束,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人的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大展共收到近1000位作者的12000余幅(组)作品。入围作品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了凯里和黔东南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以及经济社会建设成就、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
期刊
对戈尔的最初印象便是各种户外服装、鞋、帽上随处可见的小吊牌。后来戈尔进驻中国,伴随着中国户外产业的成长,几乎曾一度成为“户外”的代名词。  戈尔特斯?面料所具有的防风防水透气功能是真的吗?戈尔特斯?面料“保证使您干爽”的承诺又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呢?对于这样一家进驻中国已经10个年头,能制造出如此神奇面料的企业,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充满好奇。  这次,在戈尔深圳工厂建厂10周年之际,《中国摄影》有幸受
期刊
提到中国的摄影家,陈长芬是个不能绕过的名字。  陈长芬早在1965年就航拍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1985年,陈长芬就拍摄完成了那幅著名的《日月》,不但在摄影界引起反响,整个艺术界也有所关注;1987年陈长芬的作品被美国摄影史学家罗森布拉姆收入其编撰的《世界摄影史》,被评述为“陈长芬对摄影美学潜力的领会,在他航拍的《大地》《日月》等作品中,把现代美学观念和古老的哲学思想融合起来”,1989年,美国
期刊
2011年末,寇德卡的著名摄影集《吉普赛人》(Gypsies)新版问世,不知他心情如何。1975年,这本书在巴黎出第一版时,寇大叔心里很是不爽:“以前,这些照片只有我自己、朋友和选择过的人才能看到,现在你只要有钱,就随便看了。拿着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和一个妓女在一起。”  当时的寇大叔还没有名动江湖,一个人当“巴漂”(漂在北京叫“北漂”,漂在巴黎当可称“巴漂”),那些吉普赛人的照片于他情若女友,与自
期刊
H:  如果皑皑白雪在此时阻挡了你拉开门环,使你不能继续探索的习惯,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是:“你没有必要离开屋子。待在桌边听着就行。甚至听也不必听,等着就行;甚至等也不必等,只要保持沉默和孤独就行。大千世界会主动走来,由你揭去面具。它是非这样不可的。它会在你面前狂喜地扭摆。”  卡夫卡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他在城堡里探索,他在城堡里揭去世界的面具,一个,接一个。当面具掉落一地的时候,我猜想,他大概、至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