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困惑与引导技巧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蓬勃发展,高职毕业生成为就业群体中的又一支生力军。他们纷纷从象牙塔中脱颖而出,走向纷繁复杂的社会。然而囿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他们在现实的择业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这些困惑有的来自择业主体的本身,有的来自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有的则来自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时机。本文就是从这些方面着手分析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的困惑,进而解读这些困惑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引导他们择业的技巧,达到帮助或引导高职毕业生正确面对择业和成功择业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择业困惑 成因 引导技巧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教育近几年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导致高职生的人数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扬,高职毕业生成为了择业与就业中的庞大群体。面对着金融危机后世界性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就业环境,高职毕业生纷纷走出象牙塔,寻找着自己的出路。然而在择业时,高职毕业生出现了众多的困惑,感到无所适从,懊恼不已。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有效地对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进行引导,应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与帮助高职生就业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毕业生择业困惑的表现
  作为一个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正面临人生中最大或最重要的职业选择。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自主择业已成大势所趋。择业成了每一个高职毕业生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这一课题解决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一生。择业是自我评估、自我认识、环境分析、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的过程。面对着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涉世未深的当代高职大学生,其择业困惑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1、缺乏科学的择业观。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进行职业选择的指导思想及求职过程中支配其行为的价值取向、观点、态度和思维方法的总和。择业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在现实社会的影响下,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观上缺乏科学的认识。高职毕业生以前那种以依靠父母、依赖学校择业的观念要让位于自强自立、竞争择业、优胜劣汰、自由流动的人才机制。要重视择业时的务实观。择业时大多数毕业生的价值取向是单纯追求物质利益,这是缺乏科学择业观的又一重要表现。科学择业观要求择业时要寻找个人与社会两个价值的最佳结合点。要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要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要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做长远的规划。不能很好地处理择业期望中的矛盾,这是缺乏科学择业观的终极表现。多数毕业生既希望能“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又希望政府能给一个“铁饭碗”;既希望找到理想的工作,一步到位,又缺乏自信,害怕竞争,畏惧磨练;既想专业对口,又准备随时转行,不能爱岗敬业;既认识到择业中的不公平因素,又为形势所逼而不得不走关系,拉人情。由此可见,缺乏对择业观的科学认识是学生择业困惑的重要表现。
  2、择业目标不明确,择业时带有盲从性。这一表现学生在入校时就已经埋下了根源,多数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不是自主选择,是盲目地追风热门或听成父母、亲戚、朋友的主意。因此毕业时对于自己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毫无主见。只能盲目地听从或依赖学校和家长的安排。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和准确地评估自己,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等认识不清。毕业生们弄不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缺乏对于自己的全面审视与定位,导致择业时的目标不明确和盲从性。
  3、缺乏足够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毕业生缺乏自信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高职生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取得的文凭缺乏自信。由于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中高职教育的发展较本研等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慢,受重视的程度较浅,在社会上受肯定的时间较晚,因此,以前企业和社会对名牌院校的文凭和高学历重视的现实对高职毕业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导致他们对自己信心不足,自信不够,大有低人一等的苦闷。其次,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了他们的不自信。大多数高职毕业生在择业前不会去了解人才市场,不会进行就业需求的调查,他们把了解市场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学校或家长,因此无法客观地了解到他们所面临的问题,面对择业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惊慌失措,不敢面对,最终铩羽而归。再次,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薪资预期自信不足。笔者了解到,高职毕业生在谈及薪资时觉得理所当然比本研生要低,这已经形成一种定式,所以在择业时就缺乏自信,当他们与本研生们竞争时就会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4、缺少必要的工作经验。现在找工作,经验是必胜法宝之一。大多数企业在找人时希望招到的人就能马上投入工作,所以当用人单位在问及经验时,高职毕业生们往往显得信心不足,甚至掉头就走。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高职教育的优势就在于职业能力较强,高职生们虽没有真正从事过某一工作,但在校期间的课程实训和课程实践以及顶岗实习等,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所以在面对这一问题时他们可以扬长避短,自圆其说。况且,这种现象也不是普遍的,多数企业和单位重视的是学生的能力和可塑性以及发展后劲,因此只要自己有能力、有潜力,也可以毛遂自荐,大胆尝试。
  二、高职毕业生择业困惑的成因分析
  高职教育在人们看来往往是高考中失利的那些学生的寄身之所,绝大多数成绩平平,他们选择高职院校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能够在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谋求一个好职业,而且是由于高职生们自身曾经失败过,又不被社会所亲睐,因此在择业时往往会产生困惑。这些困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客观上,家长、学校、社会忽视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是衡量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德国,有超过70%的青年人接受职业教育;美国的高中教育涉及职业课程教育的有89%左右。由此可见,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职业教育。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点,所以国家这几年在高职教育上是加大了投入和宣传的力度,只是人们的观念转变有一个过程,我们可以用这句话来归纳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人们的观念中的转变:过程是缓慢的, 忽视是暂时的,但结果是令人乐观的。
  2、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强。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安排在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这种指导,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学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提高创业能力等几乎起不到作用。这反映出学校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紧扣经济发展的市场意识,缺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职教理念。其次在就业指导的形式与内容上也显得单调,缺乏从入学起就应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形式上是讲座或报告会等,内容无非是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这样的安排对学生的择业实践活动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再次职业指导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就业指导部门未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无法反映社会需求信息,更无从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養和需求的脱节。
  3、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选择也成为这种激烈竞争的形式,多数企业想要网罗精英,因此花大力气去寻找千里马,手段更新快,形式多,内容变化大。其次是激增的应届毕业生充斥市场,加剧了竞争。据统计,去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今年猛增至630万人,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最后是严重的区域性就业失衡导致择业的失衡。大多数学生重视机会多、选择多、待遇高的大城市或经济开发区,这些地区是人才流向的集聚地,职业竞争如同你死我活一般,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需要的人才却十分奇缺,社会舆论导致高职毕业生到这些地方不敢去、不想去、不愿去,这就是社会的客观因素造成高职毕业生择业困惑的原因。
  三、引导高职毕业生克服择业困惑的技巧
  1、国家应从政策上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利于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专业、特长、兴趣等来选择就业。要利用政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高职生去基层、去农村、去非公企业、去人才奇缺的区域就业;鼓励高职毕业生应征入伍、报考公务员,实现曲线就业;鼓励高职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考研或出国发展等,以实现隐性就业。此外,还可以用政策扶持高职毕业生积极参加就业实践,多打零工,开设网店,创办经济实体,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等,以实现自主创业。
  2、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择业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高职院校要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教学工作来抓,要配备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要将职业指导与不同的专业结合起来,要形成以就业处为首、各系部配合的良效机制。要将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学生的學习过程。要使学生的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结合,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主竞争的择业观,调整择业期望,树立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地区的择业理念和“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求发展”的择业思路,要把择业放在长远的发展上,面向人生未来。
  3、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家长、社会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善待高职学生。
  要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借助国家政策对高职教育进行积极的宣传,让学生、家长、社会认识到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大力培养和宣传推介优秀的高职毕业生,要持之以恒地组织全国性的或区域性的职业技能大赛,要通过他们的业绩让企业对高职生进行全新的定位,从而使高职毕业生群体得到全社会的肯定,使他们产生职业自豪感、光荣感和职业自信心。
  4、学生应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对接市场。
  作为即将走向社会大舞台的高职毕业生应该全面认识自我、剖析自我。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人才需求市场的调查,结合调查认真思考自己的将来,针对自己的能力、专业、特长等,为自己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放下架子,放低眼光,主动与社会、市场、企业对接。
  5、要利用人才市场,让学生在择业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要形成学校、企业的联合体系,要倡导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形成校企零距离的对接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要让我们的学生通过现场的择业与求职来积累经验,处理问题,通过实践的磨炼来尽早获得择业技能,通过实践的体验克服信心不足的毛病,通过择业选择不断调整心态,找到自身不足,扬长避短,从而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求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凤军.关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02
  [2]陈金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03
  [3]刘晓峰.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N].辽源日报.2007年
  [4]张建.树立理智的择业观[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5]付俊龙.当前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06
  [6]张艳.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作者简介
  蔡敏:(1978—),女,湖南益阳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张建安:(1964—),男,湖南沅江人,副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是要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
[摘要] 工程索赔是承包商保护自身正当利益、弥补工程损失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许多项目通过成功的索赔增加了工程收入。可以说工程索赔时工程风险重新分配,减少承包商不应承担损失的过程;是由工程项目特殊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的。本文就公路工程索赔的定义、原因及分类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 公路 工程 索赔    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規定的义务而
多媒体以信息丰富、综合处理、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特点和超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而获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从而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观念、方法、内容和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是老师的天职。不能只教给学生课本上的东西,更应该教育学生怎样做事和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修课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的
学习了电动机部分知识后,我们知道了电动机的基本构造。电动机由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线圈和固定不动的磁体。在电动机里,能够转动的部分叫做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做定子。电动机工作时,转子在定子中飞快地转动。  下面通过一组简单的材料来制作一个电动机模型。  一、制作步骤  1、按图一及后面配件清单清点配件。  2、取出底板和圆木棒,将圆木棒插入底板上左右两个小孔中,圆木棒上有孔的一端向上,如图二所示。
期刊
[摘要] 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尚缺乏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支撑,同美国相比,组织形式规制和设立基金的法律规制都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从规制的角度考虑,建议转变私募基金监管重点和思路、明确私募基金的界定标准、从法律上明确私募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要求、对私募基金的投资等具体运作放松法律监管、尽快发展基金行政管理服务行业。  [关键词] 私募基金 组织形式 法律规制     一、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和病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造林技术;病害防治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