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策略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应借助现实生活实践将原本抽象烦琐的重难点知识转变成直观简单的数学知识,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予以创新,通过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解决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为学生今后学好数学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69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学科,教师要想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就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寻找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运用直观的讲述方法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情境教学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情景教学法是指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照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本班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与胜任感。
   一、借用问题情境做好新旧知识衔接
   数学知识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探索,在头脑中形成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连接体系。所以当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想要解决某个问题时,需要借助一个知识点引出另外一个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数学中所学习的新知识点,其实就是以往所学旧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就需要带领学生对以往所学的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此,教师在进行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所学旧知识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依照本班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设定问题难度,并在情境中给予学生一定知识点启发,让学生能够从已学渠道的旧知识中找出与新知识相关的连接信息,以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信息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在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存中寻找相关知识点,对教师在问题情境提到的线索予以考证。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倘若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难度较大,不但延误教学进度,还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产生一定的挫败感。倘若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难度较低,就会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没有任何成功感可言。这就要求我们要以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为线索,激发学生求胜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教师所提供的相关线索顺利提取相关知识点。
   二、利用多媒体构建数学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活动在新时代背景影响下势在必行。這就要求教师应打破传统应试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在一旁起到教授引导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时当前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予以思考。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功能,将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节省教学授课时间,让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情景创设中发挥自身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备课时,依照本课教学内容设置制作多媒体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技术的引导下,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授课思路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了给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教师还应利用空余时间在海量网络信息资源中收集、整理、设计问题情境,将多媒体技术教学作用发挥极致。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需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灵活掌握计算机知识,并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予以改革创新,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协助下有所收获,使其在教师营造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以形助数式情境模式
   数学知识包括数字和图形两种模式,二者的关系具有高度统一性,通过图形理解数字,根据已知数字进行作图,使得数字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行有效互补,以此达到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助力的作用。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形少数时难入微,数缺形时少直观”。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认知数学概念。通过形来助力数的学习,是数形结合的重要表现模式,它是以图形的性质为依据,使定理、公式、概念得以深化,并使学生对定理、公式、概念的几何意义进行体会。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字问题以作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呈现,确保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找到数字相对应的点,并对数字的解析方式进行确定。同时,也应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不通过作图,是否也能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包括这种以图解题的模式是否值得深度推广,对于其他类型的数学题目是否适用,通过学生一连串的想法,可以使自己的解题思路变得更加多元化,也提升了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意识。此外,在思考的过程中,本题的解题思路就会变得充实而丰满,从而实现了将“薄书读厚”的目的,也可以形成数学知识以点带面的学习,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以形助数的情境模式下得以有效突破。
   四、使用故事化问题情境搭建思维桥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由于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制定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故事化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构建思维桥梁,以便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让学生在故事情境的吸引下,能够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予以思考学习。当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寓教于乐的故事化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生动且富有趣味性。教师在选取故事化问题情境素材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等相关内容,这样在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时,学生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立体的认知形象,从而对所学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简化,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在对学生创设故事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避开学生抵触的数学公式、概念等问题,而是单纯地让学生感受故事内容,这不仅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情感,此时教师再通过故事内容导入数学问题,自然会使学生愿意去思考数学问题,进而达到通过故事情境创设,为学生构建数学自主学习体系的目的。除此之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故事化问题情境能够快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排斥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在老一辈数学家身上学到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故事化问题情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五、借助已知生活元素构建问题情景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在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要求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挂钩。其主要原因是数学这门学科在起初发产生与发展过程中,都是围绕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才应运而生的,所以很多数学基础知识原理,都需要借助生活化问题情境予以搭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过于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优化组合,让学生借助当前已知的生活經验了解、提取所需数学信息。
   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作为依据,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这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亲切感,消除单纯数字计算问题对学生带来的乏味感,使学生感受到看起来神秘莫测的数学知识,原来与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意识。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生活化道具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找出数学道具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从而达到运用形象化的数学道具解决抽象化数学问题的目的,也可以有效助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更好地转换。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发现与数学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元素,并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创造性视角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以开放性的眼光看待生活,并可以更好地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相融合。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就要借助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问题情境优化组合,借助学生熟知的生活案例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懂得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此养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由此可见,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排斥感,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延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升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J].才智,2020(5).
  [2]孙初丽.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问题情境”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
  [3]耿万辉.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实验效果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节日并非如理想中一样更加深化,而是被逐渐淡化,甚至还出现文化断层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必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并对其中的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使其为教育所用,推动学生教育活动的开展。故探讨传统节日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邂逅”。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
摘 要: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有十分明显的性格特点,他们喜欢探索,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时可以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养成科学求知的习惯。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进行具体说明,其中包括文章问题的提出、目前幼儿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生活化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为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提升体育学习积极性,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合作能力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学习;小组竞赛;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实施,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被广泛提及。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科学方法,在制定合作规则、明确合作内容的基础上给予小组恰当的指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应
摘 要:幼儿园教学阶段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幼儿能否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浓厚的学习活动兴趣、良好的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发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化教学课程,旨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启迪幼儿的多项综合素质、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能力,实现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同时,也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打造坚实的启蒙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现途径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成良好思想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与小学生不同,初中生具备了基本的是非判断观念,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状态变化较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以有效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思想意识。因此本文将主要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而展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教育工作者应当善于从传统文化当中发掘优秀的教育元素,并将之运用到养成教育当中,以此使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得到塑造。为此,将从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着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养成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养成教育;爱国情怀;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培养节奏感的关键节点,而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的有效融入,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音乐知识夯实基础。本文分析阐述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器乐教学水平,以供广大教师参考、评价。  关键词:器乐教学;音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 要:随着国家对于足球教学的重视,足球成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要探索足球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要尝试进行目标分级,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因材施教并对技能分解;引入体育游戏,做到寓教于乐,渗透审美教学,并注重室内外、赛与训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足球素养。  关键词:初中;足球教学;高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
摘 要:综合实践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在活动开展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而学习传统文化节日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文化节日的融合,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融合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