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生活中去。”由于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低年级数学更是如此,它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新课程理念下,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有些内容又枯燥无味,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这时如果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给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就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得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数字”时,我特地用多媒体课件把0—10的数字制作成活泼可爱的数字娃娃,在数字王国里愉快地游戏活动。伴随着优美的卡通音乐,编出相关的数字儿歌,通过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的转换等效果,给学生直观、形象、新奇的视觉冲击,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们很容易地记住了各个数字的模样与写法,很快就学会了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来化抽象为具体,生动直观地进行教学演示教学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也能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及其之间的关系时,我出示一把米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先观察1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再用尺子画出1厘米的线段,真切地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数一大格有几小格,1米共有几大格,共有几小格,让学生反复地数一数,加深印象,归纳得出1米=100厘米。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地掌握了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这样直观形象地呈现,使学生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从而化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游戏情境,建立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多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各种有趣的游戏教学情境,从情境中抽象出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学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首先创设了小朋友们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积极地发言,我接着问学生,“你能从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便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乘过山车的有几人?坐摩天轮的有几人?做小火车的有几人?然后继续引导:“那你们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在这种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对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便会更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在解决“乘过山车的有几人”这个问题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差异,在部分学生提出加法算式时,低年级学生因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另一些学生便会很高兴很骄傲地提出他们已经接触过的乘法算式。面对不同见解,学生便情绪高涨,都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效果非常好。通过创设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在主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培养低年级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模型思想。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连接点,并架起学习的桥梁,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单位》这一课时,我特意创设了一个多媒体商店购物场面,分别出示汉堡包、饼干、巧克力等小零食,并分别标明各种商品每包的价格。再点击鼠标:一个小朋友来商店买东西,问:阿姨,这个汉堡包多少钱?售货员说:8角5分。小朋友说:给你1元。售货员:找给你1角5分。……通过看几个顾客和售货员在买东西的过程中付钱、找钱,学生初步了解了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这时我再让学生去亲自实践,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具用品,并标明各种价钱,同时要求学生也拿出事先准备的1元、2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等人民币(纸币或硬币),活动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一至两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当顾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购物活动。学生通过识别商品的标价、付钱、找钱等方式,加深了对人民币的了解,能灵活地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换算。这样,信息技术把声音、图像、色彩呈现给学生,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形象、生动、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思维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深化过程,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感悟,逐步了解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重点,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了解。
  总之,现行教材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教学来完成的,教师要从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大学为例,对三所高校的垃圾分类情况采取实地观察,并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大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和意识,并试图探究目前垃圾分类情况
文章对西方希克斯等几个典型技术创新诱导模型进行评述,从技术演进的角度分析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将技术演进划分为微观、中观以及宏观三个演进阶段。最后针对转型国家建设创新
摘要: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企业所处的环境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日益显现,学者们开始关注企业内部能力的研究。而由于分析视角不同,对于动态能力构成、特征以及演化过程的研究还存在分歧。通过文献梳理,文章从组织学习的视角总结了组织动态能力的构成和特性,并阐释了组织动态能力的演化过程,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动态能力;组织学习;组织惯例;操作能力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被国家、社会所关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数据分析、当地采访等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说阅读教学是一次旅游观光的活动,那么教师就是导游,“导游”适时巧妙地讲解、启发,能诱导”游客”充分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使“旅游活动”成为获取、创造、审美的历程。怎样让阅读教学更高效呢?本人想从指导策略上进行探讨。  一、初读指导,感知课文  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到:“课文的朗读教学,要体现这样的过
针对我国发生的并购事件,文章在相关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02年的符合条件的并购公司的事件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这些公司在2001至2004年的财务数据,得出
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促进了英语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发展。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考虑信息化学习时代教学对象、教学材料等因素,以促使学生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该文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