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和运用多种因素 提高计算教学效能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地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计算教学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题,因为它的形式相对单一、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至使计算教学的效度大打折扣。我们认为,要想改变计算教学低效的现状,教学时就应该力求避免枯燥性、重复性和繁难性,力求趣味行和易变性,这就需要教师去激发和挖掘这些知识中的各种因素并发挥各种因素的作用,让学生享受数学文化的熏陶,调动其学习情趣,激发研究的欲望和兴趣,并在计算和探究计算的过程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效能。
  一、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常见的错误有把“+”看作“×”,把“÷”看作是“+”,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把“38”写成“58”,等等。因为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所以口算题,看似简单而出错却较多。究其原因是口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对此,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及时估算检查的习惯,每做一道题目,可以先估计一下数值,然后与实际计算所得的答案进行比较,及时察觉出错误并加以更正。
  二、给学生探究的空间,鼓励算法多样化
  作为数学教师,要有临变不乱的睿智,积极的价值引导。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有这样一道题目计算:24×16,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一名学生回答,可以先算24×4,再算96×4时,我及时点拨:他把两位数乘两位数改成两位数乘一位数,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因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咱们以前学过。好极了,他这个思想实际上是特别重要的、特别好的一种数学思想,象这种“化生为熟,化难为易,以退求进”的思想方法,数学上叫做“转化思想。”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之后,其他学生也很快利用转化思想,想出了多种计算方法。其中“24×10+24×6=384”的出现,就为竖式计算的教学作了充分的孕伏。最后通过由此及彼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课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式题。由此说明,只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转化因素理解算理,提倡算法多样性,也为学生提供发散性思维创设了条件。
  三、多方建立联系,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结合
  算理即运算的道理,是运算的理论依据,也是正确理解和抽象算法的基础,同时,算法又赋予算理的可操作性。这就需要既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算法,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到算法抽象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一是运用知识迁移,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计算教学中的算理教学,也常常用到知识迁移的方法,帮助学生自然地理解算理。如教学《小数加减法》在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时,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借助数位顺序表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只要是加减法就要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样凸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二是运用直观模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鼓励学生自己探究方法的同时,可以引导他们使用直观模型,如小棒、计数器、点子图等,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等方式,然后让学生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分的过程,让学生时刻学着表达自己的操作和想法,从而去发现直观模型与计算过程中的横式与竖式的联系,为后面的计算做好铺垫,逐步抽象出计算的方法。
  四、挖掘多种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计算量大、繁难、复杂,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免有讨厌情绪,应付了事。事实上,就数学教材的编排上,也常常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数学计算的发展过程及教学内部取舍知之甚少。教学时,教师应该适时增加计算教学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探索数学情结,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计算的整体感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例如,学习圆的知识时,圆周率的出现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学生生出厌烦情绪,计算也浮躁,出错很多。实质上只要事先对学生进行圆周率研究史的教育,介绍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明确圆周率的研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以此激起孩子们的自豪感,从内心感觉到我也要向前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带着这样的一种情感进行学习就会感兴趣的多一些。
  小学生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教师要因势利导,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在教学中,要根据知识的不同设计有趣味性的题目,达到既能综合运用知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有数学。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可设计如下环节:
  师说成语:百发百中、十有八九、事半功倍、一箭双雕、事倍功半、百里挑一……生说说成语的意思并用百分数表示。
  这样,从熟悉的生活故事或成语中提取数学问题,孩子们感到很新鲜、有趣味性;让他们充分感知生活中有数学,体会到运用数学的情趣,体现学为所用,耐人寻味,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会形成多向交流,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践证明,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只有挖掘和运用多种因素,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注重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运算的兴趣,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地提高运算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成为众多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究式教学法逐渐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将其恰当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
期刊
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科技越来越发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沉淀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灿烂星河,是映照我国五千年社会历史变迁的光辉宝鉴,是历代文人墨客人生际遇跌宕的传奇,是浪漫诗人性灵才情澎湃的乐章。读诗能够使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阅解社会历史,增加学识,提高素养,并能充实内心,丰富情感。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近年来独生子女家庭的逐渐增多,一些家长一味地溺爱孩子,使得孩子经不起一点挫折与教导.这就使得师生关系在课堂中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师生关系处理得好,课堂气氛融洽,课就上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他们正处在道德形成时期。要促使其养成良好品行,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能担当起历史重任的建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说话、写话,发言大胆,充满想象力;但进入高年级后,就不大愿意表达,尤其是学困生,习作能力也越来越差。这是因为影响学生作文水平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担负着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两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当今独生子女大都在家长的保护
新闻传媒正无所不在地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浸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家庭的每时每刻,且其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受众与它的不可分割性上,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