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之心献教育殷殷之情系学员

来源 :浦东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陈珍国老师,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他活跃于教学一线,与教师一同听课、评课,一同交流、探讨科研课题的形象。正所谓“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陈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也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他是一位外表严肃内心热情的人
  和陈老师的初遇实在有些偶然。记得那年我参加高级职称评审答辩,刚来上海不久的我在面试之前虽做了大量准备,心中却仍然倍感紧张。面试当天,匆忙中把之前准备的资料落在了家里,当时我还没有手机,想打个电话也打不成。正在我手足无措时,走廊里走过来一个人,他看上去表情严肃,看我着急,便问:“怎么啦?”当我不好意思地说明情况后,没想到那个表情严肃的人笑着说:“别着急,你要打电话吗?用我的手机打。”……几十分钟以后,我又见到了这个人——他竟然是面试专家之一。几个月后,我校举行公开教学展示活动,这张熟悉的面孔又出现在学科导师团里,身边的同事告诉我:“那位表情有些严肃的人是教发院的陈珍国副院长。”
  他是一位扎根实践的专业引领者
  2005年,我面向全市执教了一节实施新教材的教学展示课,陈珍国老师作为教发院的领导、物理教学资深专家前来指导。他和各区教研员、新教材编写组的主要成员以及区内外的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一同全程参与了教研活动,并且自始至终关注着课堂教学的进程。评课的时候,陈老师的话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实施新教材、落实新的教学理念,赵老师注重了问题情境的设计,但是本节课在如何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并将其转化成有效的研究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方面还是存在遗憾的,比如……”陈珍国老师的这一席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令我豁然开朗,同时,也为我后来开展“问题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虽然所担负的管理事务非常繁忙,但陈老师的身影依旧活跃在物理教学公开课、研究课的现场,我们常常能听到他观点独到、发人深思的点评。
  他是一位勤奋学习者
  2008年,上海市教委组织各区县的教研员和一线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上师大参加“上海市新农村教师培训师培训”,没想到在培训班碰到了作为“同学”的陈珍国老师。后来才了解到,在这个项目中,陈珍国老师的角色是市级培训学科导师,他的任务是开发市级培训课程——《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然后对我们这些区级培训师实施培训。为了了解培训的真实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陈老师主动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学员们同坐在一个教室里上课。陈老师说:“作为学员,我可以收集自己这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这样既便于及时改进,又可以学到其他导师开发课程、实施培训的经验,我是一举两得呀!”
  在我看来,陈老师还有第三得。除了白天与我们一起参加学习,他还与我们几位参培学员一起讨论如何将学习的课程进行本土实践改造。封闭式培训学习持续了一周,这样的交流就不下三次。通过共同学习、交流、讨论,培训结束时,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浦东新区新农村物理教师培训方案”就已经形成了。
  他是一位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
  2009-2011年,我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攻读教育硕士,好几次我都去旁听华师大物理系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短短三年中,陈老师就曾两度担任答辩评审主席。他的提问常常让我这个旁听者也与论文答辩者一起思考,更可贵的是,他总能就论文存在的问题为学员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或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每次陈老师在物理专业活动中的发言所蕴藏的深邃的思想、先进的理念与他始终坚持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分不开的,我曾有幸在他的带领下参与了《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该课题于2011年获得了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奖,我也通过参与研究提高了教学设计水平。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陈老师拳拳之心献教育,殷殷之情系学员,他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对物理专业孜孜以求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注:作者系浦东新区物理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一等奖获得者)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在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将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众多教师在备课、甚至课后反思过程中经常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由过去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如何去探究、如何去学”;学生由过去只读课文、看图片、看投影等被动的阅读转变
期刊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学习中,由于初中生生理、心理的成长还不够成熟,在学习音乐时单单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因此无法在内心建立具体的音乐形象。而课堂上通过教师语言、文字表述,通过音乐学习分析、主题欣赏、曲式分析等教学手段又很难使学生在音乐艺术形象和声音之间建立起一种直观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无法顺利地走进音乐殿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引导学生从“听”音乐到“看”音乐,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乐曲的内涵。  
期刊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揣摩品味,达到审美的愉悦和思维的训练,进而触摸到语言背后的世界。总而言之,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  一、沉浸文本,优化阅读形式  优化阅读形式,反复阅读,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时间。现在不少的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却缺乏对文本的品位感悟,更谈不上穿透文本,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了。为了解决这个
期刊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框架中包含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类。本文将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结合目前高中英语对写作技能的要求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对该理论与高中英语写作学习的整合进行初步探讨。  一、高中英语写作技能的要求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期刊
耐久跑是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的基本教学内容,是发展少年儿童的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的一项体育运动,也是培养儿童少年不怕困难、坚毅顽强意志的有效运动。但耐久跑是一项全身性的剧烈运动,所以练习耐久跑是非常艰苦的,要不断地克服“极点”,不断地与疲劳作斗争。同时训练又很单调乏味,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传统的耐久跑教学就是提示要求后让学生跑圈,教师计时,方法比较单一。据2010年上海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
期刊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一种互动过程。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说话,说话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通过多年的农村小学教学工作,我认识到农村小学生和城市小学生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词,而有理有据、高谈阔论者仅是个别。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三至五年级的阅读目标是:能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能圈划文章重点,能初步归纳课文内容的要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目标”为:能转述听到的主要内容,能在各种场合发言,做到条理清楚,语句连贯,能自然地运用已学到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其实,从“能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到“初步归纳课文内容的要点”再到口语表达,这些都与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关。如果学生的概括能力弱
期刊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中产生了许多有趣并运用广泛的管理效应,其中的“心理效应”更是广受关注。所谓“心理效应”,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境之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心理效应”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存在于各种场合。这是来自管理的经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班主任,如果能够细心揣摩、有意借鉴、灵活运用,就能让“心理效应”成为“班级管理”的引擎。  一、利用“短板效应
期刊
网络教研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是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交流、沟通功能进行的一种教育与技术的整合。教育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教育的内涵、外延,对课程、教学、教研各教育要素的渗透也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在教研层面上发挥的作用更明显,他使得传统的教研活动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校门、走出了会议室,甚至可以跨校、跨区、跨地域,极大地拓展了教研的空间;其次,网络教研具备全天候的功能,活动的开展可以现场进行、也可以延时互动,教研可
期刊
当前,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往往着眼于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写作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因而教学中不顾主体的实践,出现了盲目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益。  写作心理指的是写作的兴趣、动机、情感等,其核心是动机。只有当学生有了写作的想法,对写作产生决定性的认同感,从而调动相关的心理因素,形成写作心理机制,才能有目的、主动、积极地去写。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对学生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