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原有的学术思想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有人勇敢地向这些权威的学术专家发起挑战,从而阐述新的学术思想。作为一名新时期中学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就是要培养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的人才,而课堂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阵地。
  我参加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 年和2017年“批判性思维教学研究课题年会”。余党绪老师“批判性思维”课题研究触动了我的灵感,我尝试着在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问卷调查,掌握学情
  我和我们名师工作室的老师对我县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调查问卷”。其中有这样两道题:1.杨绛在《老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通读全文后,你如何看待杨绛的“愧怍”?2.四大名著《水浒传》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人们都称赞《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羡慕好汉们“快意恩仇”的生活,你是怎么看英雄豪杰快意杀人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已经有部分学生看待问题有自己的理解,虽然还很稚嫩,但已初步体现了其思辨性。这次问卷调查,让我对中学生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充满了希望。
  二、课例失败,沉静思考
  《鸟》是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梁实秋。2016年秋,我就以这一篇文章作为实验课,到一个农村中学去,看一看农村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如何。可惜,这是一堂不成功的实验课。
  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将印有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的导学案发下去。上课时,首先了解“梁实秋”,然后整体阅读课文,把握课文每一段所写的内容,接着朗读,品味文中典型句子……
  我认为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以后,有意识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第三段结尾说“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而文章第五段结尾说“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第三段赋予鸟以“情感”,第五段却说“与鸟何干”。作者这样说,前后矛盾吗?谈谈你的看法。沉默了很长时间(我不怕学生冷场,只要他们的思考有成效),没有人回答。是散文有深度,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课堂上,学生除了沉默,还是沉默。学生不会质疑课文,学生不敢妄议作者,学生找不到批判的理由。没办法,下课的时间就要到了,我将课堂内容作了简单的总结,把这个问题留作课后作业,课下交流。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农村的路还有多远?
  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我再读《祛魅与祛蔽》,想从中找到一些答案。余党绪说:“人总是有自己的局限,视野上的,知识上的,性格上的,甚至生理上的,所以不能太执迷。‘思辨’这个词的由来,就是《礼记》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要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相,追求公正,总会走到‘思辨’这条路上来”。七年级的学生少有知识积累、文化积累、生活积累,也就是说没有“博学之”如何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农村大部分父母很少引导孩子学习,读书环境比城镇的孩子差,缺少书店、图书馆等汲取知识、增长见闻、拓宽视野的地方,课堂是农村孩子储备知识的唯一场所。因此,他们认为老师就是圣人,老师的观点就是正确的,不容置疑。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言听计从,老师讲什么,自己只管记录,很少质疑,也不想质疑,即使勉强有问题,也仅限于音、形、义等比较浅显的问题,涉及面窄,缺乏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阅读、思考、分析的能力之上,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举步维艰。尤其是当下,大量的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护、教育,完全依靠老师的安排、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少得可怜。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重点还是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储备知识。只有学生语言积累多了,知识储量大了,生活阅历深了,才能进一步开发他们的“问、思、辨”的能力。现在想想,假如学生阅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之后,对梁实秋先生有了一点了解,我再讲《鸟》这一课,不知道效果如何?
  三、引导阅读,希望犹存
  回到前面的问卷调查,针对杨绛的不同看法,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书,读杨绛先生的书——《杨绛作品集》《杨绛文集》。让学生了解杨绛、钱锺书先生的事迹。然后找了几个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交流,有一位同学说,我之所以对杨绛持不同的观点,是因为我读过《文化嘴脸——丑陋的中国文艺界》这本书,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杨绛欺侮弱小?”文中讲述了杨绛与宗璞的一起官司。七年级学过宗璞《紫藤萝瀑布》,可能是先入为主吧,我对宗璞的遭遇深表同情;课堂上老师还简单地介绍过宗璞的父亲——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我对这个书香之家有着深深的敬意。当我再读到《老王》一文时,老王总是在为杨绛一家服务,临死前把自家的鸡蛋、香油都送给了杨绛一家,回报是什么?除了女儿曾经送过一盒鱼肝油以外,剩下的就是钱。杨绛连一句温暖的安慰都没有,对一个骷髅般的将死之人,请进门坐一坐都不可能,还谈何崇高?得知老王死了,平淡的对话,仿佛在说一个于己毫不相干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有,又谈何愧怍?我把几个内容联系起来看,综合分析了杨绛这个人,她的人格在我的心中已经大打折扣了,才产生了这样的见解。
  我们姑且不论这名学生的观点是不是偏激了,单说这个学生有了一点积累,就会对问题有较深的思考,且能阐述观点,实属不易。鼓励学生阅读、积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希望犹存。
  恼人的秋天刚刚过去,还略带暖意的初冬,又给了我希望。我们名师工作室成员李老师的一堂公开课,课题《杞人忧天》(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让我有了新的发现。教师点拨指导,学生朗读、自读、评点、探究,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寓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假如杞人穿越时空,来到当下的世界,他们会忧天吗?”有学生说:“不会,因为现在人们对于天、地这样的自然知识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不会产生担忧。”也有学生说:“会,杞人倒不是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而是担忧沙尘、雾霾、海啸、地震、山体滑坡……也许杞人会更担忧。”这两种观点,赞成和反对几乎各占一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丰富了各自的观点。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不过,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情绪被调动了起来。有一位男同学说:“假如杞人穿越到现在,他不是忧天忧地,他最担忧的是自己,因为他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怎样生活。他知识浅陋,没有办法適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这一观点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有学生立即反驳:“几千年前的古人尚且能思考天地变化,穿越到现在,他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一定很快,他不仅能生活,而且生活的很好。”……
  课堂上,学生妙语连珠,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是因为他们小学阶段就积累了一定的自然知识,对于沙尘、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也有一些了解,这是学生认知的领域,学生的思辨是活跃的,因此,我又看到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希望。
  总之,在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重点在于引导他们广泛阅读。只有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有质疑精神。而敢于挑战老师,挑战书本,挑战权威,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三、古诗文联对(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请根据上下文的文字描述,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诗文。  1.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化静为动,描写月光流水的状态,以此表达大自然的静谧之美。  【答案】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2.看问题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不要绝对化,正如苏轼《赤壁赋》中那富含
别人眼里的我是“名师”:我出版了十多部教育专著,发表了二百多篇文章;我什么样的班都敢接,并且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很多人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我竭力追求的是成为自己心中的“明师”,成为“名师”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  “关系大于教育”  初为人师时,我简直就是个“暴君”。我天天用“天地君亲师”去绑架学生,试图让每个学生从心底接受:我是他们的天,是他们的王,是他们的老大,不论我说什么,他们都必
文言文文辞精练,字字珠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穿越时空隧道,漫步历史长廊,与古代先贤对话,接受古典文化熏陶。新课程改革对文言文教学极为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7—9年级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文言文距
[摘 要:舞蹈教学属于动作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肢体,利用肢体语言表达舞蹈所具有的情感。因此,中职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进而在表演时能够利用自身的动作去表现出舞蹈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让欣赏者能够与舞蹈中含有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关键词:中职;舞蹈;情感表现力;教学方法]  舞蹈是艺术领域中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诞生时主要体现的是人所具有的情感,比如“手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英语老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故事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对内容充实有趣的阅读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本文对小学四年级的英语阅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给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建议。  關键词:小学英语;英语阅读;故事教学;应用措施]  1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中主要存
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应基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要充分依托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功能,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眼于培育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积极探索真正引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的教学范式。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真正发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应该因为倡导学生的自主、主体
虞美人,光听这个名字都会觉得美丽,而且是一种夜色深处的美丽。总让人想起霸王军帐里的如泣如诉的分离。明明在理智里知道这只是一个词牌名,但是在感情里接受的却还有那一段“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美丽的故事。把这么美丽的词牌写得动人,李煜是第一个。  历代讲李煜、谈李煜的,很少有不谈其“虞美人”的。因为这的确是其绝顶之作。说李煜,如果说不到虞美人,总归是一件憾事,说完了心里还盛得满满的,这真是言不尽意了;但如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本文针对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二、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三、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据笔者对某校1
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宣告着微时代的来临,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有什么理由不享受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呢?各级各类微课大赛、规模化资源开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不断催生出海量的微课资源。微课观看可以暂停,可以倒退、快进,更重要的是可以复现,适合个性化学习。视频再造教育,微课革新教学。只是茫然:10分钟,是课堂四十分钟的浓缩吗?该选择什么内容、按什么过程去呈现呢?  一、学习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引导学生在全语言情境下阅读书籍,应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怎样给学生营造全语言的情境,并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经验与感受。  一、自读自讲式教学  所谓自读自讲式教学,是说首先由学生自己在课外时间阅读规定篇目,然后教师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自讲,向其他学生展示其阅读成果。下面以《呐喊》为例,谈这种自讲式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