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方向与策略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当前全球复杂经济形势的破题之道,是中长期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必然选择。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进一步凸显了经济依赖外循环发展的脆弱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内外循环相对地位的变化,意味着未来对外循环的依赖度将相对降低。本报告将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深意、显著特征以及相关的金融支持作用。

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审时度势的重大抉择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四个关键环节,双循环旨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推动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协同升级的动态平衡,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稳健运行。
  (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全球领先经济体中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速,未来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单是经济规模的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带来质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发展会越来越代表世界的发展;中国问题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中国问题,变成全球问题;全球问题也很可能成为中国的问题。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进一步发展、谋篇布局中需要通盘考虑这一重大变局。
  (二)有效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重构新型产业链体系的理性选择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罕见疫情,全球化分工带来的产业链脆弱性暴露无遗。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逆全球化端倪显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之下,过度依赖外需难以为继,需要双循环接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新形势下要求着眼长远、确立“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导向。中国要更加注重内部利益的维护,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同时,将国内循环确立为经济的立足点。
  (三)保障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关系紧张推动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思路的重大转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与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等不利局面,中国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当今世界变局,使得中国在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产业链可能受到的威胁和挑战,以国内循环为主保障中国产业链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四)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更加重视内需作用
  从全球经验和历史来看,在经济进入成熟期后,各主要大国均更加重视国内经济循环的拉动作用。日本等一度高度依赖外需的经济体的发展轨迹显示,在外需导向推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发展都或多或少的逐步依赖内需,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中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应对这一变局,使得中国在继续开放、引入竞争的同时,要立足国内循环。
  未来一个时期挑战越是艰巨,我们就越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整的需求体系,要求一个内需外需兼容互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双循环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不是要“自我封闭”而是要扩大开放。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只有两个循环相互带动、相互促进,中国经济才能够真正行稳致远。

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特征及趋向


  衡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体可参考以下指标:外贸依存度、经常项目占比、出口拉动GDP的贡献。近年来,三大指标普遍呈现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趋势,反映了我国经济循环体系从重内到重外、从偏外转向偏内的变动过程,但也应该看到,尽管比例有所变动,随着总量的快速增长,内外循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只是相对地位发生变化。
  (一)扩大内需是双循环发展的核心要义
  2006年初发布的“十一五”规划指出,应“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主要经济体需求萎缩,扩大内需的价值进一步彰显。2010年年底,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扩大内需居于首要地位,也是首次在五年规划建议中独立成篇。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在内涵上也和优化内部循环相一致。2018、2019年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相似的重要表述。2020年“7·30”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图1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1978-2019)

数据來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中国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经济更为平稳高效的增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实现了向“三驾马车”共同驱动的转换。2019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31.9%,较2012年回落了13.5个百分点。2013至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60.5%,较2008至2012年上升了6.4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4%,回落了17.6个百分点;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仅为0.1%。(见图1)
  (二)产业链重构是中国经济循环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产业门类完整、配套能力全球领先的国家,中国的绝对经济体量可以容纳完备的产业结构。国内循环中,产业内部的规模足够容纳多个企业,各地区、各领域都有规模巨大的头部企业,不同企业可以在不牺牲规模经济效应的情况下相互竞争,从而同时收获规模经济效应、集聚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产业链上下游也可以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获得充分发展,稳住就业基本盘,进而降低疫情和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带来的挑战。有鉴于此,应充分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领先地位,并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在国内市场打造关联度高、功能互补的产业集聚平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内部交织,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固链、强链。而针对国际循环中逆全球化趋势增强、疫情负面影响加剧造成的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脱节、上下游不同步等问题,我国应顺应产业升级的趋势,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内市场承接全球价值链上游产业,立足国内的生产和消费两个大市场优势,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基础高级化,进而逐步构建起相互交织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进一步巩固我国已有产业优势,并以此稳定全球市场供应。在国际循环某些环节遇阻的情况下,加快重构和优化,构建互利共赢、和谐安全的新型产业链体系。
其他文献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
嗜甲基菌住在叶子上,是有名的小“酒鬼”呢。  植物细胞为了保护自己,会制造厚厚的细胞壁。在它们制造和修补细胞壁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醇,这些甲醇通过气孔挥发到细胞外。  嗜甲基菌就以这些甲醇为食。不过,不是它们爱喝酒,对它们来说,甲醇只是众多食物里的一种,吃多了也不会醉。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细菌不能挑食。它们得十分珍惜每种能吃到的食物,才有机会好好地活下去。  告诉你哦,只要待在植物的叶子上面,嗜甲基菌
10月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接受中央媒体采访,介绍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情况,阐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理念主张及其重要意义影响。  王毅说,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一值得各国共同纪念的年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速推动着国际格局的演进,并给人类未来增添了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危机面前,大多数国家都主
2020年10月8日,美国防部发布《国防部数据战略》(简称“《数据战略》”)。这是美国防部继2019年7月份出台《国防部数字现代化战略》以来发布的又一份重要战略,标志着美军深化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该战略提出,“数据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美国防部要加快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转型。从军事专业技术的角度看,在这个战争形态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作战体系运行严重依赖大数据的新时代,作为“技术控”
让死亡心脏重新跳动    美国科学家昨日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利用“去细胞法”使一个来自死老鼠的心脏重新跳动,这是科学界首次令整个“生物人工心脏”起死回生,若相同技术应用于人类身上,意味着可创造出无限量的心脏及其他器官,甚至可用病人本身的细胞培植可供移植的器官,器官移植技术的历史或许从此改写。这也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培育出完整的人体器官,这一突破性成就可以帮助培育人造器官,并将这些器官移
又至联合国“大年”。习近平主席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同各国领导人“云端”共商世界和平与发展大計。  特殊的年份,特殊的聚会。回望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系列促和平、谋发展的倡议举措,在联合国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5年来,全球挑战此起彼伏,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紧随时代脉动不断
数十年来,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长久留存的课文:《藤野先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当代中国,鲁迅与藤野的情谊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佳话。藤野这个明显是日本人的名字并没有影响到人们对这篇文章的主题确定,而且也没有将主题从最典范的师生情引向“国际友人”之类的方位去,它就是一篇师生情谊的经典范文。是因为鲁迅才使文章长久不变其价值的吗?  引发我重新对《藤野先生》产生好奇和探究的原因,是几年前读到鲁迅文章里的主角
“人类正在同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斗争。病毒肆虐全球,疫情不断反复。我们目睹了各国政府的努力、医务人员的付出、科学工作者的探索、普通民众的坚守。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展现出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勇气、决心、关爱,照亮了至暗时刻。”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这场疫情带给人类的四大启示:  ——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  ——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  
“胆固醇”在人们心目中,如同“黄世仁”、“南霸天”一类恶人一样,全是一个坏字,其实是个误会。原来,我们身体内的“胆固醇”有3兄弟,按照各自与血液中脂蛋白结合后的分子量大小与形状,分别称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前两种可将游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脂肪的主要成分)从肝脏带出来,带到并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动脉硬化若波及到负责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就称为冠心病;波及到脑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何要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回顾统筹城乡发展历程,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哪些进步,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全面小康的最大潜力和后劲在农村  记者:在传统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有哪些不均衡?  高强:长期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公共服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