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359990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至联合国“大年”。习近平主席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同各国领导人“云端”共商世界和平与发展大計。
  特殊的年份,特殊的聚会。回望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系列促和平、谋发展的倡议举措,在联合国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5年来,全球挑战此起彼伏,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紧随时代脉动不断丰富发展,历经时间考验、更加深入人心。
  面对自我优先、自私自利对国际合作的挑战,面对“退群”、“毁约”、单边制裁对国际法治的破坏,中国展现担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搭建对话协商、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脚踏实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以远见见未见,彰显思想魅力


  今年3月,在全球抗疫的艰难时刻,埃及《金字塔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章。文章写道,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恐慌情绪在不断蔓延,这推动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疫情暴发之前就反复提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增量风险与存量难题彼此交织,世纪灾疫与百年变局相互叠加,当下无疑是人类历史一段艰难时期。“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让世人更深刻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力量与时代价值。
  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并从中发现“关于世界发展新观点”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在疫情期间的通话中这样告诉习近平主席:这次疫情再次凸显了践行您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紧迫性、现实性、时代性。
  “新冠病毒的迅速蔓延,正让全世界人民深刻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这是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远见至关重要。所有国家都应该认识到人类的共同命运。”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
  回望过去5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项宏大事业,如生命之树,汲取时代土壤的滋养,在世界各地扎根生长,日益枝繁叶茂。
  从共同打造好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推动建设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签署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到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倡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念和实践两个维度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不断拓展,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不同于“西方中心论”的旧视角、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继“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中国传统理想,为世界各国人民打开了一个实现公平正义、共赢共享的新天地。从载入联合国多项决议到写入双多边合作文件,从列入国际论坛重要议题到成为各国学者研究课题……5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出巨大的感召力。
  在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诠释了合作、和平与发展的真谛,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则感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向“创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类共同理想”。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现场听取习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忆及当时场景,他感慨道:“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对此完全支持。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应当致力于建设的世界吗?”

为全球求进步,再塑时代动力


  自人类社会进入“世界历史”以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便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方案。
  迈过21世纪的门槛,世界展开新的图景。发展进步的中国,对这一“世界之问”将如何作答?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5年前,站在“世界政治中心”纽约联合国总部大会厅,习近平主席清晰擘画了“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总路径,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中国方案。2017年1月,在多边主义大舞台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主席又进一步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主张。
  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5个维度完整呈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5年来,中国与世界并肩同行,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从中东到非洲,从欧洲到拉美;从二十国集团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上合峰会到金砖会晤……以元首外交为主线,中国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密织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等一系列双边关系定位令人耳目一新,中非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阿合作论坛、“金砖 ”等各种多边合作形式拓展共赢空间……世界大舞台,吹起一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风。
其他文献
上海出台户籍新政,持有居住证的常住人口如果符合若干条件,有机会获得上海户籍。此举被一些学者誉为“冰融”。户籍新政出台之前,不仅440万在沪持证人士翘首以待,中国其他地区也十分关注。最后公布的方案与一些人的期望还是有落差的,“几家欢乐几家愁”,肯定与非议兼而有之。  平心而论, “一步到位”是一种思路,“得寸进寸”也是一种思路,如果“一步到位”不太可能,“得寸进寸”也算得上一种进步。改比不改要好。改
郑永年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校长讲座教授  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  《中国政策丛书》主编  他是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5) 、法学硕士(1988)、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硕士(1992) 、博士(1995) 。1995至1997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中国内部轉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  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
叶嘉莹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9月10日,96岁的她例行给南开大学新生讲开学第一课。坐在轮椅上,她中气十足,调侃自己的头发竟变黑了一些。  她习惯站着讲课,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但现在,她从家里的沙发上起身都需要保姆搀扶。她说自己“生命已在旦夕之间”,但仍要努力做到杜甫说的“盖棺事则已”那一刻。她每天手写论文、指导学生整理超过2000个小时的讲课录音。  哈佛、耶鲁等上百所高校都留下过她讲课的身影。刚回
1995年9月,第四届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下文简称“95世妇会”)在北京举行,这场延续10天的会议,在之后的25年間,不断被社会回顾和纪念。  世界妇女大会(World Women Conference)又称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迄今举办了四届。首届大会于1975年在墨西哥举办,1980年在哥本哈根、1985年在内罗毕分别召开。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
人类学家是什么人 在很多人第一印象中是这样一群人:前半辈子躲在非洲深处或者南太平洋上的偏僻小岛,埋头融入某个部落族群的生活,体察当地风俗与宗教仪式,从日常田猎婚丧到比较奇异的“割礼”之类;然后,用下半生写出一本书——这类书往往在专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却很少受到大众关注。  当然,这只是关于人类学家的刻板印象。人类学家有不同的定位,并不是所有人类学家都需要进行这样长期的人类学实验。尤其,当都市生活成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
嗜甲基菌住在叶子上,是有名的小“酒鬼”呢。  植物细胞为了保护自己,会制造厚厚的细胞壁。在它们制造和修补细胞壁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醇,这些甲醇通过气孔挥发到细胞外。  嗜甲基菌就以这些甲醇为食。不过,不是它们爱喝酒,对它们来说,甲醇只是众多食物里的一种,吃多了也不会醉。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细菌不能挑食。它们得十分珍惜每种能吃到的食物,才有机会好好地活下去。  告诉你哦,只要待在植物的叶子上面,嗜甲基菌
10月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接受中央媒体采访,介绍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情况,阐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理念主张及其重要意义影响。  王毅说,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一值得各国共同纪念的年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速推动着国际格局的演进,并给人类未来增添了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危机面前,大多数国家都主
2020年10月8日,美国防部发布《国防部数据战略》(简称“《数据战略》”)。这是美国防部继2019年7月份出台《国防部数字现代化战略》以来发布的又一份重要战略,标志着美军深化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该战略提出,“数据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美国防部要加快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转型。从军事专业技术的角度看,在这个战争形态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作战体系运行严重依赖大数据的新时代,作为“技术控”
让死亡心脏重新跳动    美国科学家昨日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利用“去细胞法”使一个来自死老鼠的心脏重新跳动,这是科学界首次令整个“生物人工心脏”起死回生,若相同技术应用于人类身上,意味着可创造出无限量的心脏及其他器官,甚至可用病人本身的细胞培植可供移植的器官,器官移植技术的历史或许从此改写。这也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培育出完整的人体器官,这一突破性成就可以帮助培育人造器官,并将这些器官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