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小睡可增强记忆力等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un0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死亡心脏重新跳动
  
  美国科学家昨日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利用“去细胞法”使一个来自死老鼠的心脏重新跳动,这是科学界首次令整个“生物人工心脏”起死回生,若相同技术应用于人类身上,意味着可创造出无限量的心脏及其他器官,甚至可用病人本身的细胞培植可供移植的器官,器官移植技术的历史或许从此改写。这也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培育出完整的人体器官,这一突破性成就可以帮助培育人造器官,并将这些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
  (《新闻晚报》)
  
  保持口腔卫生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恰当饮食、足够锻炼以及戒烟等,可以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美国科学家近日称,每天两次使用牙刷和牙线清洁牙齿,或许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因为他们研究发现,牙周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
  (《科学时报》)
  
  白天小睡可增强记忆力
  
  英国杂志《自然神经学》上的一篇研究报告说,90分钟左右日间小睡对提高长期记忆力可能最有效,研究人员先让志愿者学习一种复杂的手指变换游戏,然后将他们分成两组,做对比实验。第一组人白天睡觉1小时,而另一组则不睡。结果显示,白天睡觉的一组人在记住手指变换顺序方面进步较快,卡尔尼说:“当睡完一宿觉后,两组人的水平基本相当,但白天睡觉的一组的进步明显比另一组快。”研究还发现,90分钟的日间小睡对增强长期记忆力最有效。
  (《新华网》)
  
  狙击艾滋病有了新标靶
  
  借助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科学家最近找到了可能有助于新型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的大量目标基因。这不仅为人类狙击艾滋病提供了全新的标靶,而且由于作用机理不同,未来新研发的药物可能比目前的抗艾滋病药物疗效更佳。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小型干扰RNA片段技术对人类基因组中的所有基因逐一进行了筛查扫描,最终发现了273个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有关的基因。基于这一成果,科学家今后将可以有的放矢地研发新型抗艾滋病药物。
  (《新华网》)
  
  新型女装随心情变颜色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经过数个世纪的探索,男人终于可以有机会知道他们的伴侣对一件新衣服是满意还是讨厌了,因为它可以根据女人的情绪改变颜色。
  这种“布贝尔服”(Bubelle Dress)有2层,内层含有捕捉情绪的生物识别传感器,把情绪转换成颜色传给外层。布贝尔服由荷兰飞利浦公司设计,十分敏感,能监测人的情绪变化,压力、觉醒或担心等情绪都会影响人体的温度和汗量,同时发出信号,改变衣服的图案和颜色,飞利浦公司设计部的英格丽德一巴尔说:“这种服装可以感知你的情绪,所以在你生气或遇到压力时它就会变成红色,在你心平气和时则变成绿色。”这是“皮肤探测计划”(SKIN Probe Project)的一部分,皮肤探测计划主要研究2020年的生活方式。
  (《新浪科技》)
  
  提取干细胞的新方法
  
  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办法,可在不伤害人类胚胎的情况下提取能存活的干细胞系,从而避免了使用人类胚胎所导致的伦理道德争议。干细胞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特效药,因为它们能转变成人体的任何细胞,并可以用来取代受损的或不健康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然而,胚胎干细胞研究争议很大,因为直到最近,人们提取干细胞的过程都会损伤能存活的胚胎。最近,两组科学家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变成干细胞,从而避免了这个问题。但是皮肤细胞距临床使用还很远,因为转变过程会造成潜在的破坏性基因转变或者引入病毒。
  (《新华网》)
  
  女性胸部越丰满智商越高
  
  美国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胸部饱满的女人比那些胸部偏平的女人更聪明,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胸罩的尺寸来判定一个女人的智商。美国社会学家艾温,罗斯戴尔女士在对1200名美国妇女胸部及智商联系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后,表示,女性的胸部越丰满,她就越聪明。胸部丰满的女性,智商要比普通女性高出10分左右,甚至那些“中号”女性的平均得分也比“偏平胸”的女性们平均得分高出3至4分。
  (《中国新闻网》)
  
  适量晒太阳有意抗癌
  
  紫外线一直被认为是皮肤癌的元凶,经常晒太阳被很多人认为会引发皮肤癌。美国科学家日前公布的研究成果則显示,适量晒太阳可提高部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研究人员证实,对体内缺乏维生素D的结肠癌、前列腺癌、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而言,适量晒太阳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生活在寒冷的高纬度国家的患者尤其如此。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等阳光充足国家的居民,其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比英国居民多大约3.4倍,比维度更高的挪威等北欧国家居民多大约5倍,澳大利亚等国的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要比挪威等国的患者高20%至50%。
  (《新华网》)
  
  北大发现毒癌基因
  
  近日,北京大学新闻网发布,北大生命科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吸毒成瘾基因,研究人员就四类上瘾物质(可卡因、鸦片、酒精以及尼古丁)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导致毒品上瘾的五种路线图,或称“分子路径”。研究人员称:“这些常见的路径潜藏在回应机制之下,很可能成为有效治疗各种上瘾症状的着眼点和目标。”研究人员认为在各种使人容易毒品上瘾的因素中,遗传基因占60%,剩下40%跟环境因素有关。通过分析过去30年中同行发表的1000多份有关毒瘾与基因和染色体区域联系的医疗出版物,研究人员也列出与吸毒成瘾相关的1500个基因的清单,在路径图中,其中一些基因比其他基因出现更频繁,科学家们已经将清单缩小至396个。
  (《京华时报》)
  
  男人的幽默感来自睾丸激素
  
  英国诺福克暨诺维治大学医院的桑姆·舒斯特教授说,男人比女人更爱逗乐子,而且他们的笑话更有攻击性,关键在于他们的睾丸激素。在此之前的研究发现,女性和男性对幽默的使用和欣赏都不同。女人们不像男人那么爱讲笑话,这点只要看看喜剧演员的男女比例就知道,研究结果还显示,男人的幽默更咄咄逼人有攻击性,更喜欢拿其他人开涮。
  (《中国新闻网》)
  
  用可卡因疫苗帮助戒毒
  
  来自美国休斯顿拜勒大学汤姆·科斯顿正致力于可卡因疫苗的研究,有望首度为吸食毒品成瘾者提供治疗。科斯顿表示:“对于那些很想戒掉毒瘾的人来说,可卡因疫苗应该非常有用。很多时候,大部分人是因无法抵抗吸食毒品的诱惑而复吸的,如果可卡因不再让他们感觉兴奋,就会断掉复吸的欲望。”其原理是当人吸食毒品时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其 进行攻击。科斯顿将不活跃的可卡因附着于同样不活跃的霍乱蛋白外层,人体免疫系统对此的反应是对这一混合体产生无害抗体,同时当再次注射毒品时会准确进行单独识别。这种针对可卡因的抗体能有效阻止其到达大脑,人体就不会再产生让人上瘾的飘飘欲仙之感。
  (《新浪科技》)
  
  通过步态识别个人信息
  
  捷克科学家的研究显示,通过分析行走姿态可以获得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和性别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破案提供重要帮助。捷克警察学院施特劳斯教授说,步态与指纹一样,是每个人不同于他人的、少有的排他性特征之一。科学家对人在雪地、沙地和硬土地上行走以及上坡、下坡、快步走和慢步走等不同情况下的步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只需采集一个人的8个脚印,就能从中获得此人的身高、体重和性别等诸多信息。施特劳斯称,将通过分析步态获得的个人信息用于破案,其准确性与指纹验证的准确性相当。
  (《新华网》)
  
  人们普遍相信的七大医学误区
  
  人每天需要8杯水、腿毛越刮越粗、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有损视力……美国学者研究认为,这些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最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列出了人们普遍相信的、但实际上缺乏科学理论支持的7大医学误区:
  1 每天要喝八杯水:并没有科学依据显示8杯水是每日最佳饮水量。
  2 经常刮腿毛会令毛发长的更快更粗:刮腿毛病不会改变毛发的生长速度和粗细。刮过以后新长出的毛发因为缺少发尾较细的部分,看上去好像变粗了。
  3 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有损视力:眼科专家认为,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并不会对视力造成永久伤害,但会让人在短时间里眯起眼睛才看得到清东西、频繁眨眼和集中精神困难等。
  4 吃火鸡会让人昏昏欲睡:火鸡肉中的确有与睡眠和情绪控制有关的色氨酸。但其含量并不比鸡肉和牛肉更高,因为火鸡一般都是圣诞或感恩节大餐的主菜,真正令人感到困倦的原因应该是吃的过饱。
  5 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这一说法可以追溯至1907年。但脑部扫描结果显示,人的大脑中并没有“沉默”或者完全不活动的部分。
  6 人死后头发和指甲能继续生长:这种说法的来源是恐怖小说。事实上,那是由于人死后皮肤变干、收缩,头发和指甲看上去显得更长。
  7 在医院使用手机干扰医疗设备:研究显示,手机信号对医疗设备产生的干扰很小。
   (《新京报》)
  
  新抗癌药有望问世
  
  癌症研究近来又有了新的进展,英国医学专家日前揭示了癌细胞在人体扩散的秘密,这一突破性发现为新一代抗癌药物的问世铺平了道路。据称,这类药物可以有效遏制大约90%的癌症。
  癌细胞从肿瘤中分裂后经由血液传播至身体其他部位,当这些细胞开始繁殖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多的肿瘤。沃德医生利用胚胎干细胞研究癌症在人体内传播的原理,通过实验,他发现一种被称作“上皮钙黏附素”的蛋白质对于细胞聚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旦这种物质的数量减少时,其他蛋白质就会游移并附着到细胞表面,使其分裂扩散,目前研究者们正在努力研制的新抗癌药,其原理就是干预上述过程的发生。
  (《中国日报》)
  
  女性用太多香水可能是抑郁症表现
  
  据《每日邮报》报道,使用太多香水的女性可能是患抑郁症的一种表现,科学家经研究发现抑郁症与嗅觉损失存在联系:患有临床抑郁症的女性同时也丧失了嗅腺的敏感性,最终导致她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大量香水。基于这项研究,一种可帮助确诊抑郁症的“嗅觉测试”有望在将来的某一天浮出水面,在此之前,科学家曾将嗅觉损失与阿尔茨海默氏病(又称老年性痴呆)的发作联系在一起,一些医生利用“嗅觉测试”确定患者是否患上了这种大脑疾病。但将抑郁症与嗅觉联系在一起还是第一次。
  (《新浪科技》)
其他文献
日本职场一向是个不讲情面的大熔炉。职员从考入企业那天起,就自动变成一块小黑炭,入门即入土,燃烧即生存。20多岁进公司,打杂、背锅、下跪都过一趟,一熬熬到四十几,运气不好就被打发到角落,彻底边缘化,上司不爱、下属不听,人称“等裁员的窗边族”。  职场太苦了,于是日本电视人总爱给大众打造一些美梦——看这些年的职场剧,哪部不是爽到底 现实“996”,就有了《我要准时下班》,女主雷打不动6点回家;外包员工
上海出台户籍新政,持有居住证的常住人口如果符合若干条件,有机会获得上海户籍。此举被一些学者誉为“冰融”。户籍新政出台之前,不仅440万在沪持证人士翘首以待,中国其他地区也十分关注。最后公布的方案与一些人的期望还是有落差的,“几家欢乐几家愁”,肯定与非议兼而有之。  平心而论, “一步到位”是一种思路,“得寸进寸”也是一种思路,如果“一步到位”不太可能,“得寸进寸”也算得上一种进步。改比不改要好。改
郑永年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校长讲座教授  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  《中国政策丛书》主编  他是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5) 、法学硕士(1988)、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硕士(1992) 、博士(1995) 。1995至1997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中国内部轉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  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
叶嘉莹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9月10日,96岁的她例行给南开大学新生讲开学第一课。坐在轮椅上,她中气十足,调侃自己的头发竟变黑了一些。  她习惯站着讲课,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但现在,她从家里的沙发上起身都需要保姆搀扶。她说自己“生命已在旦夕之间”,但仍要努力做到杜甫说的“盖棺事则已”那一刻。她每天手写论文、指导学生整理超过2000个小时的讲课录音。  哈佛、耶鲁等上百所高校都留下过她讲课的身影。刚回
1995年9月,第四届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下文简称“95世妇会”)在北京举行,这场延续10天的会议,在之后的25年間,不断被社会回顾和纪念。  世界妇女大会(World Women Conference)又称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迄今举办了四届。首届大会于1975年在墨西哥举办,1980年在哥本哈根、1985年在内罗毕分别召开。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
人类学家是什么人 在很多人第一印象中是这样一群人:前半辈子躲在非洲深处或者南太平洋上的偏僻小岛,埋头融入某个部落族群的生活,体察当地风俗与宗教仪式,从日常田猎婚丧到比较奇异的“割礼”之类;然后,用下半生写出一本书——这类书往往在专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却很少受到大众关注。  当然,这只是关于人类学家的刻板印象。人类学家有不同的定位,并不是所有人类学家都需要进行这样长期的人类学实验。尤其,当都市生活成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
嗜甲基菌住在叶子上,是有名的小“酒鬼”呢。  植物细胞为了保护自己,会制造厚厚的细胞壁。在它们制造和修补细胞壁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醇,这些甲醇通过气孔挥发到细胞外。  嗜甲基菌就以这些甲醇为食。不过,不是它们爱喝酒,对它们来说,甲醇只是众多食物里的一种,吃多了也不会醉。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细菌不能挑食。它们得十分珍惜每种能吃到的食物,才有机会好好地活下去。  告诉你哦,只要待在植物的叶子上面,嗜甲基菌
10月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接受中央媒体采访,介绍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情况,阐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理念主张及其重要意义影响。  王毅说,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一值得各国共同纪念的年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速推动着国际格局的演进,并给人类未来增添了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危机面前,大多数国家都主
2020年10月8日,美国防部发布《国防部数据战略》(简称“《数据战略》”)。这是美国防部继2019年7月份出台《国防部数字现代化战略》以来发布的又一份重要战略,标志着美军深化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该战略提出,“数据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美国防部要加快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转型。从军事专业技术的角度看,在这个战争形态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作战体系运行严重依赖大数据的新时代,作为“技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