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我们做老师的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可能都有这种感觉:内容空洞,缺少条理,像记流水账。这让我们头痛。静下来细想,孩子们又何尝不为之头痛呢?很多学生拿起笔来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仍然认为没有东西可写.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没有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二是学生没有把生活中得到的素材积累起来。
如何才能积累作文材料呢?根据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体会,我给予学生总结了下面的几个积累途径:
一、 从观察中积累
这是获取生活材料的重要手段。要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的美。
具体到平日观察些什么,我觉得应从两方面入手:
①观察自然。如对风、雨、阴晴、日出日落、春秋四季、花鸟虫鱼、山川河流等的观察,我曾布置学生观察小乌龟,学生通过观察写出十分生动的片断。这样多记录、多积累材料,写作时才能描摹出逼真生动的景观,教师在这方面也要注意引导、点拨。
②社会观察。如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会有很多素材,都应细致观察,注意的是要对观察对象多比较,不要看到一小点就写,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不能以偏概全。当然观察训练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若能在观察的基础上随时进行记录,由只言片语到片断成章,定能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从课文中积累
小学语文课文里收集各篇佳作数百篇,其思想之精博,材料之丰富,足够写作文时选用。如小宋庆龄的诚实守信,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猫性格的古怪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课文中还有不少名人名言,都可以作为作文的论据。
三、从课外阅读中积累
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句深刻地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的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爱好阅读的习惯对于写作有重大的作用。
作文是字、词、句的综合训练。凡是我接任的班级,从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始,我就和孩子们一起不厌其烦的读、说、练,教给他们准确、生动、形象地用字、遣词、造句。从中年级开始,我就要求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词句积累本”,每天摘抄一些优美词语、生动句子,随时大声的朗读并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句子中。通过这样不断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词句,使他们的知识和语境经验逐渐丰厚起来。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兴趣发展的年龄差异,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如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较感兴趣,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英雄人物、科学幻想、榜样人物等故事比较感兴趣,还应及时地向学生推荐各种期刊和报纸,以使学生能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和知识。最后再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其实作文和阅读是一体的,前者是你说的话让别人理解,后者是别人说的话你来理解。
到了小学高段,我让学生坚持一天看一篇文章,分析明白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写的?有哪些好词好句,如果同样这件事情让你写,你会怎么写?自己写下来对比原文,你写的好在哪,作者写的好在哪?分析自己的不足,下次注意,也分析作者的不足,你来修改,怎样写会更好。每天背点好的句子,段落,仿照这个句子段落你来写别的。最重要的是坚持一点一点累积,时间久了,写作时自然得心应手,作文的能力会有提高。
四、从新闻媒介和影视作品中积累
广播、报刊、影视是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窗口。平时“两耳博闻天下事,一心活读教科书”,作文时才能接通材料的“活源”,使事例的清流汩汩而来。
五、从交际中积累素材
学生除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外,还有很多时间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听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写好作文所必备的基本功,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谈话可以包括同学、朋友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谈心,还包括在街谈巷议中的议论、新闻、故事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谈话,挖掘谈话中隐含的深层次的东西,成为可利用的素材。
如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开头“今天,我听说三年级X班一个学生家里很困难,他们全班同学都给他捐了钱呢!…”由此引发出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的主题。很有说服力。而这些无不是从交往见闻中得来。经过积累,提炼而成为他们写作的极好材料。因此,在交往见闻中注意锻炼自己,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将为我们的作文获得宝贵的素材。
总之,只要教师多引导,有步骤、有计划地坚持经常训练,通过恰当点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积累习惯。就会在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写作的时候这些材料就能纷纷涌来,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也会得到改善,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
如何才能积累作文材料呢?根据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体会,我给予学生总结了下面的几个积累途径:
一、 从观察中积累
这是获取生活材料的重要手段。要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的美。
具体到平日观察些什么,我觉得应从两方面入手:
①观察自然。如对风、雨、阴晴、日出日落、春秋四季、花鸟虫鱼、山川河流等的观察,我曾布置学生观察小乌龟,学生通过观察写出十分生动的片断。这样多记录、多积累材料,写作时才能描摹出逼真生动的景观,教师在这方面也要注意引导、点拨。
②社会观察。如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会有很多素材,都应细致观察,注意的是要对观察对象多比较,不要看到一小点就写,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不能以偏概全。当然观察训练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若能在观察的基础上随时进行记录,由只言片语到片断成章,定能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从课文中积累
小学语文课文里收集各篇佳作数百篇,其思想之精博,材料之丰富,足够写作文时选用。如小宋庆龄的诚实守信,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猫性格的古怪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课文中还有不少名人名言,都可以作为作文的论据。
三、从课外阅读中积累
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句深刻地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的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爱好阅读的习惯对于写作有重大的作用。
作文是字、词、句的综合训练。凡是我接任的班级,从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始,我就和孩子们一起不厌其烦的读、说、练,教给他们准确、生动、形象地用字、遣词、造句。从中年级开始,我就要求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词句积累本”,每天摘抄一些优美词语、生动句子,随时大声的朗读并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句子中。通过这样不断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词句,使他们的知识和语境经验逐渐丰厚起来。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兴趣发展的年龄差异,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如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较感兴趣,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英雄人物、科学幻想、榜样人物等故事比较感兴趣,还应及时地向学生推荐各种期刊和报纸,以使学生能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和知识。最后再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其实作文和阅读是一体的,前者是你说的话让别人理解,后者是别人说的话你来理解。
到了小学高段,我让学生坚持一天看一篇文章,分析明白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写的?有哪些好词好句,如果同样这件事情让你写,你会怎么写?自己写下来对比原文,你写的好在哪,作者写的好在哪?分析自己的不足,下次注意,也分析作者的不足,你来修改,怎样写会更好。每天背点好的句子,段落,仿照这个句子段落你来写别的。最重要的是坚持一点一点累积,时间久了,写作时自然得心应手,作文的能力会有提高。
四、从新闻媒介和影视作品中积累
广播、报刊、影视是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窗口。平时“两耳博闻天下事,一心活读教科书”,作文时才能接通材料的“活源”,使事例的清流汩汩而来。
五、从交际中积累素材
学生除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外,还有很多时间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听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写好作文所必备的基本功,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谈话可以包括同学、朋友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谈心,还包括在街谈巷议中的议论、新闻、故事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谈话,挖掘谈话中隐含的深层次的东西,成为可利用的素材。
如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开头“今天,我听说三年级X班一个学生家里很困难,他们全班同学都给他捐了钱呢!…”由此引发出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的主题。很有说服力。而这些无不是从交往见闻中得来。经过积累,提炼而成为他们写作的极好材料。因此,在交往见闻中注意锻炼自己,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将为我们的作文获得宝贵的素材。
总之,只要教师多引导,有步骤、有计划地坚持经常训练,通过恰当点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积累习惯。就会在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写作的时候这些材料就能纷纷涌来,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也会得到改善,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